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一旦饿了就“心慌手抖”,可能与这5种病有关(图)
新闻来源: 生命时报 于2024-07-16 21:27:4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饥饿的感觉,通常情况下,及时补充能量就能恢复活力。但有些人在感到饿的同时,还会出现心里发慌、手抖无力等症状,这可能是一些疾病发出的信号。
为什么饥饿时会心慌、手抖
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一般为4~5小时,进餐后约4小时机体会产生饥饿感,但此时身体通常不会有明显不适。
胃排空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仍会不断被机体消耗,若长期未进食,饥饿感持续时间较长,会出现体力下降、情绪低落等表现。
如果饥饿时间超8小时,长时间没有能量供给,中枢神经系统受饥饿刺激,可能出现精神恍惚、心慌、手抖等症状。
为了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糖原将参与能量供给,便就会导致血糖水平直线下降,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多个器官病变。
可能与5种疾病有关
对健康人群来说,饿一会儿达不到心慌、手抖的程度,如果一饿就感觉心慌、手抖,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立即启动升血糖机制,动用储存的糖来尽量升高血糖,会伴随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肢体震颤等。且血糖下降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
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比较肥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前期”症状。主要表现可能为下一餐前,即饥饿状态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包括心慌、手抖、浑身无力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产生和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速度加快,神经兴奋性增加。
如果常在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尤其在双手伸平,十指分开时明显,并伴随怕热、出汗多、消瘦、突眼等症状,建议进行甲功五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
肠胃疾病
胃部没有食物,胃酸又分泌过多时,可能出现心慌、手发抖的情况。如患胃溃疡等疾病,饥饿状态下症状可能加重,引发不适感。
心血管疾病
若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也可能会引起心慌、胸闷,出现手抖等现象。饥饿时血压降低,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症状。
6类人容易“隐性饥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会委员于俊民表示,有饥饿感是人体的正常现象,但隐性饥饿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隐性饥饿”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早衰等。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人更容易发生“隐性饥饿”。
1
经常熬夜的人
研究显示,熬夜会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消耗。此外,睡眠不足会影响食欲,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降低。
2
日常出差的人
在外就餐很难做到均衡饮食,粗粮吃不上,蔬果吃不够很常见,因此,经常出差的人易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
3
节食减肥的人
减肥的人在控制能量的同时,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会减少,因而导致“隐性饥饿”。
4
很少晒太阳的人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日照,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
5
素食人群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特别低,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所以素食的人很容易缺乏这两种营养素。
6
儿童
挑食、偏食、常吃快餐是导致儿童“隐性饥饿”的重要原因。
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某些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更年期、老人也容易出现“隐性饥饿”。
既要“吃饱”也要“吃好”
有饥饿感才吃饭,往往容易选择高热量的食物,并且进餐速度也快,最终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做到下面3点,可以在延缓饥饿感的同时补足营养。
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像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是消除饥饿感的高手,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
低脂肪的食物,如肉类里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另外,控制食欲、避开高脂肪的食物(油炸食品、蛋糕、汉堡、烤肉)也很重要。
两餐之间吃点零食
上午10点半左右,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快;16点左右,体内葡萄糖含量已经降低。这两个时间点,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会感到饿。
可以在这两个时间点加餐,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最好的加餐零食是低能量、而且有饱腹感的食物,如:水果、牛奶、酸奶、豆浆或坚果。
改变进餐顺序
最好遵循以下进餐顺序:喝汤→吃蔬菜→食用蛋白质→吃主食。
这样可以延缓消化速度,让营养素的释放缓慢而平稳,直到小肠末端都有食物被吸收。这样进食,同样的饭菜,餐后更不容易饥饿。▲
为什么饥饿时会心慌、手抖
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一般为4~5小时,进餐后约4小时机体会产生饥饿感,但此时身体通常不会有明显不适。
胃排空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仍会不断被机体消耗,若长期未进食,饥饿感持续时间较长,会出现体力下降、情绪低落等表现。
如果饥饿时间超8小时,长时间没有能量供给,中枢神经系统受饥饿刺激,可能出现精神恍惚、心慌、手抖等症状。
为了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糖原将参与能量供给,便就会导致血糖水平直线下降,长此以往可能诱发多个器官病变。
可能与5种疾病有关
对健康人群来说,饿一会儿达不到心慌、手抖的程度,如果一饿就感觉心慌、手抖,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立即启动升血糖机制,动用储存的糖来尽量升高血糖,会伴随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肢体震颤等。且血糖下降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
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比较肥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前期”症状。主要表现可能为下一餐前,即饥饿状态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包括心慌、手抖、浑身无力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产生和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速度加快,神经兴奋性增加。
如果常在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尤其在双手伸平,十指分开时明显,并伴随怕热、出汗多、消瘦、突眼等症状,建议进行甲功五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
肠胃疾病
胃部没有食物,胃酸又分泌过多时,可能出现心慌、手发抖的情况。如患胃溃疡等疾病,饥饿状态下症状可能加重,引发不适感。
心血管疾病
若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也可能会引起心慌、胸闷,出现手抖等现象。饥饿时血压降低,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症状。
6类人容易“隐性饥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会委员于俊民表示,有饥饿感是人体的正常现象,但隐性饥饿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隐性饥饿”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早衰等。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人更容易发生“隐性饥饿”。
1
经常熬夜的人
研究显示,熬夜会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消耗。此外,睡眠不足会影响食欲,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量降低。
2
日常出差的人
在外就餐很难做到均衡饮食,粗粮吃不上,蔬果吃不够很常见,因此,经常出差的人易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
3
节食减肥的人
减肥的人在控制能量的同时,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会减少,因而导致“隐性饥饿”。
4
很少晒太阳的人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日照,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
5
素食人群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特别低,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所以素食的人很容易缺乏这两种营养素。
6
儿童
挑食、偏食、常吃快餐是导致儿童“隐性饥饿”的重要原因。
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某些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更年期、老人也容易出现“隐性饥饿”。
既要“吃饱”也要“吃好”
有饥饿感才吃饭,往往容易选择高热量的食物,并且进餐速度也快,最终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做到下面3点,可以在延缓饥饿感的同时补足营养。
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像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是消除饥饿感的高手,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
低脂肪的食物,如肉类里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另外,控制食欲、避开高脂肪的食物(油炸食品、蛋糕、汉堡、烤肉)也很重要。
两餐之间吃点零食
上午10点半左右,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快;16点左右,体内葡萄糖含量已经降低。这两个时间点,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会感到饿。
可以在这两个时间点加餐,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最好的加餐零食是低能量、而且有饱腹感的食物,如:水果、牛奶、酸奶、豆浆或坚果。
改变进餐顺序
最好遵循以下进餐顺序:喝汤→吃蔬菜→食用蛋白质→吃主食。
这样可以延缓消化速度,让营养素的释放缓慢而平稳,直到小肠末端都有食物被吸收。这样进食,同样的饭菜,餐后更不容易饥饿。▲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4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健康园地】【运动健身】【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