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中国的技术进步会把欧洲甩在后头(图)

德国《世界报》就上海汽车展发出警告,担心中国的技术进步会把欧洲甩在后头。

该报指出:未来的汽车会说话、自动驾驶,还能飞。此类车辆目前已在中国道路上行驶。这不仅仅是在本周于上海举行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展上是如此。街上也是如此。市中心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在成为常态。由人工智能 Deep Seek 回答的语音命令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下一步将是使电池的充电速度与以前加满一箱油的速度一样快,即大约五分钟。

上海汽车展给人的印象是:中国生活在未来,而德国人却错过了机会。事实上,那里的技术发展正在快速进行。许多年轻的汽车品牌不断向市场推出新功能,并激烈竞争最现代的技术和最便宜的价格。而数百万顾客则在日常生活中热情地尝试新产品。

该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德国政界人士大多茫然不知所措。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宣布将“按照去风险化原则”修改上届政府的对华战略。但这具体意味着什么,尚不清楚。即将卸任的红绿灯联盟已经陷入了中国辩证法的泥沼之中。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个问题。企业陷入了中国激进、战略冷静的计划经济与德国混乱的政治局面之间。

德国和欧洲似乎陷入了僵局。在德国,新产品(不仅仅是汽车)都必须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审批程序。许多客户更愿意购买熟悉的技术而不是新系统。而政府则通过越来越多的法规、税收和复杂的行政程序,尽可能地限制经济发展。这种情况并非巧合。国家决策是由议会中选举产生的多数派决定的,而不是由某一个政党的领导人决定的。这使得国家变得迟缓,但却反映了社会现状:对于大多数德国人来说,休闲比工作更重要。对新技术的怀疑态度不仅体现在电动汽车上。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创新型公司需要一个渴望进步的环境。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国家。

在中国,政府大力补贴汽车和科技行业,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项亏损业务:100多个电动汽车品牌中几乎没有一个在盈利。许多企业将会破产,工厂将会倒闭,大规模裁员。如果有必要,当局会用暴力压制工人的批评。这种方法在民主国家是被禁止的。

但是,欧洲继续慢行也是不可行的。否则,长期担任汽车经理和 Stellantis 老板的卡洛斯·塔瓦雷斯 (Carlos Tavares) 曾经描述的情景就会威胁我们:如果汽车行业消亡了,欧洲人将只能向游客提供咖啡。

事情绝不能发展到这个地步。德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全面重组其中国工厂。它们完全有机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欧洲,它们也需要加速,而欧洲更好的政治和积极的公民为它们提供了条件。但欧洲必须有加速前行的意愿才行。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