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前那部《小美人鱼》,因为启用黑人女演员,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国家,票房惨淡。
尽管最终票房收入据说也达到了5.4亿美元,但单单2.5亿美元制作成本、1.5亿美元宣传费这两大块就占了近8成。如果再刨去发行公司、其它诸费用支出,这就是一部“票房爆死”的迪斯尼电影。
尤其在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对脱离原著的黑人选角很不满,并且毫不顾忌西方当时盛行的LGBT意识,不买账就是不买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票房仅有日本的1/10,实属罕见。

不少日本人也不喜欢小黑鱼,但也有不少人被女主角优美的歌声、戏外的高情商给降服。虽然票房成绩远不及《阿拉灯》《美女与野兽》等,但总算保住了一点迪斯尼电影在亚洲的颜面。
而《白雪公主》真是处处有雷,连最好PUA,最是主动给迪斯尼站台的日本观众也被搞得齐声倒戈。

其实,经过前两年的铺垫,日本人基本接受了一个“不白”的女演员出演“肌肤如雪”公主角色这件事。
毕竟,长得不难看,皮肤不白但也不黑,只要不深究,棕雪公主就棕雪公主吧,勉强可以不出戏。

偏偏女演员瑞秋·齐格勒不是盏省油的灯,戏外的出格言论,直接击碎日本人特别看重的“迪斯尼童话世界”。

“原作重点在爱上面,太奇怪了,不想再看第二遍。”
“这次不是关于爱的故事。”
“不用王子来拯救。“
“王子部分可以全剪掉。”
“(女主)更想握有领导力。”
“在女性力量方面,原作太陈旧了。”

瑞秋这个嘲讽原作的表情,在日网上传来传去。

开始,只是乡民们在网上抱怨。
瞧不上原著,用不着王子,大雪天出生所以叫白雪……那单独拍一部片子,别跟《白雪公主》扯上关系,不就行了?
顾虑LGBT,迪斯尼电影搞政治正确。电影拍好,要上映了,结果世道又变了。《白雪公主》成了过时的笑话。

日本各网络平台顶多转载国外的影评,本地媒体不表态。这些很符合日本业界忌惮迪斯尼的行规风气。
3月20日,日本国内上映,各大电视台为影片宣传造势。

氛围有些滑稽。明知日本的大众舆论不喜这部片子,也知道大家知道了美国那边出于对负面舆论的考量,连首映礼规模都改小了。
但仍要把宣传做成“大家翘首期盼”,“和以往的迪斯尼电影一样受欢迎”的样子。

上映后的口碑实在太差,票房也跟着扑街。
终于,日本本土知名媒体《东洋经济online》忍不住大胆发声:迪斯尼《白雪公主》真人版大扑街?顾虑政治正确,强行拿古典来配合现今时代。

日语版的声优,说实话,选得挺好。像给小矮人配音的风间俊介,个人好感度极高。他很敬业地发推文宣传,号召大家去看电影。

结果,粉丝忍不住说……


除了声优的粉丝,日网几乎难见谁夸这部片子好的。

让那帮家伙睡觉!!永远的睡觉!!!!

这类灾害题材,雷雨的话叫轰雷姬thunderbolt,地震灾害的话叫激震姬earthquake,有这可能,就是太燃了吧。

亲爹的话,叫亲爹姬……这个想不出叫啥


去看过好几次真人版小美人鱼的我,现在想立刻忘记看过什么,地狱

原著白雪公主的世界观,希望别被彩虹DEI给毁了啊!?


●全片一言不合就开唱。
●毛贼们的衣服太干净漂亮了。
●白雪公主的人品描写没有说服力。说什么内在最美的人,就看她举止粗鄙,没有王公贵族的样儿,这点女王比她强。
●女王的目的是什么,被拍得支离破碎,这是影片致命伤。被扳倒时,难有大快人心的爽感。
●没有清洁感。对待食物很粗鲁,在打扫干净的桌上跳了起来,白雪公主很缺教养,令人非常不悦。
●公主与贼的恋爱线发展太快。这么短的时间里,莫名其妙就发展到接吻的亲密关系了。
●“让观众开心,一生一次的感动”感受不到以往D社的诚意与努力。
●“我D社才是伟光正,无知又愚蠢的观众、消费者们,你们就来膜拜伟大的D社吧!不然,会后悔的!”只感到宗教洗脑式的恶趣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在吐槽“童话世界被破坏”这件事上,日本乡民是有两把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