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是东部战区陆军某部远程火箭炮部队使用最新型的PHL-191型箱式火箭炮,对台湾本岛某能源转运码头的天然气储罐(模拟阵地)进行实弹射击的镜头。两车八发弹齐射,对多个模拟储罐展开集中射击,打的又狠又准,几乎每一发远程火箭弹都精确命中靶心。
毫不客气地说,咱们这次对远程火箭炮的使用,才体现出了现代陆军应有的技术和火力水平,更体现出我军远火部队强大的技战术实力。

不过,咱们的PHL-191远程火箭炮打完,“要求咱们使用远程火箭炮来给对岸本岛洗个地”的说法,又在网上出来了。

连大伊万的微博后面都有军迷这么提了,意思是等到地动山摇的时候,咱们的远程火箭炮先把对面本岛给彻底洗一遍,搞一次火力覆盖再说。甚至还有大佬觉得,这打的有点不过瘾……
毕竟,按照以往我军、甚至俄军发出来的宣传视频,火箭炮那不都是一字儿排开,然后几十辆发射车齐射的嘛?一次能打出去几百发火箭弹,那看着才叫一个舒服。现在这远程火箭炮打出去区区十几发火箭弹,这火力密度是不是有点稍微低了一些啊?

其实不然,咱们今天就来说说,所谓的“火箭炮洗地”的问题。无论是从火箭炮这种战术兵器的性质和技术性能来说,还是从现代陆战的基本样式来说,还是从目前远程火箭炮的实战形式来看。所谓的“远程火箭炮洗地”,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陆战也很难再看到先前宣传视频中经常看到的、几十门火箭炮集中放列、以密集阵地展开群齐射的画面了。

远程火箭炮的成本从远程火箭炮这种兵器的性能来说,某种意义上讲这就不是一种面毁伤武器,或者说面毁伤并不是它的主业。毕竟,远程火箭炮这种东西虽然已经比较便宜了,但相比炮弹来讲依然比较贵。

按照北约那种豆腐搅成肉价钱的价格,一发155毫米杀爆弹也就8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不到5万。而即使是一发使用简易制导的300毫米远程火箭弹,价格就有几十万。当然,在铺开生产之后,价格有一定的降低,但是紧随其后远程火箭弹开始加上GPS/INS制导,具备一定的末制导能力,具备较强的精打能力,价格又上去了。
以美国陆军配套给M142海马斯火箭炮的227毫米GMLRS精打火箭弹的价格,一发火箭弹价格就有15.6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0多万。

我们的300毫米、370毫米远程火箭弹的价格可能要便宜一些,但是再便宜也不可能降低到跟普通制导、无制导火箭弹一个价格,最起码相当于一辆宝马5系的价格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光是一辆远程火箭炮发射车上装的远程火箭弹就有大几百万,光是我们看到的这两台远程火箭炮发射车齐射一次,就接近上千万出去了。
但如果拿1000万人民币拿去买155毫米炮弹,也许可以买个600发左右,足够一个炮兵连实施一次火力准备,打上几个小时。但拿去买远程火箭弹,就两辆发射车一下子出去就没了……

以俄军BM30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配用弹种来看,其在使用9M55K型300毫米子母弹时,单弹内装645枚杀伤爆破集束装药,单车齐射可覆盖面积67.2万平方米——看起来比较大,一个连齐射6车可以覆盖403万平方米的面积,但是实际上这400万平方米也就是4平方千米、一个2乘以2千米的方格而已。

所以,远程火箭炮如果用于搞面杀伤,搞洗地的话,实在是一种效率比较低,杀伤效果没有想的那么大,而且还特别费钱的战术兵器。相反,远程火箭炮更适合实施点状精准毁伤。
以乌军使用M142海马斯火箭炮,再加上M30/31两种GMLRS的打击效果来看,对于俄军的单车目标,部分防护性能较差的高技术装备如炮侦雷达、地导系统、电子战系统等,杀伤效果较好。如果使用高爆弹药,对俄军单个掩蔽部,野战筑城中的火力支撑点等侵彻效果,也相对可以。

再比如此次我军使用PHL-191模拟打击的天然气储罐,就一样打的很好,达成了点穴命中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远程火箭炮的战术运用,从来、或者说很少会实施覆盖性射击,而是更倾向于对纵深点状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它的定位从来都不是122毫米无制导火箭炮那个定位,而是更接近于陆军战术导弹甚至火箭军常导,作为常规火炮和战术导弹之间的装备发挥相应作用。

远程火箭炮的应用
当然了,如果未来战争中,对手还可以跟苏联的西方-81演习一样,摆成整整齐齐的队列,排成阅兵一样的队形冲过来给你炸,那倒也两说……远程火箭炮照样可以承担面杀伤的使命,一通覆盖性射击下去,给对方造成的伤亡难以估算。

但问题在于,从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来看,这种大规模兵力集结,在战术甚至战役纵深使用密集队形集结开进的做法,已经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了。
以俄乌冲突的情况来看,俄军在2022年10月份的乌军哈尔科夫反击中,就曾出现过连级行军纵队在行军中,遭到海马斯火箭炮的覆盖性射击,结果全连装备全毁的战例。此后,俄军几乎再也不敢用这种集中机械化行军的方式进入战区,全都是小群多路。

以目前俄军的经验,据称俄军按照作战纵深,将整个战区按照不同颜色的线条划分为不同区域,部队进入离前沿多少千米的纵深,就必须按照既定方案组织开进和隐蔽作业。
比如部队不能出现大规模集结,不能出现连级以上部队集中摩托化行军的方式开进,不能大摇大摆地在昼间组织行军,也不能行军过程中不组织伪装,小休息期间就停在大路上。所有的行军、休息、伪装,都是有一套严格的作业程序的,就是为了避免部队在海马斯火箭炮的射程中猬集在一起,然后被远程火箭炮直接一锅端。

所以,火箭炮洗地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也都是双向奔赴——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能力太强,导致预定要打击的目标采取疏开队形开进,小群多路行军,避免自己遭到远程火箭炮的覆盖性打击。
而在目标本身越来越小,集团目标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也反过来塑造了远程火箭炮的使用方式从传统常规炮兵的覆盖性射击,到精打点穴的转变。从打击集群目标,到打击单个目标,确保单个高技术、高价值目标有效毁伤,这就是远程火箭炮相比常规火炮的不同之处。

所以,未来到了地动山摇的时候,我们的远程火箭炮究竟怎么用,其实也就比较明确了。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目前乌军使用海马斯火箭炮,打击的俄军目标,主要也就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装备:
前沿出现的、处于原地待机状态的俄军坦克/步兵战车等单个装甲战斗装备,但更多的时候,海马斯火箭炮对付的,是位于纵深的俄军单个技术装备。比如纵深的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火箭炮、战术导弹发射车,还有比如各种高价值的技术装备等。

上次乌军创造性地用海马斯火箭炮在GUR的配合下打击俄军在浅近纵深的野战机场,打坏了俄军的4架直升机,但由于GMLRS火箭弹威力不足,没有造成有效毁伤。但也算是对远程火箭炮的创造性运用,体现出了远程火箭炮纵深精打对付高价值目标的特点。
而换做是我们,其实以PHL-191和PHL-03A型远程火箭炮的性能,它要打的可不止是台军的那点技术装备了。由于台湾海峡的纵深就这么宽,台湾的战略纵深又实在是太浅,所以我们的远程火箭炮能打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除了上面这些目标,你看台军在东海岸的机场码头能不能打?台军的衡山指挥所能不能打?台军那么多永备的地导阵地能不能打?还有台湾本岛几乎所有的能源设施、电力设施等等,几乎都在我们的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的远程火箭炮,它真的不是用来洗地搞覆盖性射击的,它承担的任务,其实更像是陆军战术导弹,而这一任务,获得的战果毫无疑问会比单纯的洗地要多得多。
所以,所谓的远程火箭炮洗地,下次还是改为远程火箭炮点穴,这样就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