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美国的腐败触目惊心!44亿美元的救灾资金,克林顿家族拿着麻袋往里装、美国政客的吃相超乎想像,拿救災海地為捞钱项目的借口、就能中饱私囊,剪老百姓的羊毛,肥少许精英、财团、政客、各路基金会和企业捞一笔…。哈桑奇早就说过美国政客的洗钱,所以美国政客对哈桑奇恨恶至极。这就是美国自诩的优越制度,三足鼎立,相互监督,结果是公开的,明目张胆的敛财,合理合法,讽刺啊!
马斯克曝光了一系列美国政客勾结贪腐的黑料,发布了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国际开发署的资金如何流入政客的口袋。有名的例子: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美国政府高调宣布了44亿美元的救灾拨款,资金走的是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渠道。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拿到这笔巨额拨款后,并不会直接将钱款用于海地救灾,而是巧设名目,让某些美国空壳公司参与到海地的“卫生与残疾”、“住房重建”、“粮食安全”等项目中,而外国和海地企业基本拿不到这些项目招标。然后熟悉的一幕就来了。美国国际开发署要么宣布在投入了大量“行政费用”后确认当地无法重建,要么花费了巨额资金后一点都没改变灾区的情况。举个例子。美国国际开发署曾斥资400万美元用于研究在海地建设新港口的可行性,然后光速宣布“研究失败”。然而,当时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港口建设研究没有聘请任何专业人员,大部分“研究费用”都通过中标的美国企业流入了离岸账户,比如克林顿基金会。这些不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大部分都与克林顿家族有关,比如一家获得海地矿产开采许可的矿业公司,其幕后的一位所有者是希拉里·克林顿的弟弟托尼·罗德姆,還有、希拉里女儿切尔西·克林顿则被指控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获得”了约8400万美元的巨款。44亿美元的救灾拨款、实际上只有2%的资金用于海地救灾和重建,大部分都流入了以克林顿基金会为代表的美国政客的口袋。2018年就有美国智库质疑过海地救灾资金的去向,公开斥责华盛顿“充满了强盗”,但这些质疑声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项目议程不是一般的离奇,比如花费30万美元研究“机器松鼠”、资助摩洛哥陶艺课程200万美元、给越南电动车产业投资250万美元,以及斥资2000万美元在伊拉克播放美国动画片等等。这些议题越听起来离奇,就越能让美国政客找到捞钱的机会。
因此,美国政府的“援助”就有了分配名堂。基本是当地官员拿一笔,美国各路基金会和企业捞一笔,然后美国国际开发署自己再吞一笔。前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人萨曼莎·鲍尔,在2020年至2024年间赚了2300万美元,而她的年薪仅18万美元。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