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落后!中国工业用30年时间磨出挥刀一剑(组图)
新闻来源: 无相商业趋势 于2024-05-15 4:31:3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最近,精通6国语言的日本知名国际政治学者舛添要一,访问了中国。
回到日本之后,电视节目主持人问他此次中国之行的观感。
舛添要一说:“中日之间的差距每年都在拉大,我觉得日本目前完全输给了中国。”
这番话激起了主持人的不满,追问他:
“那您在哪些领域感觉到日本的落后?”
舛添要一说:
“30年前,当日本人驾驶豪华汽车时,中国还在骑自行车。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驾驶着最先进的电动汽车,而日本人还在驾驶着过时的汽油车。日本被中国甩开了很大距离……”
在舛添要一看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都在不断进步,驾驶的汽车和使用的导航系统,也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远远领先于日本。
汽车工业是日本工业之母,是国家赚取外汇和国内高质量就业的要害。
怎么就被中国超越了呢?
这就要从中国的出口结构说起。
2010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占比超过70%,对外贸易中,我们输出的多是轻工产品,比如纺织业、基础原料、罐头、箱包、玩具等等。
这些产品的附加值低,利润也低,科技含量也不高,最经典的一个比喻就是“1亿件衬衫换1架波音飞机”。
但有一个变化是,到了2023年,中国的高附加值产品已经超过90%。
在对外贸易中,高铁、汽车、轮船等先进工业的占比越来越高。
尤其是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过日本。
相反,加工贸易的比重,已经从50%,降到了20%以内。
那么,中国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我们不是学美国不断提高关税,相反,是大大降低关税。
从数据上看,2010年,中国的平均进口关税为26%左右,但而到了2015年,已降到15%。
2023年呢?已经降低到6%左右!
而且中国降低关税的趋势并没有回调,2024年,中国的关税预计会降到5%以下。
降低关税的好处是什么?
以苹果为例,当初特朗普质问库克,为什么要把工厂全部搬到中国去,只在美国留一个总部。
库克在商言商,说:“20年前苹果在美国有个很大的工厂,生产最先进的电脑,手机,但不赚钱。可把场子搬到中国后,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我们多出了40%的毛利率,苹果每年可以在中国市场赚到500亿美元。”
特朗普追问库克:为什么会这样?
库克解释,因为中国的大市场太诱人,关税低、劳动力便宜、供应链完整,是吸引世界资本的法宝。
都说现在是逆全球化趋势,但从中国的关税这一项看,中国是坚持全球化的。
不然,苹果之后,特斯拉也不会过来,特斯拉在中国的投资,也是步步为营的。
从先投50亿美元,到再追加50亿美元,再到现在洽谈第三期项目,FSD落地,进入网约车市场……
图片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降低关税的另一个好处,是迫使民族企业升级。
道理很简单,早年我们买一部进口手机,可能要花费数倍于国外市场的价格。
但现在你在中国买手机和去日本香港买手机的价格已经差不多了,如果再叠加什么“百亿补贴”,甚至价格比国外更便宜。
如此,中国消费者能更多接触国外市场,也在无形中,给了民族企业追赶的动力和压力。
面对国外世界各地的优秀产品,本土企业唯有追赶,才有生存的动力。
就拿中国汽车来说,早些年一直良莠不济,直到2010年开始发力,2018年开始有追赶的苗头,到现在,已经把不少合资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你会发现,追赶的时间段和降低关税的时间段,几乎是重合的。
这是因为,当我们吸引外资的时候,我们也在围绕这些资本的技术、管理要素,进行全方位的产业升级。
比如造船,30多年前,日本的船只出口,占到了世界造船业的50%。
10年前,日本被韩国超越了。
现在,占据世界造船业50%的 ,是中国造船业。
一艘大型邮轮全身上下超过2000万个零部件,仅电缆就有42有数百公里长的风管、水管。
中国怎么超越的的?
2012年,中船集团开始把“邮轮产业”纳入了发展规划之中,超前布局,通过引入现成的技术,买回来拆解、模仿,吸收外国技术,然后再创新。
很多人可能不屑:这是抄。
但日本工业的崛起,何尝不是这条路?
很多工业的标准往往是先行者定下的,作为一个挑战者,只有学透别人,才能谈得上超越别人。
中国工业想要进步,必须要吃透现有的技术平台,然后再自主研发。
造船如此,高铁如此,新能源行业也是如此,而事实证明,这个路径是最有效的。
这不仅可以实现从0起步的迅速追赶,同时也诞生了大大小小产业链上的供应企业,比如苹果手机,就在中国链接了100多家供应商。
这些供应商在提供技术的时候,也在不断自主学习,创新、培养自己的产业链,以便应对外部供应商的挑战。
很多甚至已经成了独角兽和专精特新的火炬企业。
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强大供应链协作,让世界巨头越发无法离开中国,最终在市场体制下和中国的企业深深捆绑,共同培育了今天的中国制造业。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战略上的超前布局,和坚持不变的产业定力。
就拿引进外资来说,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提高门槛和反复横跳,在吸引外资上一直是紧抓不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每年引进外资在400多亿,上世纪90年代,又翻了一倍。
现在呢,每年引进外资在1400多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20%。
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进出口。
如果拉开中日两国这30年的进出口额变化看,日本还在原地踏步,而中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
现在,中国每年6万多亿美元的进出口产品中,加工产品的比重已经降至20%以内,工业产业链制造的比例占到了70%;基础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比值已经不足10%。
尽管中国在出口和科技的发展上取得了让日本专家侧目的成绩,但我们还是想说,产业升级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一方面,我们要锚定高端制造,夺取利润的制高点,让我们的产业集群更加先进,不要被卡脖子。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利润的分配,让更多的劳动者享受到中国工业升级的红利。
说到底,产业的升级是为了消费,消费的升级依赖于收入。
只有消费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扩大中低产群体的规模和收入,中国才能迸发出更大的经济潜力和吸引力。
网编:空问站 |
|
36 条 |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