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净流出创新高 中国救市“组合拳”成外资提款机?
新闻来源: 美国之音 于2024-12-21 14:01:0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资料照:一名妇女在北京一家零售和批发服装商场外面铜牛雕塑旁边。(2018年7月9日)
台北 —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1月跨境证券投资净流出金额达457亿美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今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也可能创下有史以来的净流出纪录。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自9月底推出的“救市组合拳”虽已推动股市反弹,但也让部分外资趁势获利了结离场。专家进一步分析称,中国内需疲软、经济增长乏力,再加上美国贸易战2.0的冲击和中国刺激政策效果尚未明朗,使得外企和外资对中国市场的观望态度加剧。预计这种悲观情绪可能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
中国商务部星期二(12月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在华新设的外资企业累计达52379家,同比增长约9%,但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FDI)却同比下降28%,仅达7,497亿元人民币(1,027亿美元)。
在华外企投资、股市外资双双净流出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复苏乏力以及美中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多重因素影响,外资企业近三年来持续撤资。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资(FDI)首次出现负增长。如果12月未能实现显著反弹,全年FDI或将创下自199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年度净流出纪录。
除了外企撤资,今年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外资热钱也异常波动。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星期一(12月16日)发布的数据,跨境证券投资于11月流入1889亿美元,但汇出却高达2346亿美元,相当于净流出457亿美元,创史上单月最高记录,也远高于10月份净流出的258亿美元。
若累计今年1-11月的跨境证券投资总额,净流出赤字已进一步扩大至473亿美元。
中国股市反弹,外资获利了结
对此,一位位于香港、因议题敏感不便具名的大型美国私人银行基金经理人莫先生告诉美国之音,中国股市经历了近三年的空头行情,外资证券投资者本已持续撤出。然而,自今年9月以来,中国央行与财政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三支箭”等一系列积极救市措施,推动股市迅速反弹。这吸引了一波外资入场短线操作,只不过,“他们很快赚到10-20%后,资金又快速撤出了。”换句话说,中国股市近期的多头行情似乎成了外资的“提款机”。
以A股为例,上证指数自2021年9月上旬达3700点左右的高峰后,就一路震荡走滑,于今年9月中旬跌至2700点左右的谷底,但受到官方景气政策的刺激,近三个月来已快速回弹至3300-3400点左右,涨幅在20%以上。
莫先生说,外资投资人近期虽获利了结,但普遍对中国经济前景还是悲观,也不认为官方推出的宽松货币或扩大财政支出可以拉抬实体经济或刺激内需来带动内循环经济,尤其中央的放水规模不明。
莫先生说:“这些外资,他们知道,中国政府是一个用数据来制定他们(经济增长)目标的国家,现在推出这么多财政政策,没有给出一个实体的数据(放水规模),大家还是会比较谨慎一点。”
他说,外资对于明年的中国经济前景还在观望,尤其关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发动的关税战对中国有多大的杀伤力?中国政府会不会放任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贬15%至8:1,来抵消高关税的冲击?因此,待这些不确定性抵定后,外资的动向才会更明朗化。
这位基金经理人说,外资基金仍觉得,中国是个不错的投资标的,也还是会配置中国股票,但多集中在刚性需求相关和配有高股息的中概股,并走避总经或外需消费相关的类股。
位于台北的资深创投人士、蓝涛亚洲总裁黄齐元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说,美国卷商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曾看好中国的“救市组合拳”,因此带动一波热钱入场。不过,中国的经济病灶较深,这套组合拳看来仅有“昙花一现”的效果,尤其放水规模不给力,再加上年底圣诞节因素,热钱现在不仅出场,还可能持续减码或观望至特朗普上台后。
中国救市政策支撑股市慢牛?
但位于香港的博威环球证券(Blackwell Global Securities)首席金融分析师聂振邦则持不同看法,他以书面回复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低买高卖”是股市获利的不二法则,不应过度解读为外资的投资信心低弱或对中国经济悲观。
他说,港股成交金额分别于10月和11月达5.3万亿港元和3.4万亿港元,减码近2万亿港元,但相较之下,上海A股同期的表现仍佳,成交额则由10月的35.6亿元人民币,走升至11月的40.5亿元人民币,加码近4.9万亿人民币,因此,就此断言外资大量流出中资股或投资前景不佳,理据不充分。
聂振邦还说,内地自9月下旬推出一连串的国策后,随即拉抬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收在3,087点和9,514点,两大指数近来又持续走高约一成。因此,他说:“(救市)国策对股市助力成效明显,相信欧美政要和投资者都看在眼内,自然亦不会低估中国股市于2025年上扬潜力。”
外企自中国撤资或不可逆
至于外企撤资问题,位于台北的资深创投专家黄齐元表示,这似乎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除了美中关系持续紧张外,特朗普上台后可能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和打压力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全球供应链因地缘政治和关税战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中国+1”的布局策略,即跨国大厂要求供应商在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国家设立工厂。随着产线逐渐分散至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投资自然会逐步减少。
他还说,中国消费市场不振,也迫使赚不到钱的外商撤出,如咖啡零售巨头星巴克(Starbucks)11月底就传出,考虑将中国市场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中国企业或中国股权基金。
资料照片:北京一条商业街上的星巴克咖啡店。(2023年12月23日)
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以其三驾马车——出口、内需和投资来判断,黄齐元说,中国出口未来必然面临被打压的命运,虽然新能源相关产业,如以比亚迪(BYD)为首的电动车产业、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备产业的竞争力居全球之首,或仍能缔造出口佳绩。
而扩大内需是中国政府未来一年拉抬的重点,但他说,现在官方的刺激力度和放水规模恐还需加大才能达到成效。
至于投资,黄齐元说,除了外人投资前景不佳外,中企也缩手境内投资,多出海到境外投资。
不过,正因为外企持续撤资,黄齐元建议,外企反而应逆向思考、危机入市。
他说,中国为了刺激经济,现在开大门、放宽外资投资的诸多门槛,因此,有长期布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中产阶级市场的外企,反而应有策略性地逆向加码投资。
“如果你觉得,中国大陆的市场要长期经营的话,现在是布局的好时机,但是资本要布局时,定位很重要,要考虑到中低端的市场,适度的选择合作伙伴也很重要,”黄齐元说,“比如说,肯德基、麦当劳都是把经营权卖给国内的私募股权基金,由中国人来经营,但是是外资的品牌,所以要有一些创新的手法来经营中国的市场。”
他分析,中国现在特别欢迎两大重点领域,一是尖端技术升级,一是消费升级,前者呼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倡议,后者指的是做出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高性价比商品或开发三、四、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
中国经济下行,受创企业主亟需资金周转
不过,全国台商会常务理事徐正文说,中国经济疲软、制造业内卷严重,连餐厅等服务业也因消费降级而出现倒闭潮。他说,他过去一年赴中国各城市开会、参访的观察是,少有企业会选择在此时扩大投资,因为,多数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主亟需中央提供的低利周转金来续命。
徐正文告诉美国之音:“企业有时候就是(财务)要缓过来,才有可能(生存)。它不需要扩大、它需要活下来,很多(中企)现在都是需要周转金的。我生意也是有受影响,可是我也有去(承)作(中国)政府配合的一些贷款跟优惠利率的部分(资金来周转),我觉得这一块,我是有受益的,对于一些企业是蛮大的帮助。”
徐正文表示,中国官方近期降息降准,释出纾困资金的借贷利率由之前的5-6%腰斩至2.8-2.9%,让企业在资金面有较大的喘息空间。
不过,他指出,中国的消费和经商环境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外,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导致工人返乡离职潮,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至于部分地方政府被曝以“罚款、查封”等手段逼迫企业多缴税的现象,他表示,中央政府已明确表态将对此严查并遏制,这种行为应属于个别案例,并非普遍现象。
对中央出台的救市方案,徐正文说,“像吃中药一样,不会短期立刻见效”,尤其明年第一季的经济变数仍多,届时市况明朗后,或比较能清楚拿捏明年下半年的趋势。
不过,香港基金经理人莫先生说,他的私人银行客户都是中国企业主或高阶主管,他们的财富来源多是自家公司的股价,包括近两年市值跌了八九成的互联网科技股。他说,据他了解,这些中国高净值富人阶层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更为悲观,也未因中国推出一系列救市政策而出现转为乐观的迹象。
网编:和评 |
|
19 条 | |||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