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外交官,卢沙野 这段说话是 不得体的。 外交官绝不应该高唱 什么 自认为大 的论调。 20世纪初年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说过一句话,“说话要轻声细语,但手上要携带一根大棒子。” 作为美国大政方针的掌舵人,尚且要轻声细语,何况是作为一个 职业外交官,其主要的工作一是 发表声明,阐述自己国家的外交政策,二是在国际交涉中,折冲于樽俎之间。 一个外交官的职责,不包括强硬的表态,最多也就是 对局势表示合欢的不满和遗憾。 他的一部分工作,就是维持自己国家的友善姿态,使局势不至于达到不可转圜的境地。 至于实际上是否需要进行争执,报复,那自然有政府的其他部门去执行。外交上硬顶着一张嘴,是毫无益处的,除了让 自己国内的一些民粹主义的愚民觉得一时痛快之外,对本国在国外的利益,毫无一点好处。
近年来有所谓 战狼外交。起源在 2000年代,中国驻在外国的外交使节,互相唱和,在驻在国的媒体上发表强硬口气的文章,因为他们要靠了人多来造势,所以被比喻为 狼群。换句话说,如果是真的强悍,那就不会是狼, 而应该叫 狮、虎、豹了。 二战时德国的重量级坦克,就不曾取名做 狼型坦克,而是 虎型或豹型 坦克。狼嗥虽然恼人,但没有实在的攻击效果,只会提高听众、观众的警惕和防范。 外交官而有此作风,实不能算是上策。
外交官说话可以不亢不卑,既保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又不会被外国人认为是冒犯了他们 或者在有意示威;行有余力还可以带一点优雅或者幽默。这才是国际间比较容易受到欢迎的 外交官,和国家大、小是没有一定关联的。 至于咆哮与会堂之上(如前苏联,前日本帝国的外交官),或者以说教口吻,作其不请自荐的演讲(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官),那就不值一提,更不要说所谓典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