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0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打响投行裁员第一枪!高盛宣布减员3000人(图)

新闻来源: 投资界/《财经》杂志 于2023-01-13 2:51:3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这是高盛史上最大裁员之一。

从本周三开始,高盛开始通知被裁员工。路透报道显示,高盛准备至少裁减3000人,最多3200人,其中投行部门是重灾区。更多细节流出:首先是通知在亚洲区工作的雇员,从投行岗到财富管理岗;在伦敦,多名高盛员工在保安人员监视下,收拾物品离开公司办公大楼。

虽说高盛裁员几乎几年就有一波,但这次还是创下了华尔街纪录。创立于1869年,高盛无疑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历经150多年风雨,“投行”也是高盛留给外界的最深刻标签。但随着2022年美股IPO数量和募资额出现断崖式下降,裁员正在各大投行部门上演。

美股IPO寒冬还没有回暖迹象。未雨绸缪,从摩根士丹利到瑞银;从野村到贝莱德,声势浩大的裁员潮正在从硅谷蔓延到华尔街,从二级市场传导至一级市场。没想到,2023年会在一波接一波的人员优化中开始。

高盛,打响投行裁员第一枪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裁员。

在两周前的年终致辞上,高盛CEO David Solomon正式透露过:公司未来几周内将公布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将在1月上旬开始。当时他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宏观政策的影响,经济形势低迷,公司需提前做好准备。“影响商业前景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正在放缓经济活动的收紧的货币环境。对我们的领导团队来说,重点是让公司做好抵御这些逆风的准备。”

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当普通员工进入高盛位于曼哈顿总部时,大家都注意到一个取消免费咖啡的标志。外界难以想象,一家全球大名鼎鼎的金融巨头竟然也开始悄悄降本增效——更早之前,高盛已经取消一些员工福利,包括办公室免费饮品、免费的早餐和午餐以及停止了每日免费乘车往返办公室的服务。

身为美国历史上最赚钱的投行之一,高盛为何也顶不住了?

我们先从过去几年说起。在David Solomon的领导下,高盛开始多元化经营战略,开展面向普通大众的零售银行业务,这一战略令高盛的员工数量激增——截至2022年9月30日,高盛拥有49100名员工,比2021年同期增长14%,自2018年底以来更是增长了34%。

前几年业绩爆发剧增的员工,为高盛大裁员埋下伏笔。其实熟悉高盛历史的人大多会有一个感受,高盛裁员并非新鲜事,由于内部竞争激烈且极具前瞻性,每当全球宏观经济出现一定的波动,嗅觉敏锐的高盛往往最先做出反应,因此其裁员带着一丝风向标的意味。

众所周知,2022年美股迎来最冷寒冬,导致投行的收入惨遇滑铁卢,那么以投行业务为核心的高盛当然难以幸免。高盛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财季营业收入为118.64亿美元,同比下降22.9%;其中投行业务营收17.9亿美元,同比下跌48%。此外,高盛第二季度每股收益7.73美元,同比大跌49%。

高盛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同样捉襟见肘。财报显示,高盛二季度资产管理业务营收只有10.84亿美元,相对于去年同期的51亿美元缩水近80%。这主要是源于其股权投资版图的净亏损,以及贷款和债务投资的净收入依然显著下降。

整体而言,各条业务线的放缓,昂贵的消费银行业务,以及市场和经济的不确定前景,都促使高盛如今不得不压缩成本。未雨绸缪,高盛举起了裁员大刀——2022年,高盛重启末位淘汰机制,并着手进行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

由此,高盛成为华尔街上第一家开始裁员以控制开支的头部投行。

不仅是裁员,高盛还计划缩减奖金池。外媒透露了更多细节:高盛正在考虑今年将其3000多名投资银行部门雇员的奖金池至少缩减 40%。这无疑与2021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高盛员工的奖金大幅增加。数据显示,高盛CEO David Solomon在2021年3500万美元的薪酬,与摩根士丹利James Gorman并列成为了当年美国大型银行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短短一年变化之大,令人恍惚。

裁员潮正席卷华尔街

当裁员席卷硅谷,寒气也迅速弥漫整个华尔街。

先看摩根士丹利,将在全球范围裁员约2%,原因是交易陷入停滞。外媒引援知情人士称,摩根士丹利各部门约8.2万名员工中约有1600人将受裁员影响。而减员的原因大多类似,摩根士丹利在疫情期间因为交易活动猛增,竞相寻找员工来处理工作量。从2020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员工队伍激增了34%。

但全球经济动荡加上交易的急剧放缓迫使各家裁员。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并不掩饰:“我们正在全球范围内适度裁员,有些人会被解雇。”

另一家正在裁员的金融机构是成立于1856年的瑞士银行,这是世界第五大财团,管理资产超过1.4万亿瑞士法郎。

早在2022年10月,瑞银公布三季度财报,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0%,净亏损40.34亿瑞士法郎(约合40.6亿美元)远高于预期,表示将对投行业务进行彻底重组,并在四季度裁员2700人。预计截至2025年,该公司员工总数将由52000人降至约43000人。

此外,多家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由于2022年第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下降,多家知名银行均已开始裁员。花旗银行是自2022年底开启裁员,期间宣布将逐步关闭中国大陆的个人银行业务。

英国最大商业银行之一巴克莱紧随其后。去年11月底,巴克莱在其银行和交易部门削减了约200个职位。裁员人数占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的3%。

无独有偶,野村控股(Nomura)也开启全球裁员——包括驻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多名亚洲高管离职,同时将关闭马来西亚投行业务。此举背后,同样是为了应对2022年全球投行业务营收严重恶化的境况。据悉截止2022年9月底,野村投行收入已经下跌2成。

最新消息,贝莱德(BlackRock)也将在全球裁员约500人,这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首次裁员,以应对金融市场不明朗情况。据悉,本次被裁员工占全球雇员总人数约2.5%。即便如此,裁员后贝莱德员工总人数仍较一年前高5%,至今全球将近2万名员工。

裁员只是经济效益不好的一方面,市场剧烈震荡的2022年收官,华尔街投行家们不仅将直面差强人意的全年业绩,年底奖金也恐将缩水。摩根大通、美银、花旗、杰富瑞等金融机构正在推进高管“降薪”计划,这些银行的高管将承担大部分的奖金下滑,降幅达30%,高盛高级管理人员的年终奖降幅甚至达40%。

2022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这是一场波及绝大数金融从业者的寒潮。

美股IPO断崖式下降

一级市场也在上演相似一幕

追溯起来,一切都要从美股IPO最冷寒冬说起。

这里有一组震撼的数字——2022年美股市场累计新上市345家公司(纳斯达克290家、纽交所46家、美交所9家),累计募资总额约481.2亿美元,首日破发率为28.7%。相比之下,美股IPO市场2022全年上市家数仅2021年的1/4,募资额仅2021年的1成出头,下降9成,堪称断崖式。

回想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期间,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间接造就了投行交易业务的繁荣,彼时IPO、并购以及股票发行业务大爆发,直接导致人员不足,华尔街员工对自己每周要工作100个小时抱怨不已。美国六大银行在2020年初到2022年年中,扩招了总计59,757名员工,盛况惊人。

但好景不长。面对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以及经济衰退的预期,大批企业打消了发行股债的念头,投行业务由此陷入低迷。截至2022上半年,华尔街首次公开募股的IPO数量减少了90%,境况不言而喻。IPO锐减首当其中便是投行业务急剧萎缩,后续的影响正在渐渐浮现。

须知道,IPO是一级市场重要的退出渠道。由于退出无门,美元基金也开始或多或少上演相似的一幕。

如你所见,2022美元基金整个组优化、关停办公室的传闻不绝于耳,美元VC大佬甚至一度公开放话“躺平”。曾几何时,美元基金几乎包揽了互联网时代所有明星项目,小米、美团、拼多多、哔哩哔哩、蔚小理.....这些IPO缔造了不少美元基金的回报神话。但以后,这样的财富故事可能要改写了。属于投资人的低垂果实时代已经过去。

如同涟漪荡漾开去,按照受到影响的顺序,投资机构之后便是千千万万的创业公司。当投资机构的日子紧张起来,传导到创业公司这端的影响我们并不陌生——融资不易、估值下降、公司优化人员.....历历在目。

临近岁末,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敬畏周期,剩者为王。

高盛开启大规模裁员,华尔街大行利润锐减

高盛约有4.9万名员工,此次裁员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6.5%。在金融危机后,这是高盛采取的最大规模“减员行动”,中国香港、内地多业务受波



高盛的裁员计划正式掀开序幕。

当地时间1月11日,华尔街六大行之一的高盛正式开启全球裁员计划,裁员人数约在3200人以内。

与此同时,高盛在亚洲地区的裁员也已开启。据接近高盛相关人士,此次高盛全球范围的裁员主要涉及广泛的业务部门、各职位级别和市场,其中包括了亚洲地区中国香港及内地,及新加坡、日本等地的私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研究等领域。

《财经》记者从高盛内部人士获悉,此次高盛在香港等地区的裁员已开启。“我现在都不敢随便换工作了。”一位内部人士说道,“一方面,外资行的坑位真是越来越少了。另一方面,即使有合适的位置,下家给出的待遇也未必能达预期。”

《财经》记者获悉,高盛新闻发言人弗拉托(Tony Fratoo)在当地时间11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对被解雇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我们感谢所有员工的贡献,我们正在提供支持以缓解他们的过渡。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为我们面前的机遇适当调整公司规模。”他说。

目前,高盛约有4.9万名员工,此次裁员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6.5%。在金融危机后,这是高盛采取的最大规模“减员行动”。

金融危机后最大规模裁员

高盛此番裁员是当前华尔街金融机构裁员的一个缩影。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也于当地时间11日告知员工,将裁减500名员工,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摩根士丹利将裁减其全球员工的约2%,或波及中国香港和内地的资本市场团队。瑞士信贷将削减香港私人银行业务员工。在最大股东——中国平安要求提高利润的压力下,汇丰银行近几个月加快了精简管理计划。

“寒气逼人!”一位国内外资行前台业务人员对《财经》记者说道,“我从去年10月开始就留意新机会了,但现在还没找到新工作。我之前想,我做的是前台岗,是银行的创收部门,还有外资行工作经验背书,怎么会找不到工作机会呢?现在想想,还是太天真。”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盛开启大规模裁员,首先与疫情期间的大幅扩张密切相关。市场研究机构Factset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底到去年9月,高盛的员工总数增加了1.1万人,增幅高达为29%。

实际上,在金融市场繁荣期间,这是大多数金融机构的选择。在过去三年中,贝莱德的员工人数增长了20%以上。

“此外,华尔街大行裁员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在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后,金融市场上赚不到什么钱了,减员则成了大行降本增效最好的手段。况且,外资行的人工成本历来很贵。”前述人士说道。

财报数据显示,高盛三季度净营收1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2%;季度盈利30.69亿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投资银行业务营收15.76亿美元,同比下降57%;债券承销、股票承销收入仅为3.28亿美元、2.41亿美元。

高盛收入下降反映了全行业交易量的显著下降。2022年,美联储年内加息七连发,全球金融市场呈现由“牛”转“熊”的趋势。无论一级市场IPO、M&A撮合交易,还是二级市场股债的投资,市场均遇冷。

咨询公司安永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IPO数量同比下降45%,募集资金同比下降61%。另据金融机构路孚特的数据,2022年,全球达成的并购交易总量同比下降38%,为2001年以来的最大同比降幅。另据市场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去年四季度全球投行业务营收直接腰斩,降至153亿美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美股三大股指均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年度表现,打破此前三年的连涨纪录。2022年全年,道指、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分别累计下滑8.8%、19.4%和33.1%。美国债券市场则创数十年最大跌幅。

高盛全球并购业务联席主管索雷尔(Mark Sorrell)表示,市场陷入停滞,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廉价融资。“融资是存在的,但它的成本要高得多。”他说。

财报季大行将如何表现?

在华尔街大行裁员之际,美国六大行2022年四季度财报数据亦将于本周揭晓。路孚特预测,高盛2022年四季度净利润预计为2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9.4亿美元同比下降45%。另据市场FactSet预计,去年四季度,美股银行股或录得280亿美元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15%。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佩里(Joe Perry)认为,目前,全球利率环境仍较高,这将制约华尔街大行的营收。

CME FedWatch工具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2月、3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徘徊在70%附近,本轮加息周期的终端利率目标区间指向4.75%至5%。

佩里解释称,高利率对于大行营收不力的原因在于:首先,并购交易和上市活动将因此减少,美国大行投行业务的表现仍将步履维艰;其次,在高利率环境下,银行不得不向储户支付更多费用,这将导致利息成本上升;再次,抵押贷款利率飙升也将导致美国楼市陷入停滞,进而侵蚀银行从房贷业务中获取的收入。

“不过,利率环境较高,对银行也有利好的一面。”佩里说道,“美联储加息将提升净息差水平,带动净利息收入。只不过,经济衰退可能迫近,市场正将今年四季度的降息可能性计入价格。”

去年年底,高盛首席执行官所罗门(David Solomon)也对员工坦言:“影响商业前景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正在放缓经济活动的收紧货币条件。对于我们的领导团队来说,重点是让公司做好准备,以应对这些不利因素。”

在市场研究机构Expand Research主管伯内特(Jordan Galhardo-Burnett)看来,当前欧美国家通胀高企,高利率环境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银行可能会专注于其他领域,如专注于债券交易和2022年表现良好的大宗商品市场。”他说。

这与固定收益投资巨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品浩PIMCO)的观点不谋而合。该机构表示:“在2022年收益率重新上升,2023年经济可能再次下滑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认为有坚定理由支持投资债券。”品浩基线预测是美国经济“温和衰退,通胀放缓”。在这种背景下,债券能带来有吸引力的回报。

			
Advertisements
网编:空问站

鲜花(0)

鸡蛋(0)
10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