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首页  新闻速递首页  热评新闻榜  新闻评论公告  72小时神评妙论  即刻热度新闻 
[34楼]评论人:城市沉睡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3日 11:49:11 【回复】
   
[33楼]评论人:soogood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18:58:06 【回复】
工会是一个巨大的毒瘤。有了工会,厂主不挣钱,当然转移的海外,另外美国人也不喜欢老老实实上班挣钱,全想着去华尔街挣大钱或者当律师挣大钱。
   
[32楼]评论人:DDT666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17:11:30 【回复】
卡在美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放弃基础教育,愚民教育,造就了没有工作素质的一代代愚民上。
1   
[31楼]评论人:意见没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12:58:57 【回复】
 回复6楼:
对,美帝做对了!🙄
   
[30楼]评论人:襄阳石花 [♂品衔R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11:21:58 【回复】
制造业产业集群管理方面做的略好的应该是德国跟日本,德国的全行业薪资待遇相对平稳,留住了不少高精尖企业,日本用家族学徒式的管理模式带动了很多百年作坊式的企业后来逐渐扩大 也是可圈可点。中国就比较有趣,融合了中国独有的人情世故在里面 有时候行业的技术大咖也得靠边站,更不必说技术人才产业工人。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9楼]评论人:ak47a [♂☆★一票烂选总统★☆♂]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11:12:27 【回复】
去中国化,美国的制造业更加难以回流。没有中国原材料的加持,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太高了。
2   
[28楼]评论人:m301nn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10:00:34 【回复】
 回复13楼:短期无法解决 比较容易的是转移到别的国家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7楼]评论人:netcamel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9:35:37 【回复】
普通毫无技术的工人,
正常的朝九晚五,
不含五险一金,
不考虑任何供应链问题,
时薪按照$10/小时计算x8小时/天,
日薪就是$80,折合人民币¥560,
月薪就是$80x21=$1680,折合人民币¥11760。
资本如何选择?
   
[26楼]评论人:中华工程兔 [品衔R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9:23:17 【回复】
 回复3楼:THIS!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5楼]评论人:pickl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9:17:10 【回复】
 回复6楼:当然对了,再过20年等现在退休的这波老技工死光美国一步进入共产主义😄
2   
[24楼]评论人:pickl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9:12:00 【回复】
 回复21楼:老美的失业只计算想找工作但是找不到的人,是个可以操作的数字,你见过老美发布按年龄段就业率吗?
2   
[23楼]评论人:pickl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9:09:53 【回复】
培养劳工又慢效果也差,还不如外包给有劳工的国家
   
[22楼]评论人:郑长仁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9:09:47 【回复】
美帝们不懂得“对症下药”的道理。蛮干怎么行?只要宣布用人民币发工资,制造业马上满血复活了!
   
[21楼]评论人:北美村夫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8:21:50 【回复】
根本原因就美国就业强劲 历史新高,没有劳工!!工资又高,没有高技术的加工都找人代工。 最高技术的产品在美国 次高技术的加工在盟友 然后送代工地组装。和美国关系不好了 产业链可以迁移!
  1 
[20楼]评论人:糖桔喝得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7:45:42 【回复】
看看底特律的汽车工业你就会明白美国的制造业其实也是被美国的工人自己赶跑的,美国三大车厂如果不是看在政府的巨额补贴上早就跑光了。
2   
[19楼]评论人:Grove676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6:45:48 【回复】
 回复1楼:成本高是因为出产少。当年的福特汽车拥有良好的技术工人大军,发明了汽车生产流水线,生产效率突飞猛进,硬是把英国贵族玩的高档玩具汽车搞到普通工人阶级的家庭必备。
其实美国的内行也知道问题所在,所以才说中国的EV是overcapacity,他们怕中国把电动车玩成了当年他们的福特车。但是他们改变不了资本家的贪婪。
4   
[18楼]评论人:Grove676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6:29:18 【回复】
 回复9楼:在三个职业两个都是不道德行业
讼师,耍着嘴皮子,为富豪洗刷罪恶,为拆散名人婚姻榨取不义之财;银行家,耍着手段骗人投资或者放高利贷。甚至像马云的蚂蚁和赵薇一样玩“杠杆”,自己花几千万去翘动和骗取几十亿的资本。
3   
[17楼]评论人:只爱大屁股小妹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6:17:47 【回复】
按道理早就要脱离制造业了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16楼]评论人:cbs888 [♂★★声望品衔10★★♂]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58:43 【回复】
卡在加拿大!
1   
[15楼]评论人:不得有空格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53:49 【回复】
1977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生了一场世纪丑闻。
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各大车企开始制造小型汽车。福特汽车在1971年推出了一款溜背式设计的Pinto汽车,主打轻便省油,受到大众喜爱。
Pinto汽车仅在生产的第一年就售出了超过350,000辆。
但这款汽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出于外形考虑,Pinto的油箱被置于汽车后轮轴承处,而非当时公认的比较安全的上方。这就导致了只要汽车追尾,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的重大事故。
短短6年上市时间内,Pinto汽车发生了多起车尾被撞起火的案件,也发生了爆炸伤亡的惨案——
印第安纳州三名少女因车尾碰撞油箱爆炸,三人不幸死于车中;
一对加州母子驾驶Pinto汽车出游,遭追尾后汽车油箱爆炸,母亲当场死亡,儿子全身重度烧伤,需进行长达10年的治疗......
后来有证据表明,福特公司对这一安全隐患是完全是知情的。
对于Pinto汽车的设计缺陷,其实只需要在油箱和轴承之间安装一个塑料挡板就可以避免这一风险,成本只需要11美元。
但是为什么福特汽车明明知道汽车存在安全问题却不召回?
因为当时福特的总裁奉行的是成本收益原则。
福特公司很快算了一笔账:如果召回生产的1000万辆Pinto,每辆车安装成本11美元的塑料挡板,需要1.1亿美元。
通过估算得出,由于设计缺陷导致追尾爆炸引起的死亡人数大约为180人,一条人命的价钱,加上各种需要赔偿的情况,差不多5000万美元足够。
1.1个亿的召回成本远大于5000万的救人收益,福特公司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对安全隐患置之不理。
这就是资本的黑暗面:只要能有更多的利润,死几个人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
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
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卡尔 ·马克思 《资本论》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   
[14楼]评论人:Grove676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47:50 【回复】
资本家的贪婪把制造业outsource后,十到二十年就失去了一代技术工人,就会出现制造业断代而衰退。接着美国的航天航空业也会衰退。美国的登月计划肯定泡汤。因为这种行业不但要有尖端的设计能力,更需要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和生产工艺,要有成千上万个企业合作才能完成。而技术工人和生产经验是电脑上玩不出来的。至于,美国工会不是主要原因。美国的工会就一直存在,当年美国的工业强盛时期,工会也没有少罢工。
13   
[13楼]评论人:jpeagle [♂★坚若磐石★♂]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36:06 【回复】
根本问题不是劳工结构,而是经济结构。
美国靠货币金融剥削全世界,如果继续制造业,生产成本完全不可能竞争过低收入国家,比如中国印度,资本无法赚钱,美国工人也不可能接受低收入。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0  1 
[12楼]评论人:钟馗捉妖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21:44 【回复】
印钱和发债就能发展经济,谁还苦哈哈得搞制造业。当劳动人民傻是不是?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11楼]评论人:aestar11101 [♂品衔R1♂]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11:19 【回复】
美国制造业:如果不发生大型战争像一、二战那样的规模,是不会回归的,原因就二个,美国有势力和实力都很大的工会。还有工资高,这个也要算到成本里的,其实还有第三个不过也是成本问题:就是供应链,半成品或原料运输也要增加成本,如果真的什么都在美国造,那我只能说一句:太好了,就等今天呢。让美国本土人民尝尝拜登的“美国制造”是什么“味儿”又贵、又慢、质量也不会有区别,美国产业工人上班赚的那些钱,还不够买自己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呢,更别说电子类产品,像现在的iPhone价格提高八倍,我看谁还能每代都换电话。轻工业、尤其是纺织类和食品加工还有日用品都可能在美国造不了(环保问题),重工业,在美国再造多少个钢铁厂能够美国造那么多武器装备的(炼钢的焦炭在哪里)更别说电子类产品了,如果美国真的完成了制造业回流,而且是按拜登预想的百分之八十,那样美国人就更贫困了,自己赚的钱不够买自己生产的商品的,出口产品除了高科技类,其它的外国根本买不起。谁能买得起500美元的耐克、阿迪达斯(它的品牌价值有那么高么)美国和前苏联还不太一样,前苏联是轻工业根本没怎么发展,美国是造出来没人买得起,它二战之后是制造业(轻工业)外包,第一批接这活的是日韩,然后才转移到中国,现在它要求回归,自产自己看,这一圈折腾下来,再发达的国家也能变成到“贫农”。到时候中国也把轻工制造业外包给东南亚反正供应链都在国内,到时候我们不用电脑了,买不起。芯片自然也用不起。让美国把自己生产完的芯片全用来发展AI吧,训练好了以后:问问AI如果当时真的或接近这种情况怎么办
5   
[10楼]评论人:君均臣诚 [★★★声望勋衔1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05:54 【回复】
制造业是要牺牲掉很多环保,最后利润还极其薄,所以很难回流!其实,不需要回流,只要保证不流入敌对国就可以了
3  3  
[9楼]评论人:Edmondon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5:05:41 【回复】
关键是本土出生的人都想当律师医生银行家,底层制造业的职位找不到人
1  1 
[8楼]评论人:pipiloo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4:57:52 【回复】
大部分普通人连个数都数不利索
18   
[7楼]评论人:slimane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4:35:04 【回复】
發達國家有幾個靠製造業的?維持就算很好的結果了。
還是關心一下窮逼自己製造業咋還萎縮,都跳橋輕生了,真要命。
整天替富人擔心,哈哈哈
3  5  
[6楼]评论人:西湖散人 [★无脑留言不回★]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4:28:55 【回复】
新闻来源: 红星新闻
中共官媒整天哭爹喊娘 就说明美帝作对了 哈哈哈
1  3 2 
[5楼]评论人:灯塔路 [♂☆★等着注销★☆♂]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4:13:15 【回复】
吃肉喝汤的日子太舒服了
   
[4楼]评论人:DonaldTramp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4:06:22 【回复】
人工太高,然后还有工会在后面吸血。
10   
[3楼]评论人:eric703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3:50:27 【回复】
当你习惯可以通过印钱或者立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在意原本问题应该要如何解决了。
33  1 1 
[2楼]评论人:龙起卷 [☆★打狗棒法练成★☆]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3:48:28 【回复】
狗粮吠没卡就是没卡😂
13  1  
[1楼]评论人:purejerry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6月02日 3:46:30 【回复】
工人整體成本太高。。。。企業負擔不起
27  1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新闻评论原文:美国制造业“回流”收效甚微 到底卡在哪儿?(组图)
本文热评:3评论:eric703[★品衔R5★] 06月02日 3:50:27 32赞 1踩 1评  》》》查看3楼点评详情
当你习惯可以通过印钱或者立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在意原本问题应该要如何解决了。
获赞最多的网友评论,将自动推送到留园神评妙论荟萃  



[ 留园首页 ]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C) 6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