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9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20发才能干掉1座美国城市!威力不足的东风-31AG导弹(图)

新闻来源: 万乘之尊 于2024-09-29 18:03:2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前言:近日中国又进行了一次弹道导弹高弹道洲际射程试射,使用的是东风-31AG洲际核导弹,这型导弹的威力有多大呢?



一:核爆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种固体燃料远程弹道导弹,研制始于八十年代,于1999年公开亮相,尽管是第二代战略武器,但和美、俄的远程战略导弹系统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射程并不能充分满足作战需求,无法成为核反击的主力,于是改进为东风-31A,东风-31A从载车外观到发射筒形态变化都非常明显,发射车由是8x8八轴式牵引车改为功率更加强大的半挂牵引车,但牵引发射车机动范围只能局限于建设标准比较高的公路,阵地是要经过精确的测量并有后勤支援设施,发射场地有厚重的混凝土场坪,东风-31AG又改为可无依托发射的一体化8轴发射车,平常隐藏在洞窟基地内,战时驶入野外机动发射。



新导弹采用具有更高冲压比的新型高能推进剂作为燃料,解决了原推进剂配方中工艺与力学性能相矛盾的技术难题,弹体采用了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型壳体,比原东风-31导弹的金属壳要轻,在相同载荷及推进剂的情况下,东风-31AG射程达到11000千米到13000千米之间,可以轻松覆盖洛杉矶、 旧金山、西雅图、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休斯敦、费城等重要城市,战斗荷载1000千克至2000千克之间,可运载1枚100万吨当量核弹头或3~5枚9万吨当量核弹头,核弹头装配了动力装置,进入大气层后可靠矢量喷射技术变轨够躲避拦截反导导弹。

当1枚100万吨当量核弹头落到预定高度上空时,体内一个原子弹起爆,上亿度瞬间高温高压,形成一道绚丽的闪光,这个爆炸完成了第一步,原子核有了足够的动能克服核间的斥力而彼此靠近,一秒钟后爆心收缩,亮量暗淡下来,接着真正高潮开始了,原子核撞在一起形成聚变链式反应,释放出的巨大火球使几百公里外也能看天空被照得发红,强烈光波足使几十公里外的人双目失明,爆心附近的铁球被瞬间烤化,沙子被烧成玻璃状。



闪光夹杂着射线、粒子、核尘暴、冲击波砸向四面八方,巨大的能量砸到地面后迅速被弹起,砸出一个巨大的天坑,激起巨大的尘埃,几万吨的地表物质被高温熔融或气化,火球不断扩大翻滚上升,逐渐冷却变暗,几秒钟后裂变物和蒸汽逐渐凝结,不断吸进来的土壤和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混合成了较大的颗粒物,变成一个白色云团,与此同时由于快速上升的烟云造成负压,强烈抽吸下方和周边气体,使地面尘土被大量卷起。



不断以更大的速度上升,最终与高空上的爆心重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直径上百公里的蘑菇云,蘑菇云停止上升后,便随风飘移,灰尘被上升气流带到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大气透明度被降低4万倍,白天蔚蓝的天空变得昏暗,成了“黑夜”,方圆几公里的地面全部塌陷,接着高温产生的上升气流挟带也被引燃树木产生竖起几百根火柱,城市沦为焦热的火海,蘑菇云挟带的烟尘在高空中随风漂移,遇到水汽后凝结成雨不断降落地面。



二:冲击波

核爆毁伤效应主要是35%的光辐射、5%的瞬时核辐射、50%的冲击波和10%的放射性沾染,当核弹头在空中爆炸时,爆心2~3公里以内的人首先遭到光辐射,光辐射能不同程度的烧伤人眼、暴露皮肤和衣物,离爆心越近伤越重,眼睛烧伤距离比皮肤远,但只要不看空中那个耀眼的火球就能避免眼睛烧伤,另外光辐射是直接传播的,只有几秒钟就没有了,有不透明的物体遮挡可以有效地减轻烧伤,厚实的衣物一般只能烧坏表面,光辐射照射到木材也引起燃烧,物体表面色彩越淡,表面越光滑烧得就轻,天气也能减弱光辐射作用。



冲击波是核爆最直观的毁伤效应,核爆时,产生的高压气体猛烈压缩周围的空气,然后以340米/秒以上的速度像暴风一样向外传播,1标准大气压是101.325千帕,相当于1千克/平方厘米,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空爆时,距离爆心2.1公里处超压可达1.09大气压,0.1个大气压可使气流速度达100米/秒,1个大气压时气流速度高达300米/秒,强台风的气流速度也不过40~50米/秒,虽然只有几秒钟,足以压垮任何工事和建筑物,对城市的破坏力与地震和台风相似,冲击波碰到地面会反弹,和反射之前的冲击波合二为一,形成破坏威力加倍的合成波。



冲击波一般要在光辐射后几秒钟到几十秒钟到达,2秒钟可到达离爆心1公里处,10秒钟后到达4公里处,1分钟内可以推进20公里,传播越远就越弱,1分钟后降低成了声波,冲击波作用时间只有0.5-4秒,但产生的超压遇到物体阻挡时会瞬间挤压物体,使其塌陷变形,随冲击波阵高速运动的动压几乎和超压同时到达,产生推力刮起沙石、砖瓦和玻璃碎片,使物体发生位移,建筑物受力面积大,越高大的建筑物抗冲击波能力越低。



0.07~0.15大气压就可破碎窗户,轻度破裂墙壁,0.15~0.25大气压可破坏建筑物承重结构,0.25大气压以上可使建筑物倒塌,0.34大气压可完全摧毁两层木屋,当达到0.35大气压时,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幸存,0.5大气压时瓦砾会被抛出几十米远,倒塌的房屋间接引起火灾和大量瓦砾,23层高楼倒塌瓦砾厚度可达10米,5层楼房倒塌,瓦砾厚度达2.1米,足以掩埋道路,建筑内的煤气,电线也会起火,几乎连成一片的废墟使火灾非常容易蔓延,城市的人防工事几乎可以屏蔽所有毁伤效应,分5级,分别可以抵御1个-10个大气压。

工事防御冲击波的能力明显比建筑要强得多,战壕需要0.9个大气压才能造成可修复使用的破坏,大气压达到1.29个才能彻底摧毁,土木碉堡1.17大气压才能造成可修复使用的破坏,大气压达到1.81才能彻底摧毁,避弹所1.1大气压才能造成可修复使用的破坏,大气压达到2.1才能彻底摧毁,简易掩蔽部1.43大气压才能造成可修复使用的破坏,大气压达到2.65才能彻底摧毁,加强型掩蔽部2.67大气压才能造成可修复使用的破坏,大气压达到4.79才能彻底摧毁。



随冲击波飞起碎石,瓦砾和玻璃片会以每秒几十米的速度四处横飞,杀伤人体,冲击波本身同样可以杀伤人体,人体只要0.2~0.29大气压就可造成内脏轻伤,0.29-0.58大气压可造成器官损伤,内脏斑块状出血,肋骨骨折,脑震荡等可治愈损伤,0.58-0.97大气压可造成内脏破裂,骨折,肺出血,肺水肿等重伤,大于0.97大气压基本是颅脑、脊髓损伤,胸、腹腔破裂,肢体离散了,所以0.6~1大气压是重度杀伤区,位于这个区域内的人会有80%死亡率,0.3-0.6大气压是中度杀伤区。

2万吨当量的核弹空爆时,距离爆心0.5公里的大气压有1.2个,10万吨当量的核弹空爆时,1.16公里内有1个大气压,100万吨当量的核弹空爆时,2.5公里内有1个大气压,不论什么当量的核爆炸,轻度杀伤区面积都占杀伤总面积的一半,而且在开阔地上,冲击波随着距离的增加会迅速减弱,如果0.9公里处是0.8大气压,1.4公里处就是0.4大气压了,毁伤半径与当量的立方根成正比,毁伤面积与当量的2/3次方成正比,50万吨当量的核弹毁伤半径只比2万吨当量的核弹增大3.4倍。



三:核辐射

在核弹冲击波毁伤半径内,暴露的人员几乎全部死亡,建筑物也几乎完全被摧毁,即使隐蔽于五级人防工事内的人员也遭到严重杀伤,但核弹冲击波毁伤半径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杀伤,就是a、β、γ三种核辐射,a射线很容易被皮肤挡住,β射线能够被塑料板或玻璃挡住,也不能穿透皮肤,但两者吸入体内会伤害肺或胃的内壁,γ射线穿透力非常强的,要很厚的高密度物质才能挡住,核辐射在核爆炸后十几秒以光的速度从爆心向四周传播,由于空气的吸收作用,杀伤半径小于光辐射和冲击波,一般都在3公里以内。

瞬时核辐射会随着距离增加衰减,2万吨当量的核弹空爆时,距离爆心1.3公里处的辐射剂量为6戈瑞,1.4公里处辐射剂量为4戈瑞,6公里处辐射剂量为2戈瑞,8公里处的照射剂量为1戈瑞,即使1000万吨当量的核爆炸核辐射重度杀伤半径也不超过4公里,1~2戈瑞就有5%机会发生急性放射病,但影响很小,2~4戈瑞会50%机会发生急性放射病,数小时内失能,不治疗有3%人员死亡,4~6戈瑞2小时内大部分人死亡,6戈瑞会立即昏迷,即使治疗也会在几个星期内死亡。



吸收1~5戈瑞的病症可以持续数年甚至终身,核辐射会造成脱发、掉牙、视力障碍、绝育、皮肤损伤、改变人体细胞化学平衡,诱发癌变、白血病和造成血液再生障碍,损伤DNA遗传,导致下一代畸形儿,受到核辐射的尘土、裂变碎片和未裂变的核装料会形成形成放射性尘埃和颗粒,几分钟内落在地面后形成放射性沾染区,半衰期可达几年到几百万年,受到沾染的土壤无法再种植粮食、蔬菜,否则很容易从土壤中吸收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空气、水和伤口沾染人体。

放射性沾染的计算单位是伦琴,戈瑞是吸收量单位,伦琴是照射量单位,100伦琴相当于1戈瑞,如果受到100~200伦琴照射,就会出现头痛、恶心、白血球减少等症状,500~600伦琴照射就会有生命危险,进入小于50伦琴/小时的地区要限制停留时间放射性颗粒越大辐射越强,大颗粒通常会在24小时内飘落地面,一天后飘落地面的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颗粒,危害程度大大降低,空爆颗粒都很小,1万吨当量核弹空爆时,1小时后距离爆心120米处的照射量强度是1600伦琴/小时,280米处是110伦琴/小时。



地爆颗粒大,10万吨当量核弹地爆时,距爆心330米处照射量强度为6300伦琴/小时,470米处高达9200伦琴/小时,放射性颗粒会在下风方向形成云迹沾染区,2万吨当量核弹地爆时,之后12小时内2伦琴/小时的沾染区长50公里,宽度十几公里,100万吨当量地核爆形成的沾染区呈雪茄烟状,长300公里,宽60公里,在35公里处1小时的照射量强度是10伦琴/小时,但随着沉降的持续2小时后升高至1000伦琴/小时,随后由于沉降减缓和自然衰变不断减弱,每隔7倍时间就减少至原值的十分之一,3个月之后降低到最初的万分之一。



核爆炸时的大量尘埃和严灰会隔绝大部分阳光,地球温度将急剧下降,一周左右骤降几十度,寒冷的气温将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城市和工业地区的合成材料燃烧后释放的一氧化碳、氧化氮、臭氧、氰化物和三氧化物等有毒混合气体也会覆盖北半球几个月,核爆炸破坏的平流层臭氧几年内都不会恢复,烟云散去后地球还会受到致命的紫外线辐射,大部分生物都会灭亡。

六:结果


尽管看起来东风-31AG洲际核导弹的一百万吨核弹头看似威力很大,但事实上是不够的,一百万吨核弹头,重度杀伤半径只有2.19公里,杀伤半径半径约4.67公里,让人员产生3度烧伤的范围为12.6公里,而纽约面积达786平方公里,至少要10枚一百万吨核弹头才能覆盖,面积1215平方公里达的洛杉矶至少要20枚,要打击美国三大工业区的13座主要城市需要76枚东风-31AG洲际核导弹。

			
网编:睿文

鲜花(3)

鸡蛋(19)
59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砍瓜切菜侠[★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9:24 回复
中美开战那天,我飞去夏威夷度假,在海边等传说中的东风,千万别让我失望。我不在乎型号,不过越粗越大越好🤣
9   1
评论人:jujubi[★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9:23 回复
这几天大陆媒体的脑子坏了,整天炒作这些没有新意的东西。
15   5
评论人:xxlm[☆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9:09 回复
煞笔写的玩意
58   1
评论人:san11[☆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42 回复
这里留帖高歌核弹的不是傻就是坏!
其实不管你是傻还是坏,当东方什么的在地球那端爆炸时,你也几乎同时被挥发掉了,不会再有几乎写歌颂词了.....
我说的要点是,人都该醒醒了,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更不是核大战。人能活着,活得好些,才是真正的王道!
15   2
评论人:gamma[★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37 回复
应该这样编,中国核弹没有实战经验炸不死人,不如米军有原爆日本实战经验
-台湾拼外交部-
68   2
评论人:treebear[☆★声望品衔7★☆][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24 回复
 回复5楼:应该是一枚就可以造成超过800平方公里三度燒傷。
三度燒傷, 全層皮膚, 皮膚呈焦黑色,乾硬如皮革,或為蒼白色,色素細胞與神經皆遭破壞,疼痛消失, 須依賴植皮治療,無法自行癒合。
战争时期大规模人口,需要植皮治療,和等于死了没有区别。
看似科普,实际狗粮的媒体不敢说出真相啊。
39   3
评论人:南方兔儿爷[★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21 回复
所以担心个啥?中国根本不是威胁。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30   1
评论人:rry[♂★★没爱好★★♂][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21 回复
美国炸广岛核弹等于1.5万吨TNT,炸死20万人,中国氢弹相当于200万吨TNT,是广岛核弹100多倍。
45   2
评论人:扶风[★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08 回复
翻译成日文和英文给日本人,美国人看,让他们不用担心了。中文是给台湾人准备的,但是打台湾不会用洲际导弹,也不会用氢弹。。所以用中文发这种文章意义不大。还是尽快翻译成英文,日文,让他们能看到更好。
90   2
评论人:小日子坏的很[☆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08 回复
美国人口有点分散,日本用刚刚好
34   3
评论人:BTY2684[★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9月29日18:05 回复
这个角度不容易分到那16亿
64   3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