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跨越禁忌泪别教皇 女领导人集体叛逆?(组图)



阴沉的天空下,梵蒂冈圣彼得广场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政要。



2025年4月27日,"人民的教皇"方济各的葬礼在这里隆重举行。25万信众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这位刚刚在复活节后离世的88岁教皇。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一些不寻常的细节,有着装"叛逆"和外交互动,有不合时宜的自拍,也有情绪泪崩·····

在一片黑色的哀默海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72岁的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那一头蓬松的金发。



按照梵蒂冈严格的着装规定,女性出席教皇葬礼需要佩戴黑色头纱或其他头部遮盖物。从西班牙王后莱蒂齐亚到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从挪威王储梅特-玛丽特到前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绝大多数女性政要都恪守了这一传统。



然而,布丽吉特却选择了"特立独行"。

她身穿LV黑色裙装,那一头精心打理的金色波浪发型,如一朵叛逆的向日葵,在黑色的丧服海洋中格外醒目。



这位"时尚icon"的选择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赞赏她的勇气,认为这是法国世俗主义的体现;也有人批评她不尊重宗教传统。



值得玩味的是,同样选择不戴头纱的还有乌克兰第一夫人奥琳娜·泽连斯基、意大利女总理乔治亚·梅洛尼、欧盟主席冯德莱恩。



这几位"叛逆者"形成了某种无声的联盟,这些“权势女性”在保持基本黑色礼服的前提下,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这场葬礼的理解。

当然了,在服装上不按常理出牌的还有特朗普,在一片深色的海洋中,特朗普的蓝色西装显得格外刺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梅拉尼娅的完美穿搭。这位前超模(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仅戴上了符合规定的黑色蕾丝头纱,还戴上了配套的黑色手套,被誉为最得体的着装典范。

如果说布丽吉特的"叛逆"还停留在着装层面,那么在葬礼现场发生的幕外交“小摩擦”也很有趣。

当仪式进行到"和平的象征"环节,会众需要互相握手以示和解时,特朗普却冷眼旁观,丝毫没有参与的意思。

如果不是梅拉尼娅及时在他耳边轻声提醒:"你应该这么做",这位美国总统差点就造成了一场外交礼仪灾难。



在妻子再三提醒下,特朗普才勉强伸出手,先后与爱沙尼亚总统、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握手,最后才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来了一个略显尴尬的长时间握手。



特朗普闹起小脾气,可能是因为之前和马克龙和泽连斯基的"三角互动"有点不快!



当时特朗普和马克龙、则连斯基狭路相逢,工作人员准备了三张椅子,以为他们要坐下来聊聊。

,时长02:01

仔细看视频就能发现,这一会面堪称剑拔弩张,精彩绝伦:马克龙先一步热情地拥抱泽连斯基,与这位乌克兰总统来了一个"兄弟般"的紧密握手,接着,老母鸡护雏一般用身体把泽连斯基包围住,似乎要把特朗普挤到一边,生怕他又欺负了自己的兄弟。

特朗普看出端倪,也伸出了手,却似乎遭到了马克龙的无视。



视频显示,法国总统似是刻意忽略了特朗普伸出的手,转而继续与泽连斯基继续交谈,这下特朗普不开心了!

据唇语专家尼古拉·希克林解读,在这场微妙的三人对话中,特朗普对马克龙说:"慢点,让我来……你不该在这里,我需要你帮个忙,你不应该在这里。"更让人意外的是,泽连斯基居然对特朗普的话表示了赞同,点头附和。



于是,随同人员把原本的三张椅子撤下了一张,马克龙悻悻离开!

这一幕的微妙之处在于,它发生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自2月在白宫激烈争执后的首次会面。当时特朗普曾对泽连斯基说"你手上没有筹码",并多次指责乌克兰"挑起战争"。



但在教皇的葬礼上,两人却坐下来进行了约15分钟的"非常有成效"的交谈。泽连斯基称这次会面"具有历史意义的潜力",如果双方能在谈及的问题上取得共同成果的话。



在肃穆的氛围中,总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当教皇的简朴木棺从圣彼得大教堂缓缓抬出时,前排的政要们纷纷起立鼓掌以示敬意,而后排的一些政客却忙着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瑞士总统卡琳·凯勒·苏特和乌干达议会副议长托马斯·塔耶巴等人都被捕捉到了这一"不雅"瞬间。



塔耶巴甚至还将拍摄的教皇方济各灵柩被抬回大教堂的照片发布到了社交媒体上,这种行为很明显不被欣赏,在如此庄严的场合用手机拍照显得格外不尊重,尤其是作为代表国家出席的政要。



除了手机拍照,前美国总统拜登还被拍到在非仪式期间与多位官员自拍,乌干达议会副议长塔耶巴又一次出现在合影中,这似乎进一步证实了某些政要把葬礼当作社交聚会的心态。



在所有的政要中,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情绪表现最为真挚。当神父在三小时的弥撒中回顾教皇生平时,马克龙情绪失控,泪流满面。他的妻子布丽吉特紧紧挽着他的手臂,不断安慰这位显然被悲伤击垮的法国总统。



这是真情流露,马克龙与已故教皇方济各确实建立了特殊的友谊。两人多次会面,在许多问题上观点一致,特别是在移民问题和环境保护等议题上。教皇曾称赞马克龙是"欧洲希望的象征",而马克龙也多次表达对教皇社会主张的支持。



在马克龙泪崩的同时,整个圣彼得广场充满了情感的波动。当枢机主教巴蒂斯塔·雷在致辞中说到"教皇不知疲倦地为和平发声"、"呼吁人们建造桥梁而非围墙"时,会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许多信众举起写有"立即封圣"的标语,表达对这位"人民的教皇"的敬爱。



在教皇停灵以供民众瞻仰期间,一个跨越禁忌的瞬间也让人泪目,因为她与教皇曾有特殊的友谊,81岁的法国阿根廷修女吉纳维芙·吉宁罗斯 (Genevieve Jeanningros) 被允许进入禁区,在灵柩前祈祷。

该区域传统上是为红衣主教、主教和牧师保留的,但这位 81 岁的老人被允许进入,以纪念他们持续了四十多年的友谊,去年7月,教皇还亲自奥斯蒂亚看望了吉纳维芙,以表彰她的人道主义工作。



吉纳维芙修女已经奉献了 56 年多的时间,为该地区最弱势的群体,特别是变性女性服务。 她与另一名修女安娜·阿米莉亚·贾凯托 (Anna Amelia Giacchetto) 住在一辆罗马教区的一辆大篷车里。



吉纳维芙修女和教宗的友谊始于弗朗西斯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主教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格里奥枢机主教期间,他们对最弱势群体的共同承诺加强了他们的联系。 



每周三,这位修女都会带着一群游乐场工作人员、无家可归者和变性女性参加梵蒂冈的公开接见活动,教皇方济各不仅接见了他们,还邀请他们共进午餐,并提供经济援助。 



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内,在一名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珍妮格罗斯走向棺材周围的红绳,并被引导着向前走。 

她头戴蓝色头巾,身着海军蓝服装,静静地站在敞开的棺材一侧。

然后她突然泪流满面,用手捂住脸,距离已故教皇只有几英尺远。



她拿起纸巾擦了擦眼睛,停留了一会儿。 

尽管违反了传统礼仪,但没有安全官员介入,让教皇的密友享受了亲密的告别时刻。

教皇方济各生前一直倡导包容与和解,他的葬礼却意外成为了展现世界多元性的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不合规矩"的行为恰恰体现了教皇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



在这个日益分裂的世界里,能够让如此多不同背景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和解的象征。



当木棺最终被运回圣彼得大教堂,准备前往教皇的最后安息之地时,在场的25万人不约而同地鼓掌送别。

那一刻,所有的争议和分歧似乎都被暂时搁置,人们只记得这位88岁老人留给世界的旷世遗产——对和平的不懈追求,对弱者的无尽同情,以及对人类大同的美好憧憬。

-END-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4650677/brigitte-macron-hair-dress-code-pope-funeral.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52315/Lip-reader-reveals-Zelensky-said-Donald-Trump-Popes-funeral.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50869/Macrons-Pope-funeral-snub-Trump-French-president-warmly-embraces-Ukrainian-leader-Zelensky-bro-handshake-ignoring-US-presidents-outstretched-hand-awkward-Vatican-encounter.html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