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2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100年诞辰!中国留学生遭美国打压 回国成无双国士(图)

新闻来源: 北美留学生观察 于2024-06-24 14:28:1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当年他在临终前问:“我们做的这些工作,百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吗?”

今天我们记得您

设想有人提问:“在原子弹的辉煌成就背后,是哪位英雄默默守护着我们国家的核盾牌?”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可能难以立即回答。

但是,正是这位淡泊名利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以其毕生的奋斗,为国家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与安全之盾。

1924年6月25日,一个文化世家在安徽迎来了新的生命——邓稼先。他的祖父邓石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

自幼,邓稼先就对理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惊人的才华。

在北平时,他有幸与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一同学习,共同探究科学的深邃。

抗日战争的爆发,给邓稼先的生活带来了剧烈的动荡。

当时中国每沦陷一个城市,日本人就会逼迫老板姓和学生们上街参加庆祝活动。

面对国土的沦丧和民族的危机,他更加坚定了刻苦学习、科学救国的决心。

在一次被迫参加的庆祝活动中,高二的邓稼先勇敢地撕毁了日本小纸旗,这一行为几乎将他置于生死边缘。

为了安全,邓稼先不得不离开北平,临行前邓稼先的父亲语重心长的对他说:“稼儿,你将来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当时的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没有汽车长枪,饱受侵略者欺负,邓稼先的父亲殷切嘱托他一定要学习科学。

带着父亲救国图存的嘱托,1941年夏,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怀揣着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

1948年,邓稼先赴美深造,渴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普渡大学,他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0年,中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急需高科技人才。当时美国苏联和英国相继宣布拥有核武器。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打破几个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实力,邓稼先响应国家的号召,满怀热忱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回到了祖国。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一张离别前夕的合影,年轻的妻子不知丈夫将奔向何方、去做什么。

本以为分开就是几个月,没想到一别竟是近三十年的聚少离多。

从此,这位年仅三十四岁的年轻人,告别了他的妻子和年仅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漠荒烟。

适时中国开启了自主研发原子弹的伟大征程,邓稼先作为关键科学家之一,被秘密选派加入这一历史性任务。

从那一刻起,他的名字在公开学术界销声匿迹,揭开了他长达数十年隐姓埋名的生活序幕。

面对这项重大而机密的使命,邓稼先未曾有过丝毫退缩,反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原子弹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中。

在戈壁荒漠的试验基地,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不分昼夜地进行着理论计算和实验模拟。

他们面对资料的匮乏、设备的简陋,用算盘和粉笔打出了实验的正确数据,正是这种对科学的深刻理解和坚不可摧的意志,一步步揭开了原子弹研制的神秘面纱。

1962年底,邓稼先带领团队起草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

他亲临实验现场,与实验人员并肩作战,共同研讨方案,精确预估实验结果。

即便在苏联突然撤走专家和援助的逆境中,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依旧坚守自主研发的决心,未曾动摇。

左: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右: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的上空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让胜利的冲击波一次次从西部大漠传遍全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邓稼先的科研脚步并未因原子弹的成功爆炸而停歇。

在茫茫戈壁上,科研条件、生存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无法想象这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之后,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那是1979年的一次核弹空投试验,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地上。

“核弹去哪里了?”

“为什么没有爆炸?”

当时情况紧急,必须马上进入事故区找到这枚弹头。

“不行,太危险了!核辐射可是要命的!”

战友们纷纷阻止邓老的行动,可邓老却说:“只有我去,我进去,你们进去了也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是我设计的,哪怕死了,也是值得的!”

邓老义无反顾的走进了试验区,找到了核弹的碎片,退出之后,邓老只说了一句:平安无事。

这句平安无事是指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平安无事,但对于他本人却受到了严重的放射性侵害。

核辐射的影响并没有让这位老人停止探索的脚步,多年后,妻子许鹿希回忆道:

“尽管我希望他能脱离工作地点回来养病,但还是拗不过他,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当时在突破中子弹,国家需要邓稼先。”

对于许鹿希来说,青春就是漫长的等待。

1985年,整整二十八年后,邓稼先终于回来了,可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61岁的白发老人,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

最后的时间邓老几乎都在病床上,止疼针从每天一针到每小时一针。可即便这样,邓老依然没有忘记我国核武器的事业。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老忍受着癌症扩散带来的痛苦,仍旧坚持书写核武器未来走向建议书。

正是这本建议书,让核武器在日后达到实验室模拟水平,不必再做爆炸试验。这对科研人员、人民群众、罗布泊当地来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离开了,临终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死而无憾!

妻子许鹿希用余生追随着丈夫的脚步,走遍全国,采访了一百多位丈夫的同路人,写下了一本《邓稼先传》。

历史总是存在着很多令人心痛的巧合,这本书出版时刚好又过了二十八年的时间,前二十八年等待,后二十八年追寻。



时光用一种残忍的温柔,带着我们走向邓稼先可歌可泣的人生。

邓稼先的生平被多次搬上银幕,从传记电影《邓稼先》到《横空出世》,再到《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相遇》单元,以及《理想照耀中国》之《冰糖》,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他为国家核事业成功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这些影视作品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

邓稼先的一生,是对科学无尽追求的写照,更是对祖国无限忠诚的证明。

他曾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和平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全的深切责任感。

正是这样的无名英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和世界的和平不懈努力。




			
网编:空问站

鲜花(6)

鸡蛋(3)
22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laolongdie[☆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4:35 回复
中国的奥本海默
28   1
评论人:diss2[★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4:31 回复
殖人们说 原子弹有什么用 还不如涨工资呢
殖人们又说:我们批评你 是为你好
洋奴们弯弯们 你们好好反思为啥弯弯没有这种科学家吧
5   3
评论人:狗狗的主人[☆★琉球国好★☆][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4:31 回复
老美你要反思一下啊,为什么现在美国只有李洪志,郭文贵,数据帝这些垃圾了 ?
8   4
评论人:中立[☆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6:08 回复
狗粮颠三倒四犹如恶魔缠身。
11  
评论人:cloct[☆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6:02 回复
其实是中华民国培养的人才
16   2
评论人:人生没有智慧[★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4:38 回复
打压个鸡吧,要是真打压能让你学完博士吗
18   5
评论人:郑长仁[★★声望品衔9★★][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9:13 回复
我对先辈的敬意,MORE THAN I CAN SAY !
4  
评论人:摩褡[☆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8:09 回复
 回复14楼:是啊,有那种看着它数钱的即视感。
 
评论人:CUOBI[☆龙岂池中物☆][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4日17:14 回复
我们看看反右的时候 有多少人为国捐躯的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3   2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史海钩沉】【百家论坛】【历史天空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