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无国籍者:为何流浪200年才获中国国籍?(图)
新闻来源: 环球情报员 于2024-10-13 0:37:4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民族识别这项工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20多年的调研以及三次大规模人口普查,于1979年基本确立的。
但中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且地形复杂,尤其是西部地区,难免会存在一些群体未能及时发现,其中就包括生活在西藏吉隆县(靠近尼泊尔边境)的一个特殊族群——达曼人。
▲ 日喀则市吉隆县的位置
从清朝乾隆时期开始,达曼人就已经从尼泊尔迁移到中国境内生活了。
▲ 达曼人
他们以“黑户”的身份在西藏边境游荡两百多年,期间并没有返回尼泊尔,直到2003年才获得中国国籍,成为藏族其中一个支系。截至2021年,人口为194人。
▲ 吉隆县的达曼村入口
达曼人为什么会来西藏,为何迟迟未能获得中国公民身份?他们与尼泊尔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一、达曼人与尼泊尔的关系
达曼人虽然被划分在藏族,但与藏民的长相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由于长期生活在藏区,受紫外线的影响,达曼人的肤色呈现出红褐色,即便如此也比藏民的小麦肤色白。
▲ 达曼人的肤色
而且他们还拥有深目蓝瞳和高挺鼻梁,面部轮廓比藏民立体,整体看上更接近南亚的白色人种。
南亚地区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外来民族的入侵,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印欧白人“雅利安人”。
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南亚,在南亚北部建立统治。他们带来了吠陀文明,发展出了婆罗门教(印度教前身)和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入侵南亚
种姓制度的确立,巩固了雅利安人在南亚的统治,但也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在这一制度下,低种姓人群长期处在被奴役、被压迫的境地,这样的社会背景为伊斯兰教(强调平等)的传播提供了肥沃土壤,很多底层印度教徒为了摆脱“贱民”身份,改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对印度的影响可以从阿拉伯帝国东扩开始说起。公元711年,阿拉伯军队征服了南亚的信德地区,虽然未能长期建立统治,但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文化自此开始进入南亚。
▲伊斯兰教的传播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多个穆斯林王朝政权相继在南亚崛起。其中,德里苏丹国是第一个在印度实现伊斯兰教大一统的政权,统治时长跨越3个世纪(1206年-1526年)。
▲印度的伊斯兰政权
14世纪,月亮族(雅利安人支系)建立的契托尔王朝在印度北部崛起,他们以印度教为信仰,其在发展过程中与苏丹穆斯林政权发生冲突。
为躲避苏丹政权的宗教打击,契托尔王朝其中一支刹帝利逃到了尼泊尔。尼泊尔是一个位于南亚地区的山地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领土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
▲尼泊尔的地形
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史上一直是南亚民族的避难点。
▲南亚地形
这支刹帝利逃到尼泊尔之后,在尼泊尔的廓尔喀建立了廓尔喀王国,他们与当地人通婚,逐渐融合成新的族群“廓尔喀人”。
▲尼泊尔地图
1768年,廓尔喀王国征服尼泊尔全境,结束了喜马拉雅南麓的政权割据的状态,自此沙阿王朝正式建立。
之后,廓尔喀人不断对外扩张,征服了多个战略要地,建立了大尼泊尔地区,领土一度与西藏接壤。
清朝前期,西藏被蒙古族的和硕特汗国控制,后来和硕特汗国又被盘踞在西域的另一个蒙古族政权—准噶尔汗国消灭。
清朝于1720年派遣军队进入西藏,击败了准噶尔军队,并在1727年设立了驻藏大臣,开始了对西藏地区的直接管辖。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作战路线
为巩固统治,清朝对西藏实施政教合一制度,于1751年授予达赖喇嘛行政权力,并成立以噶厦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让其与驻藏大臣一起处理政务。
自16世纪中叶起,西藏就一直与尼泊尔有银钱贸易关系,西藏使用的货币由尼泊尔的巴勒布人代为铸造,巴勒布人为了牟取暴利,在铸币过程中掺杂杂质,以这种方式换更多的白银。
直到18世纪中期,沙阿王朝兼并巴勒布之后,廓尔喀人便把这笔“生意”承接下来,他们不仅在银币里掺杂铜质,还要求西藏停旧改新,把他们铸造的银币1圆当作原先的2圆使用。
噶厦政府拒绝了不合理的银币折价要求,引起沙阿王朝的不满。而藏传佛教其中一个支派的达赖喇嘛因个人私欲,利用尼泊尔与西藏的纠纷,唆使沙阿王朝侵藏。
▲噶厦政府
在扩张野心及新旧货币的兑换问题下,沙阿王朝的廓尔喀军队两次入侵西藏(1788年、1791年)。第一次以西藏对巴勒布的食盐掺土为借口发起进攻。
▲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清朝当时派了四川提督入藏平叛,但西藏的高原地形复杂,情报传递受到阻碍,所以廓尔喀军队侵藏一个多月后,清军才开始出发,导致西藏南部边境部分领土被占领。
▲川藏交界处
而当时的噶厦政府官员,未经驻藏大臣和中央政府的同意,私自与廓尔喀议和,还签订了和约,约定用15000两白银赎回失地,并且跟朝廷谎报领土已经收复。
在廓尔喀撤出西藏边界之后,噶厦政府没有如约赔款,廓尔喀以西藏爽约为由发起第二次入侵。清朝为了平叛,任命福康安为将军,带领清军入藏平定廓尔喀。
▲廓尔喀之役,清军行军路线
清军利用地形优势和夜袭战术屡败廓尔喀,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成功收回失地。廓尔喀兵败之后,定期向北京朝贡,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此战过后有部分廓尔喀骑兵与主力部队失散,迷失在西藏和尼泊尔的边境地区,而这些失散的骑兵成了后来达曼人的祖先。
二、达曼人的流亡之旅
数百名廓尔喀骑兵滞留西藏后,曾试图回尼泊尔,但喜马拉雅山七八千米高的山脉及复杂地形,在地理上阻隔了廓尔喀骑兵与外界的联系。
▲ 尼泊尔地图
加上尼泊尔担心他们被清军买通,有成为清朝间谍的嫌疑,所以封闭了回程路线(说法暂未被证实),使他们的归途之路变得艰难。
此后,这些廓尔喀骑兵一直都在西藏边境漂泊,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 吉隆县
廓尔喀骑兵在西藏吉隆沟附近定居下来后,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廓尔喀体系,在保留部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融入藏族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这一独特族群。他们自称为达曼人,达曼有骑兵的含义,象征自己是骑兵的后裔。
▲ 风景如画的吉隆沟
达曼人曾经向清政府申请成为大清子民,但因其廓尔喀军队的背景,清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所以达曼人只能靠在当地狩猎或摘野果来维持生计。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成立,在军阀割据和抗日战争的动荡背景下,中央对西藏的控制力度减弱。当时旧西藏社会建立在封建农奴制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这三大领主手里。
▲ 农奴主
噶厦政府作为其中之一,极力维护农奴制度。他们向农奴征收各种税收,如出生税、人役税等,名目多达200多种。
而且还设立多个放债机构向农奴放贷,导致60%的农奴背负高额债务。在这种背景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奴只能束缚在所属庄园里,被迫从事着繁重的劳役。
▲ 被压迫的农奴
达曼人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一员,同样苦不堪言。他们虽与奴隶不同,没有主从关系,但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寄居在当地藏民的牛羊圈里,靠打铁、做木匠等工作来跟藏民换取生活必需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进驻拉萨。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农奴制,解放了百万农奴。而后西藏开始开展民族识别工作。
▲ 农奴焚烧三大领主的剥削文契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历来被公认的少数民族之外,许多被边缘化、被歧视的群体纷纷提出要确认自己的民族身份,达曼人就是其中之一。但因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这一请求并没有立刻得到解决。
1955年中尼建交,两国关系日益改善,给了达曼人获得社会身份的潜在机遇。但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达曼人单独居住在距离中尼边境30公里的地方,山高路远且与外界隔绝,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所以他们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关注。直到2001年,日喀则市政府人员走访了吉隆县吉隆沟才发现了他们。
▲ 虚线处为中尼边界线
达曼人群体被发现后,其国籍问题得到中国政府的关注。2003年5月26日,中国批准了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的请求,此后总计有194名达曼人成为了中国公民,结束了他们两百多年的无国籍状态。
三、达曼人的身份认同
获得中国国籍后,由于人口过少,达曼人被纳入藏族。
过去两百多年以来,达曼人一直无房产、无土地,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修建了达曼村,并且分配了农田和牲畜,让他们有稳定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来源。
▲ 达曼村
由于达曼人过去一直都用劳动力跟藏民换取生活必需品,与藏族之间有交换关系,所以学会了简单的藏语。但藏民下意识觉得达曼人很“脏”,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铁器与血腥有关,而血腥是脏的。
还会有部分藏民叫他们索巴,索巴虽然用来形容铁匠职业,但在这个语境里带有贬义色彩,有内涵他们社会地位低下的意味。这些种种,成了他们族群交流的障碍。加上达曼人离群索居多年,长期流浪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不利于融入藏族主流社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给达曼人提供了免费教育,并且还搭建了学校,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资源,让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到好的教育。
▲ 达曼人
然后在就业帮扶上推出成年教育项目,达曼人擅长打铁,政府就投资达曼村民族手工艺项目,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增加收入。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基本医疗,以及各种补贴,如边境补贴、低保补贴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帮助他们重构身份认同,让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为了打破偏见,重新适应及融入主流社会,达曼人主动接受汉族和藏族的文化,努力学习汉语和藏语,并且参加藏族的洛萨(藏历新年),将洛萨也视为自己族群的重大节日。
▲ 藏族的节日活动
同时,也有不少达曼人开始与汉族结下友谊。随着吉隆县建设力度的加大,当地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需要外来劳动力的支持,而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劳动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有四川的汉族去吉隆县援藏。
达曼人在与汉族的接触过程中,逐渐被汉族文化影响,不仅会说四川话,还开始吃川菜,在他们的日常饮食里经常拿辣椒和花椒做佐料。
而且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观念也开始贴合主流。比如达曼人之前都是近亲通婚,现在他们意识到这种婚姻状态不被社会认可,所以开始有人走出达曼村、走出吉隆县,到外省去寻找伴侣,不再局限达曼人族群。
▲ 达曼人
达曼人作为弱势族群,当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时,势必会失去一些原有地域文化的特质。在宗教信仰上,他们脱离了原有的宗教环境,加上长期在外漂泊需要精神慰藉,所以逐渐接受了当地藏传佛教的影响,改信藏传佛教。
只不过与藏族相比,他们没有那么虔诚,只是会参加一些重大的节日活动。
▲ 中尼边境的吉隆口岸
在语言文化上,达曼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放弃自身的语言文化,主动融入主流社会去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到现在,只有部分老人会说尼泊尔系语言,年轻一代已经开始说起藏语和汉语。
虽然放弃了自身语言和宗教的传承,但他们依然珍视自己的骑兵基因,将过去部分原有的军事文化给传承了下来。如马背文化,他们会在重大节日的时候表演马术技能;如打铁技艺,相比语言,他们认为打铁才是其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更能代表自己族群的文化身份。
▲ 达曼人打铁
达曼人的历史充满了挑战,作为战争遗留下来的群体,长期处在被多方忽视及不被接纳的困境,但他们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历经数百年的漂泊,族群还是得以延续了下来,这与他们曾经是骑兵脱离不了关系。
骑兵强悍的生存技能让他们懂得如何在恶劣处境中寻找出路,这种适应能力帮他们度过了多次危机,也是达曼人族群延续的重要基石。
▲ 吉隆县的达曼村
获得中国国籍后,达曼人不再是无家可归的“东方吉普赛人”,大家开始关注到这个被遗忘的群体,为他们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支持。
▲ 达曼村民接受采访
尽管仍然存在族际边界,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达曼人对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逐渐增强。相信未来他们的生活将不再局限于吉隆沟的山谷之中。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12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