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结束:84亿人次大迁移 藏着中国经济3大走势(组图)
新闻来源: 正解局 于2024-03-08 3:52:39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我们大部分人春节后返岗都20来天了。
但春运其实在前两天才结束。
盘一盘相关数据,大大超出预料。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的信息,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
84亿人次是个什么概念?
这是历史最高纪录。
更具体点说,相当于中国14亿人口,在春运期间平均每人“流动”了6次。
春运对于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意义非常不一般,不光有乡愁,还有时代变迁的印记。
抽象的数字背后,更藏着事关我们每个个体的宏观走势。
“春运”这个词,最早出现大众视野,是在1954年。
那一年,铁道部第一次明确春运时间段:春节前后15天,合计一个月。
当时,当时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
那一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数量是6.01亿人。
按照这个人口基数计算,当时每天每800多人中,才有1个人参与了这场“流动”。
我找到近几十年春运客流量的数据。
近几十年春运客流量数据变化
说实话,这两年,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大,不少人有点摸不透、吃不准。
但春运给出充满信心的信号。
即便跳出疫情几年,和2019年相比,总量数据是大涨的。
按出行方式来看,数据也都是迅猛增长。
公路一直是春运的大头,2024年春运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完成78.3亿人次,创下新高。
另外,还有几个大头。
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比2023年春运增长39%,比2019年春运增长18.8%。
民航累计运输旅客8345万人次,比2023年春运增长51.1%,比2019年春运增长14.5%。
现代经济最核心的流量是资金流、物质流、知识流、信息流以及人才流。
2024年春运超乎预期的人流量,也给出明确信号: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火车车厢里的旅客
“春运”早先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记。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起步,社会更加活跃。
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在春节前后这一个月的汇聚更加明显。
1979年春运期间的旅客发送量,历史性地首次突破1亿人次。
到了1981年3月,“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从这一年开始,春运似乎才开始以一年一度经典“大戏”的方式,正式登场了。
而每年一次的返乡潮中,往往又蕴含着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暗含了一座城市的变迁。
从人口迁徙的数据里,更能看出一座城市的基本面。
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越强,吸引的外来务工人员就越多,春节前的返乡人员,自然也就越多。
“春运”一词首次出现的1954年,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客流,主要是东北几大省份的钢铁、石油、纺织企业职工以及知青的探亲客流。
这些区域和行业,可谓那个年代耀眼的明星。
1954年全国各地GDP排名情况
从1954年全国各地的GDP数据也可以看出,辽宁位列全国第二,黑龙江稳居前十,即便是最低的吉林,也是位列第19位。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辽宁和黑龙江在工业方面,更是携手跻身前三,吉林也是位列第11位。
总之,当时东北三省的经济非常强悍。
即便是把时间拉长到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一区间,东北三省的GDP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也并不比江浙沪逊色多少。
1978-2016年全国各省区市经济数据及排名情况
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东迅速崛起,“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大量的劳动力,又流向了广东。
从春运客流的跳跃式上升,也能窥见广东飞跃式的发展。
那一年,广东省的GDP在全国还只是排在第5的位置,但随后,到了1989年就爬升到了第1位。
此后至今,就没有谁能追得上广东。
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北京等地区,成了春运最繁忙的几个地区。
春运中,公路运输一直是主力。
2024年春运,人员流动量一共是84亿,其中公路就占了78.3亿,占比93%。
而公路出行的78.3亿人次里,自驾出行又超过67亿,在公路出行里占比85%以上。
对于00后一代,这些数据可能没什么直观感觉。
但它们其实却是我们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跃升最直接的体现。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人们脑海中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小汽车,根本不在美好生活期盼里,不是不想要,是压根就不敢想。
因为,小汽车的价格太贵了。
当时,你有套房没啥了不起,有辆车那才厉害。
有一个说法,是1990年的时候,一辆桑塔纳的价格在8万元,就相当于一座100平米北京四合院的价格。
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多数人春运出行的交通工具要么是公共长途汽车,要么是火车。
到1990年代中后期,一批又一批的务工者离开家乡,流向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顺便把春运这场“大戏”,连年推向高潮。
比如,很多年以来,广州火车站在春运期间,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因为这里,堪称是春运的“宇宙中心”。
很多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这儿真真实实地发生过。
为了一张回家的车票,有的人甚至在火车站广场风餐露宿几天几夜。
排队买票时,大家也是不得不人挨着人,没有男女之别,唯恐稍不留神,就被后面哪怕一个人插了队。
当然,顺利买到了票,也别着急长舒一口气。
因为这并不代表这次旅途“奔波”的结束,只能说是另一场“战斗”的开始。
这场“战斗”,首先就要过检票口这一关,检票口人山人海、争先恐后。
即便是上了车,“战斗”也仍在继续,上个厕所,也堪比蜀道之难。
那些年很多人都经历过春运列车上,就连厕所都有可能站满了人。
车厢里从座位到厕所那十几米,甚至几米的距离,都是一场“崩溃之旅”。
当年为了一张火车票,在火车站售票窗口排队的人们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而现在,小汽车已经不是稀罕物。
前两年的统计报告显示,在2020年,全国拥有汽车的家庭已经占比将近42%。
而到2023年底,有权威数据显示,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高达2.94亿辆。
而在20年前的2004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也不到2700万辆。
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最核心的还是三个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个人收入水涨船高。
这个自然不用多说。
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能力倍增,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也让所有的买车人可挑可选。
你买几万块的车也可以,几十万的车也可以,百万豪车也有不少选择。
三是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国公路总里程超过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
不论是东海之滨、繁华都市,还是塞外边陲、山间乡村,现在几乎都有公路通达。
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
贵州平塘特大桥
也得益于这些因素,所以,春运期间,开小汽车自驾,也自然而然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繁忙的春运,正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网编:空问站 |
|
9 条 |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