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7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中国试运行网证网号制度 网民忧上网权利被剥夺(图)

新闻来源: BBC 于2024-08-06 4:54:1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图像来源,Reuters

中国官方一封文件称,要实施“网证”,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网民可能未来要持证上网;此文件一出,即便在信息管理严格的中文互联网上,也引起巨大的反响,包括清华大学教授在内的学者也质疑此举监管过度。

不过,学者和大量网民的反对意见很快在中文社交媒体微博上遭删除。

该文件名为《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由中国公安部,以及中国政府实施网络监管的主要机构“国家网信办”两部门共同起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意见建议反馈截止日期为8月25日,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试点版”App已在中国多个手机应用商店上线,用户已可以通过身份核验,获得一张带有“网号”的电子网络身份凭证。同时该App试点应用已涵盖10个政务APP和71个互联网APP,包括淘宝、微信和小红书。

征求意见稿解释,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网号、网证可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核验自然人真实身份信息。

征求意见稿说明称,基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自然人在互联网服务中依法需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时,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自愿申领并使用“网号”和“网证”进行非明文登记、核验,无需向互联网平台等提供明文个人身份信息。“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

简而言之,该文件称,通过该系统,用户只需通过政府推出的App进行身份核验,而不需要把关键的个人信息交给淘宝等互联网平台,从而可以减少互联网各平台超范围采集和留存公民的个人信息。



图像来源,PA

反对意见:越权之嫌

对于征求意见期还未过,就已经开始试行。有微博网友称,征询意见的期限还没到就急吼吼地实行了,那还征询什么意见,与政府自己制定的《行政管理法》的法律法规都相冲突。

对于此征求意见稿持反对意见者众多,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她发帖分析称,指出了其中三个问题:缺乏“上位法”,架空“自愿原则”,越权之嫌。

劳东燕称,《办法》的核心意思是准备推行网号与网证制度,但这样的举措不仅蕴含极大的社会风险,而且完全缺乏上位法的依据。《办法》虽提到自愿原则,却未对自愿原则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考虑到自愿原则在中国语境下易于被架空的现实,该原则同样难以为网证制度提供正当依据。她说,保护个人信息只是一种幌子,目的是让社会控制变得常规化和规范化。

“我认为,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推出网证制度缺乏正当性,明显存在越权之嫌,有必要提交全国人大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对《办法》进行合宪性审查。”劳东燕称。

对于上述“自愿原则”被架空的可能,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也提出担忧称,通常在鼓励推广之下,统一“网号”“网证”的使用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广泛。甚至,不排除实行实名制的网络平台将来直接要求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而不给用户选择的机会。

一篇流传颇广但已被删除的评论文章《我担心哪天我的上网证被吊销了》称,“网证”变成了一种白名单制度,即凭证才能上网,被许可后才能上网;它的危险性在于,任何人被处罚或者监管后,可能会吊销“网证”,那么是否就剥夺了个人的上网权利,而且以疫情管控为例,中国监管往往层层加码,那么这种级别的监管,终将“祸国殃民”。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官方辩解:减少信息泄露

征求意见稿中有三点设置,似乎为了减少可能的争议:自愿原则、“最小化和必要性原则”、减少信息泄露。

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接入公共服务,用以支持用户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和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义务。

“最小化和必要性原则”,即公共服务平台处理个人信息不得超出为自然人提供“网号”“网证”相关服务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

减少信息泄露。对于用网号网证通过验证的用户,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对中国官媒称,国家推出了统一认证的机构、统一的信息存储平台,俗称eID的“网号”“网证”制度,也可以理解成每个人在互联网上也有身份证。在统一的“网证”制度下,单个平台无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能大幅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在统一的身份认证制度下,对于电信诈骗者可以全网封禁其网证,杜绝其更换平台、手机号复活的机会,有利于打击电信诈骗。

另有自媒体发文辩解称,“为社会公众统一签发‘网号’和‘网证’,实际上不是为了管理公众,而是为了治理平台。以我们现在的网络建设水平,个人的上网痕迹信息,哪怕你是匿名的,其实也被记录、可追踪,网号、网证制度不会强化既有能力。我国实行电话卡实名制已经有十一年了,我们用任何软件都需要手机号注册才能发布内容和评论,发布什么违法言论是会被查到的。我们的个人信息早已被掌握,但只要你遵纪守法,谁会去查你呢?”


			
网编:空问站

鲜花(3)

鸡蛋(5)
7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吕德水[☆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8:06 回复
这样的话,以后网络实名举报将不复存在
47  
评论人:eickegao[♂☆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7:46 回复
 回复5楼:SingPass是为访问政府网站的。你用其他网站不需要注册SingPass。
国内的制度是所有其他网站都需要这个。这是同样的东西吗?
55   1
评论人:eickegao[♂☆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7:25 回复
你们真好意思为这样的事辩护吗?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说,不要为了钱连良心都不要了。
50  
评论人:touchdog[♂☆加州小马哥☆♂][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7:05 回复
上网以后可能要考试了,
就是啊驾照一样。
以后只要取消你的上网证,你可能上网就不能了。
翻墙什么的,就是妄想。
54  
评论人:jellyfishoil[☆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7:05 回复
 回复18楼:证明洗脑真的能够把正常人洗成脑残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50  
评论人:jellyfishoil[☆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7:03 回复
 回复31楼:证明你不是一般意义的脑残,而是带着任务上网的狗腿子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40  
评论人:剑指蠢货[♂★★军机处道人★★♂][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55 回复
这下子全世界最没有人权的国家落实了!!呵呵!傻子农民执政就知道胡作!
63   1
评论人:剑指蠢货[♂★★军机处道人★★♂][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49 回复
这下子全世界最没有人权的国家落实了!!呵呵!傻子农民执政就知道胡作!
49   1
评论人:催你明白交粑粑[★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42 回复
 回复31楼:暴露你是玛丽隔壁的二傻
41   2
评论人:催你明白交粑粑[★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33 回复
 回复16楼:你妈正不正经,跟你爹在卧室里干的都是有牌照的事,为什么不让装个摄像头?
41   1
评论人:催你明白交粑粑[★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31 回复
 回复18楼:养🐶到要多安装一个栅栏需要🐶的支持吗?
42   1
评论人:催你明白交粑粑[★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30 回复
赵家人前几年搞的电话实名制减少电信诈骗了吗?没有,反而是搞诈骗的预先知道了屁民的名字,更方便了。
65   1
评论人:maomaodog[☆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6:09 回复
 回复9楼:BBC一直在报道,头版头条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40  
评论人:Meller[♂☆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5:09 回复
不做坏事怕什么?
26   5
评论人:maomaodog[☆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5:07 回复
别担忧了,已经没了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34  
评论人:东三省[♂☆★奇思怪想★☆♂][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8月06日5:05 回复
新加坡就实行这套制度 SingPass
21   7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