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0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世界最长寿的人去世 最后遗嘱曝光点醒世人…(组图)

新闻来源: 李月亮 于2024-08-28 8:41:3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8月20日,世界最长寿的老人去世了。

终年117岁半。

我想借她的离开,跟大家聊聊长寿的秘密。



01

超级奶奶离世

这位最长寿老太太是西班牙人,叫玛丽娅。

她出生在1907年3月4日。

那时,末代皇帝溥仪刚满一岁,慈禧太后还在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远未开始。



24岁那年,她和一位医生结了婚。

两人生了三个孩子。

40年后,丈夫去世了。

而她又在世上活了50多年。

才走完漫长的一生。

最后留下了2个孩子,11个孙辈,以及许多曾孙。

据说这位超级奶奶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离世,给家人留下了最后的遗嘱:

“时间快到了。

别哭,别为我难过。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开心。

我希望那一刻,我是微笑、自由和满足的。”

之后,她如自己所愿,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轻盈平和的遗嘱。

也蕴含着大道至简的生命哲学:

生命就应该是从容的,喜悦的,自由的,满足的。

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都该怀有这样的心境。

而玛丽娅能活到117岁高龄,也是得益于这种好心态。

这个咱们后面说。



02

为啥最长寿老人只有117岁?

其实我起初看到这个新闻时有点奇怪。

因为印象里中国就有超过130岁的老人。

为啥“世界最长寿老人”才117岁?

查了一下,是因为很多长寿老人拿不出确凿的出生年份证据,所以不能被认定。

像我们新疆老人阿丽米罕·色依提,据说出生于1886年(光绪12年),逝世于2021年,享年135岁。



也曾经有一个机构,认定她为世界最长寿的人。



而更权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就严格得多。

必须要找到确凿的资料,来证明老人的出生年份才行。

阿丽米罕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

那时中国还没有像样的人口统计。

甚至“只计丁(男性),不计口(女性)”。

所以,阿丽米罕的出生年份,无法被佐证,也就不能被吉尼斯承认。

印尼也有一位这样的老人,叫马巴。

据说他活了146岁。

可是,印尼的人口记录从1900年才开始。

无法证明老人出生于1870年。

虽然他记忆里的一家糖厂,的确建立于1880年,但这不能被视为铁证。



总之,应该是有一些老人,寿命超过117岁。

但因为很多国家现代户籍制度建立得太晚,他们无法被确认。

当然啦,权威机构追求确凿证据,也很有必要。

因为时不时就有老人声称自己已经活了二三百岁。

你不让他们拿证据,这事也没法弄。

总之目前最权威的吉尼斯纪录能确认的,就是这位117岁的西班牙老太太。

她离世后,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就成了一位116岁的日本老太太。

而人类历史上被确认最长寿的,是一位122岁的法国老太太。

都是老太太。

03

大概率

你也会很长寿

很明显,就寿命这件事来说,老头确实干不过老太太。

统计数据也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2023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

其中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5.6岁,女性是81.9岁。

差了6岁多。

当然抛开性别不说,人的寿命是越活越长了。

1981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还是68岁。

到2021年,就已经增加到了78岁。

40年长了10岁,非常可观。



更可观的是,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显示:

到2035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将增长到81.3岁。

女性平均为85.1岁,男性平均为78.1岁。

北上广的女性,预期寿命将超过90岁。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当年新生儿的预期寿命。

比如2035年,在北京出生的孩子,预计能活到92.6岁。

而事实上,因为新生儿要面临各种未知风险,所以预期寿命是要比成年人低的。

如果我们已经几十岁了,就说明已经度过了很多风险。

所以我们最后的寿命,大概率要比新生儿平均预期寿命更高。

老伙计们啊,这意味着咱们这代人,可能随随便便就能活个八九十岁啊。

知乎博主@瓶子博士帮我们算了一下。

大家看看,对号入座。



04

长寿基因和折寿基因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长寿主要靠遗传基因。

但是WT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颠覆了这个认知——

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只占15%左右。

而生活方式的影响高达60%。

剩下的影响来自医疗、环境、社会状况。



2018年,哥伦比亚大学一项关联1300万人、平均跨越11代的研究,得出的数字也非常相近——

遗传基因对寿命的影响,是16%。



所以,咱首先要明确一点:

我们能活多久,主要不是取决于先天因素,而是后天——

你的生活方式健不健康。

你的医疗条件好不好。

你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状况怎么样。

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那15%的“长寿基因”,是怎么回事。

不少百岁老人,身上确实都有着幸运的“长寿密码”。

开头讲的玛丽亚老太太,家里就有好几位成员都活过了90岁。

科学家们多年来也已经证实了,一些特殊的基因,能够修复受损的DNA。

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可能长寿。

而与此对应的,还有一种“折寿基因”。

去年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过一篇论文。

说大概每25人里,就有1个人天生比别人命短。

简单说,拥有“折寿基因”的人,对一些严重疾病更易感。

而拥有长寿基因的人,更不容易得病。

有的人平时生活方式很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但还是脑瘤了,还是肺癌了。

而有的人天天烟不离手,大鱼大肉,还是活到九十多。

这种多半就是天生基因有差距,这就是命。

05

健康长寿秘籍之——



命是天注定,谁也改变不了。

但是除了“三分天注定”,咱还有“七分靠打拼”呢。

“健康长寿”这件事,在基因之外还有高达85%的改变空间。

非常值得咱们努力。

努力方向,有大概7个(最后一个最重要)。

咱们首先说说怎么吃。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最大的要点就是“少吃”。

少吃少吃少吃,核心要点说三遍。

有句话说:

“人生就那几碗饭,谁先吃完谁先走。”

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科学界一直有这样的研究:

不管是果蝇、大鼠,还是猕猴。

在实验室里控制动物的进食,它们的寿命会显著延长。

2022年,耶鲁大学以人做对照,得出的结论也相仿。

每天减少14%的热量摄入,受试者的多个生理指标都变“年轻”了。

相当于寿命被拉长28%。



BBC有个纪录片,叫《节食与长寿》。

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位科学家,也都用不同的方式验证了:

“轻断食”对健康和寿命有正向作用。

主持人在亲身尝试了四天之后,患癌或衰老的风险指标就下降了一半。



我读到的关于百岁老人的采访,大部分也都说自己吃得不多。

每餐七八分饱,绝不撑着。





玛丽亚老太太生前,也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饮食。

她说她吃得很少,而且什么都吃。



这就涉及了关于吃的另一个方面:

除了少吃,还要吃得丰富。

纪录片里的“轻断食”,就提倡要摄入大量蔬菜水果。

要尽量在减少热量的同时,获取更多营养。





我们可能觉得人老了,牙口、消化都不好了,就随便对付点。

但很多百岁老人,其实都吃得很多样。





2023年,《欧洲心脏杂志》刊发了一项研究。

研究调查了80个国家、24万多人,总结了一套既延长寿命、又有益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方案。

简单说,就是要吃够这6类食物:

水果、蔬菜、豆类、坚果、鱼类、乳制品。



2022年,《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刊发过一项研究:

如果从20岁开始,多吃豆类、谷物、坚果,少吃红肉、加工高糖食品,预期寿命可以延长10年以上。

从中年人开始,也可以延长6到7年。

但现实里,很多人在家开火少,常吃外卖或者餐厅,其实很不健康。

2021年,爱荷华大学就发表过一项研究。

他们对3.5万个成年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随访。

得出的数据令人心头一紧:

每天至少在外面吃两餐饭的人,死亡率增加49%。

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



因为在外面吃饭,容易重油重盐、营养不均,食材不新鲜不丰富。

这都是健康的大敌。

昨天这个研究还上了热搜:

“在外面吃饭越频繁,寿命越短。”

希望大家都把这句话记到小本本上。

06

健康长寿秘籍之——



睡觉,也是影响寿命的大项目。

哈佛大学曾用15年时间,对148万名成人的睡眠和寿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在40到79岁的群体中,长期失眠者比睡眠正常的人,预期寿命要少10-18年。

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可以导致很多健康问题:

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提高30%。

偏头痛风险增加40%。

焦虑症风险增加4.2倍,抑郁症风险增加2.7倍。

此外还可能导致大脑加速衰老,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肥胖……

而这些加在一起,就指向一个结果:减寿。

那怎么睡觉最合适呢?

最新的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在6.5—7.4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

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12点,最健康。

对大多数人来说,过早或过晚、过长或过短,都不好。



07

健康长寿秘籍之——

动一动

生命在于运动。

想长寿,就需要适当动一动身体,动一动脑子。

玛丽亚老太太去世后,在世最长寿的人,就成了116岁的日本老太太糸冈富子。

她喜欢爬山,100岁的时候还能一个人、不拄拐去登山。



不过也未必需要长期大量的运动。

2023年,悉尼大学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发表了一项研究。

他们持续六七年,对2万多人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一个人只要每天有3-4分钟的剧烈活动,就可以让总癌症风险降低17%;

和低体力活动相关的癌症风险,甚至会降低28%。

这个分析非常可喜。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只要花几分钟来好好运动,就能更加健康长寿。

那做什么运动最好呢?

2018年《柳叶刀》刊发过一项持续15年,涉及8万人的调查报告。

总结出三种“性价比”最高的运动:

球拍类运动,游泳,室内有氧。



不止身体要动,脑子也得动。

2023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有一项研究。

他们分析了1万名70岁以上的老人。

发现那些频繁参加识字活动(用电脑、写信),和积极心理活动(打牌、下棋、填字游戏)的老人,痴呆风险分别会降低11%和9%。



很多长寿老人,脑子都很灵光。

可能因为大脑就像人体的司令员。

它保持清醒,其他身体器官也就容易保持状态。



08

健康长寿秘籍之——

爱好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显示:

百岁老人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参与多样活动。

像玛丽亚老太太,她活了117岁,还能在90岁女儿的帮助下,在网上运营自己的账号,做一个小网红。

她主页上的自我介绍很可爱:

“我老了,非常老,但不是白痴。”

老太太还非常喜欢狗,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和狗的合照。





人年纪越大,越需要有点兴趣爱好做支撑。

因为热爱是生命的动力。

很多人老了之后,会变得迷茫。

觉得自己成为了弱者,又无所事事,活得很没意思。

这样的人就算长寿,生命的质量也很低。

而有些老人则更加自主,明确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活得兴致勃勃。

他们的寿命往往就更长,也更有质量。

很多百岁老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唱京剧,画画,养花,养狗,或者试图通关一个小游戏。

看起来都是很小很小的事,但都是他们延年益寿的法宝。



09

健康长寿秘籍之——

适当社交

这一点常被忽略,但其实非常重要。

哈佛大学有一个“最长期的幸福研究”很有名。

研究人员跟踪了两组对象,分别是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当地穷人。

这项研究1938年启动,持续了80多年,一直回访这700多人的生活。

连主导人都换了四代。

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搞明白:

究竟什么是长寿的核心要素?

最终的结果非常意外:

那些长寿的人,不是基因更强,经济条件更好,社会地位更高的。

而是——拥有高质量亲密关系的。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爱人、好的朋友、好的子女家庭……

那他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往往更好,寿命往往更长。



这听起来像个鸡汤。

但它确确实实就是一个世界顶尖团队耗时80年研究出来的结果。

而我也深信它是对的。

玛丽亚老太太在总结自己的长寿时,就明确说是得益于下面几点:

“与家人和朋友的良好关系,与大自然的接触,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以及远离有毒的人。”

哈佛这个项目的主导人,精神医学家瓦尔丁格教授就指出:

“慢性孤独会使人的死亡率提高26%。”

经常感到孤独的人,不只会经常疲惫和烦躁,他们对疼痛也会更加敏感,免疫系统功能会受压制,甚至大脑功能都会下降。

而相反,深厚的情感联系,却可以促进身体释放正面的化学物质。

比如催产素、内啡肽啥的。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帮助我们,去对抗身体的压力和炎症。

而且在亲密关系的支持下,一个人也会更加容易面对难关,熬过疾病。

除了亲密关系,对外社交也有用。

2023年《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上,有一项针对28000多名、平均89岁中国老年人的研究说:

参与社会集体活动,可能会延长寿命。

所以有一点点自己感到舒适的社交,还有必要的。

10

健康长寿秘籍之——

好心态

好啦,最重要的来了!

我查了很多长寿老人的资料。

发现他们其实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有好有坏。

而几乎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心态好。

不生闲气,不管闲事,乐观豁达,多大事不往心里去。

最后长命百岁。



这其实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得奖的课题就是关于这个事。



她发现人体DNA末端有一种端粒。

这个端粒的长短,可以直接反映一个人生命的长短。

衰老、疾病,都会让端粒缩短。

它一缩短,身体细胞就会立刻跟着老化。

伊丽莎白博士发现:

心理状况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尤其明显。

她的团队花四年时间观察了一些长期照顾病患儿童的母亲。

结果是,照顾患病孩子的时间越长,她们的端粒就越短。

也就是说,压力会极大地促进衰老。

如果一个人整天活得如牛负重,心力交瘁。

他的端粒就会迅速缩短,细胞就会随之老化,他就会……短命。

伊丽莎白博士后来还做过一场情绪实验。

2017年,她的团队带着249位40到70岁之间、生活习惯相近的女性志愿者,去科罗拉多州的香巴拉山脉,搞了一场3个月的调息。

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她们每天进行2小时的冥想。

3个月后,有83%的人,端粒长度增加了30%。

相当于生理年龄减小了20岁。

虽然这个实验规模有点小,但情绪和心理状况对衰老的影响,可见一斑。



类似的研究不少,结果也都类似。

比如2022年《衰老》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也表明:

孤独、恐惧、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显著加速衰老,甚至比抽烟的危害更大。

所以,“笑一笑,十年少”还真是对的。

咱们以后遇事别太较劲了。

人生不如意,全靠想得开。

就算是艰辛荒年,也要把它过成太平盛世。

别老为了那些小破事糟心,不值当的。

11

总结

最后来总结一下。

咱们这辈子,大概率都要活很久。

而我们不但想长寿,还想健康地长寿。

要做到健康长寿,科学家们给出过这么7个秘诀:

1、基因好。

2、吃少点,丰富点。

3、每晚10-12点睡觉,睡大概7小时。

4、多锻炼身体和脑子。

5、要有自己的小爱好。

6、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7、最最重要的,要有好心态。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研究。

2023年,美国营养学会年在观察72万人后,得出结论:

那些全方位改变生活方式的人,在40岁时,男女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延长了23.7年和22.6年。

哪怕你身上有”折寿基因“,也能有效抵消。

其实很多科学研究都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做到一个,就有一个的效果。

当然,越早开始越好。

所以别犹豫啦,行动起来吧。

			
网编:空问站

鲜花(6)

鸡蛋(0)
10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