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点名 地方严查“面子工程” 什么信号?(图)
新闻来源: 智谷趋势 于2024-11-19 13:39:5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作者 | 舒越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迎来一记重拳。
近日,中央纪委点名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涉及山西、四川、贵州三地——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违规使用资金、过度装修、被点名之后还心存幻想不改正……在国家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情况下,这些地方顶风作案,胆大包天。
同时,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评论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指出,对政绩观不正,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给脸上“贴金”、为个人“造势”、从中牟利者,严肃查处、严惩不贷、通报曝光……
事实上,从半年前开始,多地就开始倒查乡村振兴中的“政绩工程”“新形象工程”,有的地方将倒查8年之久。
信号很明显了,在地方化债的背景下,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面子工程,将面临越来越严厉的监管铁拳。
1在本次通报的三个地方中,山西太原的清徐县绝对是最奇葩的一个。
清徐县投资了5.9亿元,打算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这原本是个便民利民惠民的工程。
谁曾想,县政府却悄咪咪地挪用惠民工程基金1193万元,给政府办公楼换了个古色古香的仿古屋顶,还顺便把政府办公楼的外立面也涂装了一番,焕然一新。
(清徐县政府,图源网络截图)
这还没完,项目还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包括一座银色莲花雕塑、一座景观石、一处地雕——也许是钟爱南国风情,甚至还搞来了52棵仿真椰子树,加起来一共花了1305万元。
当地还在宣传片里吹捧:不是三亚去不起,是清徐更有性价比!真是令人无语。
在中纪委点名通报之后,当地政府反应十分迅速,立马表示将全力以赴抓整改——通报当晚,就有网友拍到,几台拖拉机连夜作业,拆除部分椰子树。
(图源网友视频截图)
建都建了,钱都花出去了,建完又拆,岂不是又多了一笔费用?
出了问题就仓促收场,似乎只要把椰子树拆了,挪用专项基金这事就可以一笔勾销了。怎么可能!
当地必须搞清楚,这实打实的一千多万的费用支出摆在这里,谁来负责?
另一边,四川成都金牛区的奇葩程度,也不遑多让。
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金牛区投资了12.16亿元建设一个8.22万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项目。
对外嘛,咱中国人好面子,进口石材拼花得来一个吧?手工羊毛地毯得整一个吧?玻璃幕墙该有吧?
这一波操作下来,园林绿化工程总花费697.4万元,智能化信息系统造价也花了超过1.2亿元,会议中心装修成本更是高达5489元/平方米,是建设成本的近2倍。
通报的另一个地方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市,值得一提的是,该地三年半内三度被通报。
早在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就公开通报过兴义市有关企业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的问题,当地政府似乎没当回事,甚至该企业在23年还又卷土重来,在部分已整改的区域内继续兴风作浪。
2023年12月,中央公开通报贵州铜仁的德江县类似问题,省里部署开展检视整改后,兴义当地政府还是未吸取教训。
直到2024年8月,被自然资源部再次通报,兴义政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新占用的50亩耕地进行复耕,对另外占用的95亩耕地落实了占补平衡。
为了所谓的“形象”“面子”,地方花费甚至浪费大量公共资金在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上,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
2为什么中央要在这时候,集中打击、治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口袋也紧张了,必须勒紧裤腰带。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里,可支配的财力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头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头是土地出让金;最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举债,比方说城投债。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是不愁的,要是钱不够了,顶多多卖几块地,再不行就举债。
但是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大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很多地方都开始为钱袋子而头疼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也发生了转变——化债成了地方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
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各部门和各地积极落实,很多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都将化债视为重要的任务,将化债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当中。
而在化债层面,除了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之外,就得靠地方自己获取增量基金了,如何新增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肯定是优先投资那些资金较快回流的产业类项目,并且产业规划、产业定位甚至产业招商都必须先行,不然很容易重走面子工程的老路。
毕竟,抢到产业、留下产业才能留住人口、留住税收,土地和房产价格才能保持坚挺,才有后续操作的空间,这才是一个城市的里子。
一些数据已经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投资方向上的调整与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达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在上半年全国投资增幅略有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仍实现同比增长10.6%。
高技术产业成抢手“标的”,这才是真正有面子的工程。
那些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面子工程,势必会成为“烫手山芋”,甚至“烂尾工程”。
要化债,自然也包括盘活存量资产,这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就是其中一部分,怎么盘活它们,就要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了。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迎来一记重拳。
近日,中央纪委点名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涉及山西、四川、贵州三地——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违规使用资金、过度装修、被点名之后还心存幻想不改正……在国家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情况下,这些地方顶风作案,胆大包天。
同时,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评论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指出,对政绩观不正,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给脸上“贴金”、为个人“造势”、从中牟利者,严肃查处、严惩不贷、通报曝光……
事实上,从半年前开始,多地就开始倒查乡村振兴中的“政绩工程”“新形象工程”,有的地方将倒查8年之久。
信号很明显了,在地方化债的背景下,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面子工程,将面临越来越严厉的监管铁拳。
1在本次通报的三个地方中,山西太原的清徐县绝对是最奇葩的一个。
清徐县投资了5.9亿元,打算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这原本是个便民利民惠民的工程。
谁曾想,县政府却悄咪咪地挪用惠民工程基金1193万元,给政府办公楼换了个古色古香的仿古屋顶,还顺便把政府办公楼的外立面也涂装了一番,焕然一新。
(清徐县政府,图源网络截图)
这还没完,项目还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包括一座银色莲花雕塑、一座景观石、一处地雕——也许是钟爱南国风情,甚至还搞来了52棵仿真椰子树,加起来一共花了1305万元。
当地还在宣传片里吹捧:不是三亚去不起,是清徐更有性价比!真是令人无语。
在中纪委点名通报之后,当地政府反应十分迅速,立马表示将全力以赴抓整改——通报当晚,就有网友拍到,几台拖拉机连夜作业,拆除部分椰子树。
(图源网友视频截图)
建都建了,钱都花出去了,建完又拆,岂不是又多了一笔费用?
出了问题就仓促收场,似乎只要把椰子树拆了,挪用专项基金这事就可以一笔勾销了。怎么可能!
当地必须搞清楚,这实打实的一千多万的费用支出摆在这里,谁来负责?
另一边,四川成都金牛区的奇葩程度,也不遑多让。
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金牛区投资了12.16亿元建设一个8.22万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项目。
对外嘛,咱中国人好面子,进口石材拼花得来一个吧?手工羊毛地毯得整一个吧?玻璃幕墙该有吧?
这一波操作下来,园林绿化工程总花费697.4万元,智能化信息系统造价也花了超过1.2亿元,会议中心装修成本更是高达5489元/平方米,是建设成本的近2倍。
通报的另一个地方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市,值得一提的是,该地三年半内三度被通报。
早在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就公开通报过兴义市有关企业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的问题,当地政府似乎没当回事,甚至该企业在23年还又卷土重来,在部分已整改的区域内继续兴风作浪。
2023年12月,中央公开通报贵州铜仁的德江县类似问题,省里部署开展检视整改后,兴义当地政府还是未吸取教训。
直到2024年8月,被自然资源部再次通报,兴义政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新占用的50亩耕地进行复耕,对另外占用的95亩耕地落实了占补平衡。
为了所谓的“形象”“面子”,地方花费甚至浪费大量公共资金在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上,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
2为什么中央要在这时候,集中打击、治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口袋也紧张了,必须勒紧裤腰带。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里,可支配的财力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头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头是土地出让金;最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举债,比方说城投债。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是不愁的,要是钱不够了,顶多多卖几块地,再不行就举债。
但是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大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很多地方都开始为钱袋子而头疼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也发生了转变——化债成了地方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
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各部门和各地积极落实,很多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都将化债视为重要的任务,将化债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当中。
而在化债层面,除了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之外,就得靠地方自己获取增量基金了,如何新增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肯定是优先投资那些资金较快回流的产业类项目,并且产业规划、产业定位甚至产业招商都必须先行,不然很容易重走面子工程的老路。
毕竟,抢到产业、留下产业才能留住人口、留住税收,土地和房产价格才能保持坚挺,才有后续操作的空间,这才是一个城市的里子。
一些数据已经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投资方向上的调整与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达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在上半年全国投资增幅略有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仍实现同比增长10.6%。
高技术产业成抢手“标的”,这才是真正有面子的工程。
那些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面子工程,势必会成为“烫手山芋”,甚至“烂尾工程”。
要化债,自然也包括盘活存量资产,这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就是其中一部分,怎么盘活它们,就要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了。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14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