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现阶段智驾最大的问题 是行业爱吹牛逼(组图)



小米SU7出车祸的事件牵动人心,尤其是遇难的三名女大学生,年龄还在21-23之间,让很多人感到痛心,以及后怕。

智驾都是骗人的吗?

4月1日晚间,特斯拉官微转发了其全球副总裁陶琳的微博,特别强调了特斯拉在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安全的重视。 



当晚,特斯拉股价表现出色,在美股科技股整体大跌的情况下,涨幅达到了3.58%。

我看了下理想、蔚来、小鹏的股价也是涨的。

看来,行业和资本市场并没有因为小米的这起事故,对智驾失去信心。

按照之前特斯拉和百度智驾的测试数据,智能驾驶的安全性是高于人类的。

马斯克的说法是:“特斯拉自动驾驶今年会比人类驾驶安全百倍”。

百度智驾的说法是:“从萝卜快跑的实际记录来看,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技术进步非常快,自动驾驶比人类司机安全十倍。”

几个科技巨头都笃定,自动驾驶比人类安全,因为人类开车会受到情绪、身体状态、经验不足,判断失误等因素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米汽车却让三位花季少女,遭遇不幸呢?



其实,细看小米的公开的数据不难发现,这次事故的司机,存在着一定的疏忽大意。



在22点28分,也就智驾辅助启动后的1分钟内,车机就提醒车主不要分心。

8分钟后,更是检测到驾驶员的双手已经脱离了方向盘。

最后车机发出碰撞警告,开始减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碰撞的速度高达97 km/h。

这对任何一个驾驶员来说,都是灾难。

小米SU7的智驾级别是什么?

官方定义是L2,也就是辅助驾驶。



但这位驾驶员显然已经失去了对驾驶的敬畏之心,从双手脱离方向盘看,是完全信任辅助驾驶了。

驾驶员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路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

“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从法律上讲,辅助驾驶出现问题,责任还是驾驶员的。

而且辅助驾驶,也不等同于自动驾驶。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近日就在媒体发文:



李想的这句话,基本是道出了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病。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车企,喜欢用一些性能参数,宣传片展示,毫无节制的吸引用户眼球。

甚至,在新车发布会上,多次说出“断代式领先”,“行业第一”,“L2.99”,“接近L4”等明显违反广告法的话。

斗大的字体用来宣传智能,蚂蚁小的字,用来告知风险边界。

唯独在安全教育上,只字不提。

甚至在用户手册中的不起眼处,写下了“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的免责条款。

这就导致很多用户失去了对驾驶的敬畏之心,也容易产生对智能驾驶的过度信任。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以“智驾”为卖点的车,基本都还停留在L2辅助驾驶的阶段。

还没有哪个厂商能达到法律意义上的L4自动驾驶级别。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一些车企的宣传中,他们“智驾”水平,都接近神了。

所以这就是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对安全,对广告法,对消费者已经失去了敬畏之心。

别说智驾了,就拿电池安全性来说,各家都在吹自己的锂电池技术非常成熟,不会燃烧,即便刺穿,也是只有“小火星”。

但现实中呢?无论是小米,还是特斯拉,还是什么“x界”,哪个没有大面积着火过?



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很难保证绝对不燃烧,但在车企的夸张渲染中,又被过度美化了。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还有就是,现在的电车马力越来越大,动辄1000匹,1500匹,是传统燃油车4、5倍,百公里加速轻轻松松突破3s。  



马力上去了,意味着安全隐患也上去了。

因为驾驶员只要稍不留神,踩错油门,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性——2、3S的时间,汽车就能达到百公里时速,吸口气就“起飞”了。

很多新手司机,连侧方位停车都停不好,能把握得住其中的分寸吗?

虽说菜刀是无辜的,责任在使用菜刀的人,但现在很多拿着这把菜刀的人,是一些幼儿园级别的驾驶员,是一些“鬼火少年”。

难道我们的车企和法律,不应该加以限制吗? 



所以我的一些设想是:

1 车企应该对辅助驾驶做出限制,比如检测到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后,就强制关闭自动驾驶模式,一段时间内,不能让车主再次开启。

2 严格落实《广告法》,对一些车企的违规违法宣传,加以惩处。

3 对于那种在普通道路上为了炫技、卖弄、博人眼球,随意把车速提升到150km /h以上,不仅仅是要扣分、罚款,更应该和酒驾一样,以危险驾驶罪给到刑法上的惩罚。

行业规范,是野蛮生长之后的必由之路,这起悲剧应该敲响行业的警钟!

现在智能驾驶也好,未来的机器人、AI也好,不能够仅仅是资本与流量的狂欢,而应该把对人、对市场的基本敬畏,作为底线!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