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甲骨文中最早的“中”字和“国”字出现在哪?(组图)

新闻来源: 央视 于2024-06-17 11:48:1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正在天津博物馆展出的商周文物特展上,150余件/套甲骨、青铜器等文物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重要线索。青铜器纹饰体现商周时期文化特色

商代青铜器中典型的纹饰兽面纹,是建立在人们想象之上多种动物的重组变形。展览中的各类兽面纹鼎,体现了商周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大家可以看到商代那种神秘狰狞,稍微有点害怕,但是细看又觉得很可爱的那种纹样,实际上也是想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当时人的一些审美倾向,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艺术的成就。


蝉纹也是青铜器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动物纹装饰,取其居高食露,清洁可贵之意。这件商代晚期的蝉纹鼎,工艺复杂不失细腻,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我们有一件蝉纹鼎,大家可以看上边蝉纹非常的生动形象,就好像是一只知了伏在树上一样,然后它还是个连环的纹饰。细看起来它线条是非常精细,非常考究的,也是当时人审美的一种表现。

肇基文明

从文物里看见汉字源流

通过此次特展,我们可以从甲骨、有铭文的青铜器中去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中国”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上,而其实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可以分别找到最早的“中”字和“国”字。


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中国的“中”字,大家看卜辞是“立中允亡风”,大概就是在场地的中间立一根旗杆,然后根据上面飘带的方向来判断风速和风向,慢慢就引申出了中间、中央的意思。后来也变成了我们中国的“中”字。然后“国”字它的形象像一个拿着武器去守卫的感觉,然后慢慢就引申为国家的意思。



甲骨文不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的情况,还能反映当时的生态环境。在这片甲骨上刻写的卜辞中,就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中原大地,有着大象生存繁衍的痕迹。


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其实在考古发掘中也发掘出来大量的大象的骨头,包括象牙制品什么的,这也说明当时殷墟是有大象的。大家可以看到大象这个字是非常象形的,长鼻子的感觉,很像一幅孩童画的画,也体现了我们汉字源头那种可爱、童真、朴拙之处。


在商代,人们不仅在甲骨上刻字,也用毛笔在木牍、缯帛上写字。虽然已经无法看到用毛笔书写的商代典册,但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基本保留了毛笔字的样态。


在商代旅父辛鼎的铭文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到“父”字毛笔书写的痕迹。


天津博物馆策展人 张夏: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它是先用毛笔把这个字写在模上,再铸造出来的,这也说明当时的人们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毛笔。包括一些考古发掘现场的朱书、墨书都可以推断,当时主要的文字是用毛笔写在竹木简上的,只是都没有保存下来。

			
网编:和评

鲜花(5)

鸡蛋(1)
5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维基解密3[☆虚假信息可恶☆][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7日11:55 回复
出现在假五星利中国的那块破布上
2   6
评论人:Ekins[☆★声望品衔8★☆][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7日12:22 回复
周朝的时候,一座城就是一个“国”。
 
评论人:砍瓜切菜侠[★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7日12:58 回复
那时的中国就是河南一省,这之后的地盘都是通过对外侵略战争中占领来的。
1   6
评论人:阳痿男[♂☆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7日20:18 回复
 回复3楼:“侵略”的对象必须有“主权”。有“君主”才有“主权”。原始部落没有行政体系、没有君主,也就没有主权。商周通过分封建立行政体系,不算侵略。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文化长廊】【奇珍异宝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