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要“收割”世界?债务35万亿却还要加息(组图)
新闻来源: 麒阁史观 于2024-09-05 8:45:29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美国每一次加息和降息,对于世界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从2022年到今年,美国为了自己的经济,不惜多次对全球进行加息。
美联储的每次加息都会“引爆”全球金融市场,这也让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美国的每次加息为何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出现降息的可能呢?
美联储加息的动机
美联储从1983年开始,曾经历过7轮加息,每次加息都是根据国内经济情况和国际情况而做出的判断,从2022年3月,到如今美联储一直加息到5.25%-5.5%。
美联储这几年来之所以不断加息,就是为了降低通胀,在经济学领域里,打击通胀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太多,大家手有钱后就会大量去消费,抢的人多了就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
就比如,近期《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畅销全球,从而导致了PS5供不应求,在这种需求大约产量的情况下,PS5的价格就会上涨,上涨部分就是通胀。
如今随着全球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商品就会出现涨价容易、降价难的现象,当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出现价格上涨,那么这就意味着周围所有的商品都出现通胀现象。
国家的财政如同一个气球,里面的气则代表的通胀,当通胀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撑爆整个气球,届时整个国家的财政体系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美国这次大规模的加息,也是为了应对国家日益严重的通胀现象,从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再到2022年的俄乌战争,美国股市已经出现了好几次的熔断现象,而加息就仿佛变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从2022年3月开始,美国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加息,如今加息的次数已经达到了11次,这种疯狂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全球经济。
在8月19日,美联储官员就曾发布一则公告称“是时候考虑调整目前5.25%至5.5%的利率区间了”,这也成为了17年来的新高,美联储的不断加息,美国也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
美国的每一次加息,都能影响全球资本的去向,从而更好巩固美元的主导地位,不过大规模的持续加息对于经济也是有损害的,因为大家都选择存钱,都不消费了,经济就会再次出现问题。
除了加息外,美国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债。
美国“借债成瘾”
近些年来,美国国债规模攀升速度越来越快,从31万亿美元到32万亿美元,仅用了8个月时间,比疫情前预测提前了9年时间,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32万亿美元涨到33万亿美元,仅用3个月的时间。
从长期来看,经济下滑导致了长期财政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从1985年开始,美国从净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此后国家的债务也是日益增加,近年来增速不断提升,在2017年时,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曾签署了《减税和就业法案》,尝试通过大规模的举债为减税提供资金支持。
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美国债务问题的持续上升,债务规模也会出现“滚雪球”一样,大规模的举债虽然暂时保住了美国经济,但这些日后是要偿还的,从2017年9月到2022年1月,美债的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更是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截至到今年8月份,美国国债首次突破到35万亿美元。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24年美国国债规模将高达50万亿美元,债务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22%,就连美国首富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按照目前的政府支出速度,美国正走在破产的快车道上。政府超支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根据美国一些主流媒体指出,美债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上升和税收不足导致的,虽然疫情对于美国的经济有影响,但美国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放国债了。
美国国债的增加和美联储加息有关,从2023年3月开始美联储加息以来,到去年的7月份最后一次加息25个基数,美国联邦将基准利率目标区间推升到5.25%到5.5%之间。
高利率对于美国经济的抑制作用明显,并且导致美国国债利息成本快速增长,美国加息对导致美元更值钱,而美债也会受到加息影响,也有有更多投资者购买。
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后,美国短期国债利率也以类似的速度上升,三个月的短期国债利率从2022年年初的0.15%上升到今年4月的5.24%,短期国债利率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美国每天都要偿还超过20亿美元的支出,未来美国仅仅是在利息上的支出就会超过国防支出。
很多的美国政客都选择无视债务问题,在他们看来债务问题并非最值得关注的议题,虽然债务问题引起各方的担忧,但在新一任总统选举下,美国两党之间不太可能出台削减开支和控制债务的政策。
如今美国政客和美联储官员对于国内的加息问题和债务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他们既要懂得权衡利弊,同时也要避免经济的衰退,这好像是一道难以破解的数学题一样,算错一个数字就会满盘皆输。
加息后的影响
美国人喜欢消费,对于信用卡的依赖程度很深,从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国就给居民发放大量先进补贴刺激美国经济,这也保持了美国消费旺盛,长期消费习惯让美国养成了爱花钱的习惯。
疫情期间的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刺激美国经济,并迅速提高了美国的通胀,长期的通胀为民众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当前美国物价水平处于高水平阶段、能源、房租的价格持续上涨,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大。
美联储的加息也导致了美国信用卡的利率增加,这也增加了偿还的难度,导致很多美国人背负了信用卡的卡贷,一些美国居民无法及时偿还消费贷,就要不断的用新债去抵消旧债,企图将还款日延长,然而这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从而导致美国民众的债务水平不断上涨。
2024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总额高达17.80万亿美元,比今年一季度增加了1090亿美元,债务总额更是创下新高,其中美国的信用开债务达到了1.14万亿美元。
其中美国的年轻人特别喜欢拖欠信用卡债务,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美国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偿还债务上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收入通常比较低、储蓄也比较少,很多人无力偿还信用卡。
同时加息也会导致破产现象的增加,一些小型创业公司在面临贷款利率的增加时,很多都没有能力偿还,最终导致破产,同时加息不仅刺激借贷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房价上涨,从而增加租房人员和分期购房人员的偿还压力。
美国的加息还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其中就有日本,日本经济高度依赖美元,日本基本在二战之后,就被美国控制成为了背后的“小跟班”。
比如当年的房地产泡沫,导致了日本有无数的资产被收割,而日元也在无形中被美元收割,加息有利有弊,美国当初加息是为了应对通胀,随着通胀回落,就业市场放缓,也加速了美联储对于加息政策转向的决心。
想象美联储很快将会出现降息,2023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的持续上涨实际上已经透支了后续很大一部分的降息,一旦降息靴子落地,一些资金可能会获利离场,从这一次加息过程中,就能看出美元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日益兴起,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摆脱美元的依赖,随着新的国家货币体系的出现,以及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都在预示着美元霸权的根据正在动摇。
美国利用金融霸权收割全世界的行为其实是在透支美元的信用,每当美国这么做一次,美元的信用便会降低一份,当下全世界各国都在去美元化就是世界各国对美元失去信任的重要表现。
一直以来,美元都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和定价货币,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事件中,过度依赖美元势必会被美国人疯狂收割财富、转嫁风险,近两年日韩的悲惨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联储的每次加息都会“引爆”全球金融市场,这也让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美国的每次加息为何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出现降息的可能呢?
美联储加息的动机
美联储从1983年开始,曾经历过7轮加息,每次加息都是根据国内经济情况和国际情况而做出的判断,从2022年3月,到如今美联储一直加息到5.25%-5.5%。
美联储这几年来之所以不断加息,就是为了降低通胀,在经济学领域里,打击通胀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太多,大家手有钱后就会大量去消费,抢的人多了就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
就比如,近期《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畅销全球,从而导致了PS5供不应求,在这种需求大约产量的情况下,PS5的价格就会上涨,上涨部分就是通胀。
如今随着全球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商品就会出现涨价容易、降价难的现象,当我们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出现价格上涨,那么这就意味着周围所有的商品都出现通胀现象。
国家的财政如同一个气球,里面的气则代表的通胀,当通胀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撑爆整个气球,届时整个国家的财政体系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美国这次大规模的加息,也是为了应对国家日益严重的通胀现象,从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再到2022年的俄乌战争,美国股市已经出现了好几次的熔断现象,而加息就仿佛变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从2022年3月开始,美国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加息,如今加息的次数已经达到了11次,这种疯狂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全球经济。
在8月19日,美联储官员就曾发布一则公告称“是时候考虑调整目前5.25%至5.5%的利率区间了”,这也成为了17年来的新高,美联储的不断加息,美国也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
美国的每一次加息,都能影响全球资本的去向,从而更好巩固美元的主导地位,不过大规模的持续加息对于经济也是有损害的,因为大家都选择存钱,都不消费了,经济就会再次出现问题。
除了加息外,美国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国债。
美国“借债成瘾”
近些年来,美国国债规模攀升速度越来越快,从31万亿美元到32万亿美元,仅用了8个月时间,比疫情前预测提前了9年时间,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32万亿美元涨到33万亿美元,仅用3个月的时间。
从长期来看,经济下滑导致了长期财政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从1985年开始,美国从净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此后国家的债务也是日益增加,近年来增速不断提升,在2017年时,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曾签署了《减税和就业法案》,尝试通过大规模的举债为减税提供资金支持。
这样的后果就会导致美国债务问题的持续上升,债务规模也会出现“滚雪球”一样,大规模的举债虽然暂时保住了美国经济,但这些日后是要偿还的,从2017年9月到2022年1月,美债的规模日益扩大,近年来更是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截至到今年8月份,美国国债首次突破到35万亿美元。
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到2024年美国国债规模将高达50万亿美元,债务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22%,就连美国首富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按照目前的政府支出速度,美国正走在破产的快车道上。政府超支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根据美国一些主流媒体指出,美债的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上升和税收不足导致的,虽然疫情对于美国的经济有影响,但美国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放国债了。
美国国债的增加和美联储加息有关,从2023年3月开始美联储加息以来,到去年的7月份最后一次加息25个基数,美国联邦将基准利率目标区间推升到5.25%到5.5%之间。
高利率对于美国经济的抑制作用明显,并且导致美国国债利息成本快速增长,美国加息对导致美元更值钱,而美债也会受到加息影响,也有有更多投资者购买。
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后,美国短期国债利率也以类似的速度上升,三个月的短期国债利率从2022年年初的0.15%上升到今年4月的5.24%,短期国债利率的增加也就意味着美国每天都要偿还超过20亿美元的支出,未来美国仅仅是在利息上的支出就会超过国防支出。
很多的美国政客都选择无视债务问题,在他们看来债务问题并非最值得关注的议题,虽然债务问题引起各方的担忧,但在新一任总统选举下,美国两党之间不太可能出台削减开支和控制债务的政策。
如今美国政客和美联储官员对于国内的加息问题和债务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他们既要懂得权衡利弊,同时也要避免经济的衰退,这好像是一道难以破解的数学题一样,算错一个数字就会满盘皆输。
加息后的影响
美国人喜欢消费,对于信用卡的依赖程度很深,从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国就给居民发放大量先进补贴刺激美国经济,这也保持了美国消费旺盛,长期消费习惯让美国养成了爱花钱的习惯。
疫情期间的财政扩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刺激美国经济,并迅速提高了美国的通胀,长期的通胀为民众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当前美国物价水平处于高水平阶段、能源、房租的价格持续上涨,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大。
美联储的加息也导致了美国信用卡的利率增加,这也增加了偿还的难度,导致很多美国人背负了信用卡的卡贷,一些美国居民无法及时偿还消费贷,就要不断的用新债去抵消旧债,企图将还款日延长,然而这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从而导致美国民众的债务水平不断上涨。
2024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总额高达17.80万亿美元,比今年一季度增加了1090亿美元,债务总额更是创下新高,其中美国的信用开债务达到了1.14万亿美元。
其中美国的年轻人特别喜欢拖欠信用卡债务,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美国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偿还债务上是最困难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收入通常比较低、储蓄也比较少,很多人无力偿还信用卡。
同时加息也会导致破产现象的增加,一些小型创业公司在面临贷款利率的增加时,很多都没有能力偿还,最终导致破产,同时加息不仅刺激借贷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房价上涨,从而增加租房人员和分期购房人员的偿还压力。
美国的加息还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其中就有日本,日本经济高度依赖美元,日本基本在二战之后,就被美国控制成为了背后的“小跟班”。
比如当年的房地产泡沫,导致了日本有无数的资产被收割,而日元也在无形中被美元收割,加息有利有弊,美国当初加息是为了应对通胀,随着通胀回落,就业市场放缓,也加速了美联储对于加息政策转向的决心。
想象美联储很快将会出现降息,2023年下半年以来,美股的持续上涨实际上已经透支了后续很大一部分的降息,一旦降息靴子落地,一些资金可能会获利离场,从这一次加息过程中,就能看出美元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日益兴起,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寻求摆脱美元的依赖,随着新的国家货币体系的出现,以及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都在预示着美元霸权的根据正在动摇。
美国利用金融霸权收割全世界的行为其实是在透支美元的信用,每当美国这么做一次,美元的信用便会降低一份,当下全世界各国都在去美元化就是世界各国对美元失去信任的重要表现。
一直以来,美元都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和定价货币,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事件中,过度依赖美元势必会被美国人疯狂收割财富、转嫁风险,近两年日韩的悲惨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网编:空问站 |
|
25 条 |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