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霸总”和“娇妻”短剧就不好看了吗?(组图)
新闻来源: 四味毒叔 于2024-12-09 7:08:5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短剧的走向不能陷入“一天破圈、三天破亿”的幻境,事实上以后这种情况也会减少。短剧市场与口碑的“自然发酵”会成为常态。
接纳现实,短剧行业也需要相应地收拢项目投放,把更多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打造主要的项目,头部平台未来必然会让短剧实现精品化。
尽管从“内容、产业、生态”这三方面看,在当下监管政策日趋严格且扶持力度逐渐收拢的情况下,微短剧产业已经悄然发生诸多变化,但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依然能够让大多数人在挠破头皮的同时,决心奋勇向前。
通常很多人普遍将短剧视为低成本行业,当然这个认知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从2023年短剧正式井喷初期,许多短剧确实保持着“低投入+高产出”的制作模式,包括演员成本和创作周期,甚至连故事文本都可以直接“抄”一遍网络爽文,但这种模式仅适用于2023年初或更早的短剧萌芽状态。
现在的情况则是行业政策的调整,迫使整个短剧市场不得不“丢弃”一些已经成形的消费者,然后升级行业打法——
在内容上尽量做到“安全礼貌不擦边”,保证在短剧上线后不因为内容问题遭遇举报并下架。
这才是现今短剧发展的头等大事。
那么从内容上,整体(短剧)就必须转向原创内容的开发,尤其是对受众群体的重新梳理及画像重塑:
搞清楚“新”内容谁会看?谁买单?
虽然这个问题《四味毒叔》早前已经在相关文章中提醒过,奈何一个行业的方向调整需要时间,政策收缩才是决定创作风向转变的唯一催化剂。
如前段时间提到的“霸总”类短剧,相信在未来,这类题材即便不会彻底消失,其“含金量”也会大打折扣,变得人畜无害又蠢萌可人。
但作为创作者和主投平台都知道,缺少了灵魂的故事不会有人埋单,这一点在今年的国产电影市场上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加之上浮、下沉的短剧制作市场两极分化严重,未来摆在所有短剧从业者面前的,将是一个“向左走、向右走”的选择题。
01
环境使然,安全第一
2024年开年,某手平台在短剧招商方面计划上线200余部短剧,同时还将重点主推原生付费短剧,为其站内原生短剧提供亿级流量与资金扶持。同时入局计划的诸多行业如食品、快消品、美妆及汽车等品牌商也看中了这个庞大的市场。
如今看来,无论是内容打开还是入局者众,都在促使付费短剧的长期发展。
而平台,永远是获利最多的一方。
以某手为例,依托庞大的平台受众群体,它可以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忍受部分因题材等多方面原因下架的作品,因为这些只是计划过程中必然损耗的部分,它有足够的“存量”忍受损耗,品牌商也不用担心某部短剧下架自己的投入会遭遇损失——
200多部作品的产量和平台本身的流量,都在为短剧推广和品牌加盟的双向奔赴做信用背书。
那么对于平台而言,盘子大了,玩家多了,接下来各方就要形成合力,打造“好内容”。
什么是“好内容”呢?
主流平台介入,有题材安全保障的内容就是好内容。
在专业影视机构介入的同时,政府及国资企业、出版及广电集团、网文平台等新贵加入都在助力短剧内容的提质创新。
相较于它们涉足前的短剧乱象,至少在项目创投前期,就已经保障了短剧的题材安全性:
一、有专人负责梳理审核短剧内容;
二、对话题的敏锐度和敏感性优于一般创作者;
三、短剧上线自带“身份”认证。
如浙版传媒的《奋斗年代》和《逐梦人》,咪咕传媒(中国移动集团下属文化企业)的《大宋小妆娘》和《我的月光》,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的《刺桐花》等,都是被重点关注的备案项目。
以上都可以称为“主旋律”短剧,其中爆款莫过于今年国庆期间上线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它的类型是“近代革命微短剧”,首次在革命题材故事中加入平行空间的新奇概念,以今人视角审视过去的革命岁月,通过红军战士的拘谨与好奇,充分调动观众泪点。
尽管在该剧播出期间,网上依然有部分观点认为其题材存在“不严肃”等惯常的死板偏见,但不妨碍其于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在某音平台首播后,7小时单集播放量破千万,上线2日全网正片播放量已过2000万,开播24小时全网话题量过2亿,霸榜多个社交媒体榜首。
围绕其争议的坊间观点主要聚焦于“娱乐化方式处理长征故事是否合适”?“以穿越故事打造爽文,刻画红军形象是否妥当”?
但实际上“穿越式对话”对于该剧而言,可能只是首次尝试。而国漫动画中,以“今人视角”隔空对话革命征途早有先例。
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首开动漫形式讲述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以拟人的动物形象将世界诸国分类,“兔子”“脚盆鸡”“毛熊”和“鹰酱”等早于2015年前后风靡国漫圈。
该漫画将中国近现代史分阶段展示,其中掺杂大量网络用语,在网络舆论风气相对不是那么恶劣的2010年代下叶迅速征服年轻网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年轻一代人的民族主义与爱国热情。
回到《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它播出期间浓缩的话题,也体现在让观众暂时摆脱对革命题材影视剧的刻板印象,用现在的真实情境表达对当年革命者的礼赞。
其最积极的意义,则在于告诉众多从业者:
短剧的成功并非一定建立在“老娇妻”和“小霸总”之上,更不是建立在短期暴利和快速造富之上,那已是过去式。
要想继续征服观众,需要创作者用心挖掘故事传递情感。
简而言之,短剧题材侧重于人文关怀的表现,将由浮于表面的“爽感”渐转至“思考”。
02
内容洗牌,行业升级
“人文关怀”是多方面的,“人文”包含的可挖掘题材很多,从饮食、绘画、建筑、旅游、情感,再到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的相关文化部门,早于去年就陆续试水短剧创作,试图通过短剧在引流的同时,塑造地方名片,牵动连锁市场。因此在短剧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当地相关的风景、美食和曲艺等多种元素。
无论拍摄手法和演员表演是否专业,都要承认这是短剧下沉后的巨大商业空间。
最重要的是,如果故事讲得好,情节够生动,这类短剧同样能够引发一波文化现象。
至于相对较为专业的平台牵头的此类短剧,典型的则是将京剧和流行音乐融合的《我是名角儿》,单集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代人的专业戏曲及音乐表现,生动且直观。
反映当代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短剧《南辕北辙的我们》,直击当下“小镇青年”在面临大城市的激烈竞争中,选择回到故土延续人生故事。
无论内容呈现是否客观真实,上述短剧都在积极拓展社会话题,并在故事中探索“传承”的宝贵意义。
此外,基于传统影视题材,提炼新的呈现形式,如悬疑犯罪类短剧,也是一种足够调动观众胃口的方向。
今年年初某音上线的《柒两人生》共16集,总计时长90分钟,故事围绕一桩儿童绑架案展开,七位嫌疑人纷纷入镜。导演将特效画面引入该剧,城市、暴雨、缆车、眼神……播出仅两天该剧账号粉丝突破300万。
作为国内首部虚拟短剧,它采用真人实拍与虚拟场景结合的方式,不仅强化了悬疑犯重罪故事本身的张力,也提升了短剧制作的品质。其在技术层面更是一次创新。
同时,玄幻题材短剧如《万道龙皇之尊神殿》取材自同名网文小说,上线仅一天就在短剧消耗投流日榜上跻身TOP4,首创玄幻题材短剧佳绩,打破了都市题材短剧一统天下的局面。更为后来的玄幻题材短剧创作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创作参考。
当然,上述短剧案例依然不代表整体行业的作品水准和市场反馈。
但在当下,我们必须正视短剧市场已经迎来的全新生态环境:
短期盈利增行正接近停滞期,长期投入及回报近在眼前。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它意味着一次大洗牌。
头部平台得益是不争的事实,但头部平台面临的也是“题材+流量”的双向选择,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内容”的取舍:
好看但容易“触雷”?
不好看但很保险?
这代表平台也要进入一个长效投入状态,即所有人向往的ROI(投资回报率)。
03
精品时代,锁定方向
随着诸多头部平台陆续加磅短剧市场,目前短剧行业已向重资本行业靠拢。
用更容易理解的话说:
拍短剧,会越来越像拍影视剧。
随着相关文化部门的政策收紧,内容审核及指导意见的加码。
以前短剧最盛时平均一天上线两集的高歌猛进会有所减速,取而代之的是对短剧选题、拍摄和表演、创意的精进。
前面陈述的多个案例已经充分说明2024年乃至明年的短剧市场创作风向,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短剧的制作是一个较为稳固的风口。
前提是创作思路和创作情绪是否能够迎合观众的审美——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主动代入观众视角看待历史,用“沟通”的形式解读故事,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这也是所有短剧类型共同探索的方向。
只不过要看主创作为短剧的具体创作者,要把这种文化产品下沉到什么层面。
它的取舍关键即——
在一定的阶段内,承受自然流量(既定群体)的损耗。
并且大家都要认识到随着井喷期的结束,开始影响短剧口碑的,还有其画面品质和演员表演,毕竟在短剧增量的基础上,观众的审美也在水涨船高,以前那种简单一个场景讲好几集故事的形式,在未来(2025年开年后)可能会遭到更多的挑剔。
对于投入成本有限的短剧而言,则更需要在故事结构和角色形象、台词等方面下足功夫,从观众视角体验剧集的节奏感。
同时,民间素人创作的AI短剧也开始进入创作者视野,依旧拿《柒两人生》举例,单集视觉感受中虚拟场景的呈现是其破圈的主要因素,既然短剧流行的底层逻辑是“有限的时间获得无限的爽感”,那么借助视效无疑是该类短剧的加分项。
内容上,短剧“主流观众”尽管目前依然和传统影视剧受众有着鲜明的群体划分,但究其原因,还是情绪共性自动划分了群体界限,而当情绪价值饱足时,受众群体自然形成统合。
如民生类(如《燃烧吧!村BA!》)、历史类(如《东坡先生赶考记》)、文化类(如《逃离大英博物馆》)、情感类(如《二十九》)、古装类(如《执笔》)等主题的短剧,都是积极拓展短剧类型的典型代表。
它们的共性很明显,既有情怀加持,也有文化交流和情感主张。
所以短剧的走向不能陷入“一天破圈、三天破亿”的幻境,事实上以后这种情况也会减少。短剧市场与口碑的“自然发酵”会成为常态。
接纳现实,短剧行业也需要相应地收拢项目投放,把更多资源集中起来,重点打造主要的项目,头部平台未来必然会让短剧实现精品化。
这个趋势,需要更多专业人才陆续投入精力和时间。
网编:空问站 |
|
来聊聊 | |||
|
|||||
【娱乐八卦】【女性频道】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