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3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前8是国外品牌 国内电梯70%被外资占据 原因令人深思

新闻来源: 钛媒体 于2024-08-26 13:49:4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前段时间,《ELEVATOR》制作发布了一个2024全球电梯制造商10强”,从这个榜单来看,蝉联榜首的是来自美国的奥的斯(OTIS),创始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被誉为“电梯之父”。第二名是迅达集团,这家瑞士企业成立于1874年,是全球领先的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之一。第三名是通力集团。这家芬兰企业成立于1910年,是全球最大的无机房电梯和无齿轮电梯生产供应商,去年营业额达到110亿欧元。中国已成为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售额占比约为26%。

接下来四家日本企业(日立电梯、三菱电梯、富士达、东芝电梯)位列第四至第七。



榜单显示有两家中国电梯公司进入榜单前十,分别是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这个排行榜显示了外资品牌对电梯行业的统治地位,而在中国市场,外资电梯把控市场的趋势更明显,美国的奥的斯,瑞士的迅达,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日本的三菱、日立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外资已经占领了超过70%以上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吐槽:中国很早就能把核弹造出来,把卫星送上天,却造不出这种稀松平常的电梯,心情其实是有些复杂的,虽然这些外资生产线大部分都在中国,但没有一个国产电梯品牌能抗打确实有点让人意外。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差距到底在哪里?

首先是中国电梯行业起步晚,外资品牌成立早,他们在技术专利、生产制造上有先发优势。且进入中国的时间早,迅达集团1980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通力集团在1996年进入了中国,三菱电梯在1987年就在中国上海成立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排名第一的奥的斯电梯就更早了,1900年就已经进入中国,且一度被认为是高端电梯的象征,从广州“小蛮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众多地标性建筑上都有奥的斯电梯的身影。在80、90年代,中国的电梯技术还处于较薄弱的阶段,外资先发优势进一步夯实了售后与设备安全、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优势。



其次,外资主导权优势,又为其带来了高利润。销量前十位的企业利润率基本在15%左右,奥的斯的毛利率高达29%,国产广日电梯的毛利率仅为11%。利润高,自然赚的多,在研发投入上更多,国产品牌则由于利润与市场份额差距,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依靠价格战厮杀,差距就会慢慢拉开。

而生产制造层面,目前几乎没有整梯厂能够生产一部完整的电梯(曳引机,控制系统能自己生产就算有核心技术实力了),大部分部件都是直接向电梯零部件生产商购买,这个行业基本是中资企业的天下,电梯制造企业主要制造任务其实是做集成,做采购和交货期控制。



研发技术层面,差距在于高速电梯。电梯的核心技术是电机和自动化控制,如果是高速电梯(3m/s及以上),会涉及到空气动力学。中低速电梯,自动扶梯,国产和外资相比基本没啥差别,差距在于高速电梯,外资品牌经验积累与研发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是采购与现金流优势,买得越多越有定价权。因为电梯都是订单生产,因此基本不存在库存问题,外资大牌风控很严,基本上坏账率在1%以下,应收款比例也很低,因此卖得好的外资品牌现金流非常充裕。

而国产电梯在采购上处于弱势地位,始终被高速电梯采购方拒之门外,没有需求就没有研发的动力与资金,形成恶性循环。

其四是市场份额带来的售后与行业标准制定权,带来的信任价值。

从电梯行业来看,外资电梯企业占有的维保市场份额大,也更受市场消费者的信任,财力也雄厚,发生安全事故赔得起钱,外加积极参与电梯行业组织,因此非常受主管部门信任。

从国内来看,外资电梯也是政策的受益者,也是行业技术标准,安全法规制订的参与者。比如说2014年开始执行的特种设备安全法中规定电梯生产企业对出厂设备的安全终身负责制,实际就是要求用户买了谁的电梯就必须一直让谁负责维保,相当于你买一部车必须去指定4s店保养直到车辆报废,否则不给你年检。

这就从按销量划分了售后市场,夯实了外资电梯的先发优势。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本土的品牌在市场影响力上还有着很大的不足,我们都知道电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不仅要能够为用户提供基本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安全性上也要有保障。



市场占有率低背后,别让电梯关键技术成为有可能被卡脖子的基础设施

从用户的心理需求角度,电梯这种产品的特殊性是它关系所有人的人身安全,市场头部品牌的这种安全信任优势一旦建立起来,后来者要破局就非常难。



由于国外的先发优势,国内的这些厂家只能是低价来竞争,高端楼盘,企事业单位等,很少能参与进去。再往上推到招标那一步,一个进口部件的要求直接就把国内厂家排除了。有专业人士透露:“很多采购项目,都是指定要日本欧美品牌,让国内本地厂家很被动。”



一直在业内有着老大哥支撑的奥迪斯能够成为电梯一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电梯就是他发明的,所以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维修经验上用户都会觉得这种老牌子更可靠。

中国目前有700多家本土电梯企业,却占据不到30%的市场份额,外资依靠先发优势,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占据上风,而国产品牌因技术水平与品牌知名度等原因只能靠打价格战获得市场,综上来看,从技术层面来看,国产电梯的零部件供应链已经非常完善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壁垒、品牌分散、市场份额低以及运营和维护经验不足。



综上可以看到电梯行业现在的情况是,外资先入为主,牢牢把持先手,中国品牌处处被动,难于突破。国内厂家多的也就2、30年的历史,一线国外品牌大都一百多年的历史。品牌的积淀,技术的积累,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这些国内厂家没法比的。

尤其是国产电梯在软硬件层面还没有掌控核心技术,控制系统国内厂家采用的一般都是默纳克和新时达系统,一线的都是自己研发的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到群控,电梯交通流分配,节能方案等,这更是国内厂家的弱势。曳引机,门机等主要部件也都是一样的情况。综上来看,国产电梯要突围,短时间内不可能,别让电梯关键技术成为有可能被卡脖子的基础设施,或许值得同行思考努力突破。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网编:和评

鲜花(3)

鸡蛋(0)
13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杂论闲侃】【博论天下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