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7楼:“数据帝”的招数我也会。看看我的数据用得怎样?是不是也是数据帝?呵呵:
》〉》〉
1. 基础设施投入与公共属性:
全美铁路客运 vs. 公路、航空投资差距
2021 年美国颁布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 IIJA)在未来 5 年内为公路、桥梁和重大项目提供的拨款总额高达约 3,500 亿美元,而铁路相关拨款(含客运和货运)约为 660 亿美元左右。
相比之下,欧洲和日本在过去几十年持续在高铁网建设上投入更多公共资金。例如,法国 2018 年仅在铁路基础设施方面的年度投资就达 50 亿欧元以上。
对比 Amtrak 运营补贴
Amtrak 自 1971 年成立以来,总体上依赖联邦政府拨款维持运营和基建;在 2019 财年,Amtrak 获得了约 20 亿美元的联邦资金支持(包括运营和资本投资)。
Amtrak 2019 财年的乘客量达到 3,250 万人次,其中东北走廊(Boston–NY–Washington D.C.)是最主要的客源,占总票务收入的 40% 以上。
尽管乘客量近年有所增长,但除了东北走廊部分线路能接近盈亏平衡,多数长途或区域线路仍需政府补贴。
加州高铁为例:投资规模庞大
加州高铁(California High-Speed Rail)是美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高速铁路项目。根据 2023 年发布的最新项目运营计划估算,整个项目的成本区间在 880 亿~1,280 亿美元之间(根据不同阶段和技术方案有所变化)。
该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州政府发行债券(2008 年通过 99 号提案)、联邦拨款(曾获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刺激基金约 35 亿美元),以及后续的碳排放交易收入等方式综合解决。
预计首阶段(默塞德–贝克斯菲尔德)最快也要到 2030 年左右才能投入初步运营,前后可能耗时 20 年以上。
从以上投资规模可以看出,美国在公路、航空领域投入多年,铁路基础相对薄弱,要实现“高铁化”需要政府大规模且长期的投入,这也就决定了仅靠票务收入难以“短期盈利”,更多是从公共服务、环境效益和区域经济拉动来考量。
2. 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经济拉动与沿线增值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多份报告中指出,大型交通基建项目能带来 1:1.5~1:2.5 左右的经济拉动效应(具体倍数取决于项目类型和地区),即每投入 1 美元,可以在相关产业、就业、GDP 增长等方面带来更多回报。
欧洲和日本的高铁实践表明,高铁站的设立通常带动当地商业开发、地产增值。例如,法国 TGV 高铁沿线城市在高铁通车后,房价涨幅和商贸投资额都有显著提升(研究显示高铁新站周边商业地产价值提升 8%~15% 不等)。
客运效率与客流规模潜力
美国东北走廊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群相对集中。在波士顿–纽约–华盛顿约 730 公里的线路上,搭乘 Acela(准高速列车)比乘飞机或自驾更节省出行时间;例如,从纽约到华盛顿的车程在 2 小时 45 分左右(坐飞机加上市内交通和安检,往往也要 3~4 小时)。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2020 年东北城市群的人口超过 5,000 万,具有极大的城市间通勤和商务出行需求。
这意味着如果未来能升级为真正的高速铁路,市场规模可观。
环保:碳排放与节能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数据显示,在美国,交通部门约占温室气体排放的 27%~29%。乘坐铁路的人均碳排放显著低于飞机或私家车:
铁路客运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每人公里 44~60 克;
汽车一般约 150~200 克/人公里(根据车辆效率而定);
航空出行约 200~250 克/人公里(短途起降更高)。
因此,高铁在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实现美国的碳中和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3. 政治与财政因素:
联邦 vs. 州政府预算优先级
2022 年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交通上的支出(公路、桥梁、公共交通等)超过 4,000 亿美元,而铁路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多集中于城市地铁或轻轨项目。
高铁项目往往需要跨州协调,各州政府有不同的财政优先级。例如,加州相对民主党主导,环境和公共交通议题支持度更高;德州则倾向于私人主导的高速铁路项目(如德州达拉斯–休斯敦的高速铁路由日本企业与私营公司推动),政府直接补贴意愿相对较低。
建设周期长导致“政绩”折扣
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周期平均 10~20 年,有时超过多届政府任期,导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