外媒:纪念疫情“吹哨人”李文亮 言论自由受关注(图)
新闻来源: RFA 于2025-01-04 3:59:5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1月3日,是中国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遭警方训诫5周年纪念日。 (Aly Song/路透社)
1月3日,是中国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遭警方训诫5周年纪念日。多年后,新冠疫情爆发的原因、中国言论自由状况等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被中国舆论称为新冠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这句话,在他去世5年之后,依然响在人们的耳畔。有中国网民表示,这样一句简单普通的话,过去这么多年了,依然还被人们怀念,可见言论自由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海外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横河周五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表示,“所谓言论自由,实际上更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自由,这个对任何社会都是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这件事情,人们可能还认为言论自由没有那么重要。”
横河指出,中国官方标榜说生存权最重要,但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人的精神和人的追求。
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基本人权
在联合国网站上,一篇关于世界新闻日的文章指出,言论自由和获取信息自由,是《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承认的最重要的基本人权之一。
旅居美国加州的活动人士、中国民主党全国联合总部副主席界立建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作为一个医生,只是说了一个事实就被政府这种对待,他肯定会想到:自由、言论自由是多么的可贵。”
界立建表示,李文亮生前曾是中国共产党员,后来他因为作为一位医生说实话就遭打压,很可能李文亮也就此开始质疑中国的言论自由状况。
新年伊始,在纪念李文亮的文章和相关活动中,“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不仅是句口号,也已成为中国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Djordje Kojadinovic/路透社)
李文亮生命垂危还曾要应对政府审查
李文亮生前是武汉市一家医院的眼科医生。他因在2019年底通过微博发出关于冠状病毒感染信息,提醒大家小心防范,而被医院领导谈话,后遭警方训诫。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介绍说,该报曾获得武汉李文亮所在医院的内部文件和李文亮的病情资料,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到,李文亮在生命的最后的一个多月里,既要对抗致命的病毒,同时还要应对政府的审查。
今年是李文亮去世5周年,而李文亮微博下面的留言一直没有间断。有的网友在此向李文亮问好,有的表达怀念,甚至有些人向李文亮倾诉心声。
新年伊始,在纪念李文亮的文章和相关活动中,“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不仅是句口号,也已成为中国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网编:空问站 |
|
58 条 | |||
|
|||||
地狱有个规矩,谁在人间害了人,被害人的血将淹此人。一次上帝去地狱视察,发现血只浸到武汉市长的腿。
上帝就很奇怪,问到:“你瞒报疫情坑害了这么多人,怎么血只及腿呢?” 武汉市长答道:“因为我站在伟大领袖习近平的头上!”
问:“如果有人能穿越回2019年的武汉,他能阻止那场冠状病毒悲剧的发生吗?”
答:“不能,他只能成为第九个造谣者。” 问:“那么他要怎么样才能阻止呢?” 答:“带上最好的枪和足够的弹药,穿越到1921年的上海。”
2021年7月末到8月初,观察者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媒体曾引用自称是“瑞士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在脸书发表的COVID-19疫情溯源相关言论,指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抱着政治目的企图对中国搞“有罪推定”,不断炒作“实验室泄漏论”,而那些反对“实验室泄漏论”的科学家们,也承受着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观察者网在7月28日发布的题为《瑞士生物学家:美国试图推翻溯源报告结果,世卫恐沦为政治工具》的独家中文稿件,是中国大陆最先报道瑞士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的新闻。瑞士驻华大使馆8月10日于Twitter发表声明澄清这名“瑞士生物学家”不可能存在。瑞士驻华大使馆的声明发布后不久,观察者网删除了报道原文。
回复20楼:那为什么这些网民不通过自己国家的媒体发声,反而要舍近求远找外媒呢?是因为他们发声的内容不是在为党唱赞歌?
|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