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 东北人从没有输过一场民族大义!(组图)
新闻来源: 智谷趋势 于2024-12-16 13:28:2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东北,终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同时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尤其是,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将其作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这是中央再次给东北振兴“添一把火”,聚一群人。
100年前,京畿之地人人都想去东北。来自山东、河北的百万民众,扶老携幼闯关东、走水路,最终扎根东三省,促进了近代东北商业贸易的兴起与发展。60多年前,全国知青奔赴去东北。几代垦荒人脚踏黑土地,卧冰爬雪,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承担起了国家粮食卫士的职责。今天和未来,世界各地的人仍会想去东北。去尔滨做一回“南方小土豆”,去过全国独此一份的冰雪日,感受东北人的烟火气。
曾经的向往和今日的向往,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百废待兴的年代,东北给中国带来一道曙光,无论是粮食供给上发挥“压舱石”作用,还是工业上造出中国第一架直升飞机、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第一辆汽车等等。
如今,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1年,全面振兴取得积极进展,东北正在加速走出“漫长的季节”。
今天的东北,依旧有让全国为它骄傲之处。东北的价值,绝非GDP可以衡量。
1
东北的价值非GDP可以衡量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翻开大国重器的名单,东北简直是共和国的装备库:
位于沈阳的沈飞集团,一年只有30亿利润。在东部、南部沿海拦截“擦边”国外军机,最常见的中国海空雄鹰,就是沈飞制造。
位于哈尔滨的哈飞,2021年营收仅有百亿出头。但哈飞与昌飞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直20的企业。若没有哈飞,中国的海上反潜搜救能力将失去半壁江山。
位于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大多数人连名字都不知道,但它却是中国制造工厂的工厂,装备制造业的母机企业。它不生产钢材,却生产钢铁公司的“成线轧制设备”;它不是核电企业,却生产核电厂的“核动力装置”。其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衡量咱们国家的装备制造水平。
这样的“国之重器”在东北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不像华为手机、比亚迪新能源车那样在消费端存在感十足,也不像互联网、金融业有那么好的赚钱效应,但它们却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至关重要。
东北的价值,还体现在关乎14亿人的粮食安全大局上。
都道东北是中国的大粮仓,光是东三省,就能养活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黑龙江的粮食可以养活六个黑龙江,吉林则可以养活四个吉林。
东北还是全中国孩子最称职的“奶妈”。
在北纬47度这条黄金奶源带上,诞生了解放前的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赵光农场,其下属的赵光农场乳品厂正是飞鹤的前身,这条奶源带孕育了中国奶粉市场的支柱企业——飞鹤、辉山、大庆、红星等,它们都是当年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收获了市场认可的品牌。
种粮食、养奶牛,很辛苦,创造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仅仅是工商业的约1/60,粮食更是仅有约1/100,在别的城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新智造的时候,东北在为端稳14亿中国人的饭碗而默默耕耘,以确保我国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因粮食问题被美欧“卡脖子”,它守护了国家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也在守护着祖国未来。
可以说,东北人从没有输过一场民族大义!
2
最具长期主义精神的东北人
东北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
仔细想一想,其实中国最具有长期主义精神的可能是东北人。
今天,东北人被调侃得最多的,是全国上下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东北人更钟情于政府和体制。那是因为东北曾是计划经济最坚固的堡垒,而大型国企则是计划经济最好的“抓手”,在东北许多地方,不仅人们习惯于依附一家企业,甚至一座城市也依附于一家企业。
厂兴我旺,厂衰我亡。于是,东北人骨子里就有一种长期主义信仰,把厂子的事当自己的终身事业,认准了就一干到底,一代干不完二代三代接着干。就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学教授都说:“东北人拥有在资源保证条件下的强大的执行能力”。
这种精神在“国之大器”的研发上能看到。比如前身成立于1951年的哈电集团,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800千瓦水轮机组,之后持续突破,实现了中国水电、核电、煤电等发电设备国产化,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名片背后都有哈电的身影。
这种精神在“中国宝宝的口粮”飞鹤奶粉身上也能看到。
尔冬升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揭开了一段往事:1959年到1963年,因为缺乏奶粉和营养品,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孤儿院陷入无法哺育的困境,3000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草原,交给牧民来养育,目标只有一个: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飞鹤的前身黑龙江农垦总局的赵光乳品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这是中国最早进行婴幼儿奶粉生产的工厂之一。当时的生产方式十分粗糙,用大锅把鲜奶熬干,拿擀面杖碾成粉装袋。解决困难时期孩子们的营养问题,是这家企业的使命。
赵光乳品厂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河流里,但飞鹤把使命延续了下来。在为“国家的孩子”做口粮这件事上,他们从不含糊。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发展奶业的先河,在相当长的时期,全国主流模式是农户散养奶牛,“奶贩子”去收奶,中间辗转多番。
上世纪90年代,冷友斌出任飞鹤乳业总经理,就开始进行“奶源革命”。“我在21个生产队建了19个机械榨奶站,实行统一集中交奶、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配种繁育、统一防疫治疗的四个统一,这在黑龙江是首创。”冷友斌说。这可以看做现在奶源品质管控体系的雏形,一改粗放原始的生产模式。
冷友斌生于赵光农场,从小帮家里养奶牛,上大学后选择了食品专业,专攻乳品,毕业后回到赵光农场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副厂长、厂长,对中国奶业的事“门清”。正因为如此,他精准判断出“中国乳业的问题,结症在奶源”。
之后,冷友斌去美国考察大型牧场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齐齐哈尔自建万头牧场,配套农场种牧草,品控严苛到一棵草,从源头开始做全产业链。
这可是在2006年,国内连千头牧场都屈指可数,万头牧场简直是天方夜谭。
行业内的人都觉得飞鹤太傻了,那可是中国乳业高飞猛进的时期,好好铺市场、搞营销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养牛是农民的事。更何况,当时飞鹤口袋里的钱本就不多,建牧场非常烧钱。但飞鹤铁了心举债也要把这事干成,最多的时候,冷友斌背了8个多亿的贷款,全用在建牧场上。
飞鹤用现代工业化流程,改造了传统的畜牧业。比如给奶牛专门配备了营养师,每头奶牛有具体的餐标,有月子中心进行产后照料,饲草也是从200多个品种中试验后优中选优。
有了优质奶源,为了营养成分的最大留存,飞鹤还关掉了山西、河北廊坊等地的奶粉工厂,全部转移到北纬47度黑土地的核心地带上,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第一条完整产业链由此而成。
通过产业链集群布局,飞鹤形成了“2小时生态圈”:从牧场挤出的新鲜生牛乳,在10分钟内被降至0~4℃,然后通过全封闭的低温安全运输车,2小时内就能运到飞鹤工厂,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中的活性营养。
这一系列的前瞻性布局,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奶粉企业大都深陷产品安全风波,飞鹤成为少数几家独善其身的企业。
半世积淀,一朝飞天,飞鹤终于被消费者看到,2009年飞鹤奶粉的销量出现“井喷”。之后,飞鹤与一众国产奶粉品牌一起,一点点推动国产奶粉的信任重建。
可以说,飞鹤是用做大国重器的方式在做奶粉,东北老国企遗留的“工程师精神”在他们身上流淌,飞鹤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飞鹤是非常罕见的,从国有企业中脱胎而来,历经62年,杀穿整个历史周期,到现在仍然还能站在一线的品牌,没有丑闻、没有黑历史、没有搞并购,是中国真正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东北人的精神在这家东北企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东北人,很多人可能会说他们保守,好像没那么灵活善变能在瞬息万变抓住商业机会。
但硬币总有两面,A面是大家看到的,B面是东北人坚守的。一些坚守的意义,只有历经时间洗礼才会被看到的。
3
东北何以振兴,飞鹤的启示
有人说,振兴东北21年,风口与东北,总像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热火朝天,一边却在迷茫,如何才能走出“漫长的季节”?
经济学者林毅夫几年前吉林开出的发展轻工业、承接津浙粤产业转移的药方,类似的专家学者开出的“药方”还有很多;
近些年,江苏、浙江、广东的干部相继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就职,剑指东北经济乏力和营商环境欠佳的问题。
这些“药方”和“猛药”对东北探索一条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实践路径,提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信心都至关重要。
除了“外来的经”,别忘了“本土的真经”,毕竟东北人更懂东北人,东北学者、企业家的“药方”或许可以带来更多启示。飞鹤身上,就有不少启示。
其一,珍惜这片土地,因地制宜做好黑土地文章。
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要建厂房、搞工业、以GDP亩产论英雄的。
北纬47°是农业生产的“黄金纬度”,这条纬线上分布着享誉世界顶级红酒产区勃艮第、“大自然的宫殿”阿尔卑斯山、美国商品粮主产区中央大平原。当然,还有东北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肥沃优质的黑土地,有机质和矿物质比其他土壤高出数倍,同时,这里冬夏温差超70度,冬季冻土长达半年,能天然杀虫卵,土地有漫长的休眠期,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有“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说法。这里虽然长不出比亚迪、长不出BAT、长不出华为与大疆,却能长出最高端、最优质的有机农产品(大米、玉米、小麦、大豆),产出中国最高品质的肉类和奶源,让我们端牢“中国饭碗”。
早在2020年,就有人大代表提议将黑龙江创建为“粮食特区”。冷友斌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也多次为黑土地保护鼓与呼,他提出:“以黑龙江松嫩平原为代表的黑土核心区,建立国家级黑土地保护及乡村高端产业发展先导区”。从打造中国版精优农品的角度,为黑土地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思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飞鹤就是在北纬47°上自建牧场,并依托全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黑土地保护和价值显化。《瞭望周刊》报道提到,飞鹤拉动黑龙江全省 100 多万亩耕地增值,带动了当地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累计创造近 17 万个就业岗位。
发展冰雪经济也是如此,立足东北冰雪优势,让冰雪旅游从雪季的“单曲循环”变成场景融合的“四季联弹”,将带动生态、旅游、经济、就业等方面共同发展,推动冰天雪地加快向金山银山转化。
这是一场有“造血能力”的循环。东北的振兴,最终要靠“自我造血”,飞鹤提供了一个精彩样本,冰雪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样本。
其二,打赢翻身仗,靠科技、靠新质生产力。
外行人不知道一罐婴幼奶粉的科技含量,要知道,全球最好的高端婴儿配方奶粉背后往往站着知名的医药公司,比如惠氏身后是辉瑞。一罐奶粉所添加的配方绝非概念炒作,需要真正大量的临床研究为基础,做奶粉就是做科研。
经过2008年的毁灭性打击后,“洋奶粉”占据中国市场主流,一度有外资想用48亿元全资收购飞鹤。飞鹤不是没有心动过,但一想到如果卖了,那国婴幼奶粉就差不多快全军覆没。飞鹤选择了:自己干!让中国人的奶瓶装中国奶。
怎么干?飞鹤着手于渠道改革、调整品牌定位、调整产品结构,更关键的是用科技力赢回了中国奶粉的尊严。
2009年,飞鹤参与到“国家863计划”提出的建设“母乳成分数据库”中。14年来,飞鹤为中国母乳画像,着手建立中国母乳数据库。如今,飞鹤母乳数据库研究数据已覆盖全国 27 个省(区、市)、约 2 万份母乳样本。
最好的奶粉都比不过母乳,“洋奶粉”并不是根据中国人体质去设计配方,建立中国母乳数据库,研发出最接近中国母乳的配方奶粉,对中国宝宝来说至关重要。
这只是飞鹤作为中国“科技奶粉”的一小步。自2009年以来,飞鹤先后承担近40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021—2022年,飞鹤两次“揭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研制新一代奶粉。“揭榜挂帅”是国家“十四五”以来的重要改革,每一个榜单都瞄准了国家的重大需求,研制出新一代奶粉,让祖国下一代更聪明健康自然也是国之大事。
飞鹤当仁不让,2023年发布了脑战略,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的顶尖科研团队先后展开合作,志在对大脑发育开展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要知道,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必争的重大战略领域,飞鹤从脑营养角度切入,关注脑发育问题,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更精准的生命早期营养干预和产品落地。
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能反哺研发,形成了“研发—市场—研发”的良性循环。在以飞鹤为首的奶粉企业共同努力下,2019 年,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超越外资品牌,实现了自给率超过 60%的国家目标。
现在,飞鹤对“大脑健康”领域的研究,已扩展至全生命周期。它不仅专注于为婴幼儿聪明健康提供精准营养产品,还在探索全龄段人群更聪明、更健康、更长寿的营养科学技术,其产品矩阵覆盖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以及中老年等各年龄段。飞鹤的一大步,何尝不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更进一步。
今天,中国奶粉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在反向出海。与飞鹤齐齐哈尔牧场所处同一条纬度带的地球另一端——加拿大,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婴幼儿奶粉制造工厂,进口奶粉受制于人。今年9月,加拿大终于实现了零突破,由飞鹤打造的加拿大工厂婴幼儿奶粉产线正式投产。飞鹤不是把加拿大视作一个销售通路,而是把飞鹤工厂、技术与产品等完整的产业链在加拿大的“复刻”,耗资3.8亿加元的重资产投入足以表达其诚意。
冲破“洋奶粉”包围圈,重新赢得国人信任,还进一步赢得海外市场的信任,靠的是像飞鹤这样的乳企铸强奶粉 “科技芯”。
某种程度上,飞鹤在做的事情,跟华为在做的事情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民族企业在打关键一仗,为中国赢得主动权。
东北的振兴,飞鹤这样的“本土经”难道不更接地气,更容易复刻吗?
4
结语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到了极致,这不就是我们说的“道”,我们推崇的工匠精神吗?
飞鹤的62年,专注于做奶粉这一件事情,没有走偏,走出了自己的“道”。
在飞鹤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东北的影子,也看到一份关乎东北未来振兴的答卷。
东北的振兴,说到底得是一批东北企业的复兴,形成合力,从而再一次挺起东北发展的脊梁。
以做大国重器的方式去对待看似普通的奶粉,并且做到全中国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位置:因地制宜搭建起整个产业链,实现“造血能力”的自循环,大略只有对这片土地爱得最深沉的人,才能这样沉下心来一条路走到天黑。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中,它摸索到了这个星球最古老产业的终极进化之路。
飞鹤打造的“研发—市场—研发”的良性循环,同样也是众多高科技巨头不断成功的奥义。
为中国宝宝奋力“守住一口中国奶”,这样的东北的价值,意义远超GDP。
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最先照进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崛起过中国最现代工业,如今它是让我们牢牢捧稳手中饭碗的保证;半个多世纪前,它是冷战对抗的前沿,如今,它则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后方,掌握着地缘进化的诸多秘密……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自然能感受到宽广与厚重。
它就是东北。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同时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尤其是,会议提出“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将其作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
可以说,这是中央再次给东北振兴“添一把火”,聚一群人。
100年前,京畿之地人人都想去东北。来自山东、河北的百万民众,扶老携幼闯关东、走水路,最终扎根东三省,促进了近代东北商业贸易的兴起与发展。60多年前,全国知青奔赴去东北。几代垦荒人脚踏黑土地,卧冰爬雪,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承担起了国家粮食卫士的职责。今天和未来,世界各地的人仍会想去东北。去尔滨做一回“南方小土豆”,去过全国独此一份的冰雪日,感受东北人的烟火气。
曾经的向往和今日的向往,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百废待兴的年代,东北给中国带来一道曙光,无论是粮食供给上发挥“压舱石”作用,还是工业上造出中国第一架直升飞机、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第一辆汽车等等。
如今,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1年,全面振兴取得积极进展,东北正在加速走出“漫长的季节”。
今天的东北,依旧有让全国为它骄傲之处。东北的价值,绝非GDP可以衡量。
1
东北的价值非GDP可以衡量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翻开大国重器的名单,东北简直是共和国的装备库:
位于沈阳的沈飞集团,一年只有30亿利润。在东部、南部沿海拦截“擦边”国外军机,最常见的中国海空雄鹰,就是沈飞制造。
位于哈尔滨的哈飞,2021年营收仅有百亿出头。但哈飞与昌飞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直20的企业。若没有哈飞,中国的海上反潜搜救能力将失去半壁江山。
位于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大多数人连名字都不知道,但它却是中国制造工厂的工厂,装备制造业的母机企业。它不生产钢材,却生产钢铁公司的“成线轧制设备”;它不是核电企业,却生产核电厂的“核动力装置”。其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衡量咱们国家的装备制造水平。
这样的“国之重器”在东北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不像华为手机、比亚迪新能源车那样在消费端存在感十足,也不像互联网、金融业有那么好的赚钱效应,但它们却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至关重要。
东北的价值,还体现在关乎14亿人的粮食安全大局上。
都道东北是中国的大粮仓,光是东三省,就能养活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黑龙江的粮食可以养活六个黑龙江,吉林则可以养活四个吉林。
东北还是全中国孩子最称职的“奶妈”。
在北纬47度这条黄金奶源带上,诞生了解放前的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赵光农场,其下属的赵光农场乳品厂正是飞鹤的前身,这条奶源带孕育了中国奶粉市场的支柱企业——飞鹤、辉山、大庆、红星等,它们都是当年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收获了市场认可的品牌。
种粮食、养奶牛,很辛苦,创造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仅仅是工商业的约1/60,粮食更是仅有约1/100,在别的城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大数据、新智造的时候,东北在为端稳14亿中国人的饭碗而默默耕耘,以确保我国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因粮食问题被美欧“卡脖子”,它守护了国家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也在守护着祖国未来。
可以说,东北人从没有输过一场民族大义!
2
最具长期主义精神的东北人
东北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
仔细想一想,其实中国最具有长期主义精神的可能是东北人。
今天,东北人被调侃得最多的,是全国上下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东北人更钟情于政府和体制。那是因为东北曾是计划经济最坚固的堡垒,而大型国企则是计划经济最好的“抓手”,在东北许多地方,不仅人们习惯于依附一家企业,甚至一座城市也依附于一家企业。
厂兴我旺,厂衰我亡。于是,东北人骨子里就有一种长期主义信仰,把厂子的事当自己的终身事业,认准了就一干到底,一代干不完二代三代接着干。就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学教授都说:“东北人拥有在资源保证条件下的强大的执行能力”。
这种精神在“国之大器”的研发上能看到。比如前身成立于1951年的哈电集团,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800千瓦水轮机组,之后持续突破,实现了中国水电、核电、煤电等发电设备国产化,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名片背后都有哈电的身影。
这种精神在“中国宝宝的口粮”飞鹤奶粉身上也能看到。
尔冬升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揭开了一段往事:1959年到1963年,因为缺乏奶粉和营养品,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孤儿院陷入无法哺育的困境,3000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草原,交给牧民来养育,目标只有一个: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飞鹤的前身黑龙江农垦总局的赵光乳品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这是中国最早进行婴幼儿奶粉生产的工厂之一。当时的生产方式十分粗糙,用大锅把鲜奶熬干,拿擀面杖碾成粉装袋。解决困难时期孩子们的营养问题,是这家企业的使命。
赵光乳品厂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河流里,但飞鹤把使命延续了下来。在为“国家的孩子”做口粮这件事上,他们从不含糊。
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发展奶业的先河,在相当长的时期,全国主流模式是农户散养奶牛,“奶贩子”去收奶,中间辗转多番。
上世纪90年代,冷友斌出任飞鹤乳业总经理,就开始进行“奶源革命”。“我在21个生产队建了19个机械榨奶站,实行统一集中交奶、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配种繁育、统一防疫治疗的四个统一,这在黑龙江是首创。”冷友斌说。这可以看做现在奶源品质管控体系的雏形,一改粗放原始的生产模式。
冷友斌生于赵光农场,从小帮家里养奶牛,上大学后选择了食品专业,专攻乳品,毕业后回到赵光农场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副厂长、厂长,对中国奶业的事“门清”。正因为如此,他精准判断出“中国乳业的问题,结症在奶源”。
之后,冷友斌去美国考察大型牧场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齐齐哈尔自建万头牧场,配套农场种牧草,品控严苛到一棵草,从源头开始做全产业链。
这可是在2006年,国内连千头牧场都屈指可数,万头牧场简直是天方夜谭。
行业内的人都觉得飞鹤太傻了,那可是中国乳业高飞猛进的时期,好好铺市场、搞营销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养牛是农民的事。更何况,当时飞鹤口袋里的钱本就不多,建牧场非常烧钱。但飞鹤铁了心举债也要把这事干成,最多的时候,冷友斌背了8个多亿的贷款,全用在建牧场上。
飞鹤用现代工业化流程,改造了传统的畜牧业。比如给奶牛专门配备了营养师,每头奶牛有具体的餐标,有月子中心进行产后照料,饲草也是从200多个品种中试验后优中选优。
有了优质奶源,为了营养成分的最大留存,飞鹤还关掉了山西、河北廊坊等地的奶粉工厂,全部转移到北纬47度黑土地的核心地带上,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第一条完整产业链由此而成。
通过产业链集群布局,飞鹤形成了“2小时生态圈”:从牧场挤出的新鲜生牛乳,在10分钟内被降至0~4℃,然后通过全封闭的低温安全运输车,2小时内就能运到飞鹤工厂,最大限度保留了牛奶中的活性营养。
这一系列的前瞻性布局,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中国奶粉企业大都深陷产品安全风波,飞鹤成为少数几家独善其身的企业。
半世积淀,一朝飞天,飞鹤终于被消费者看到,2009年飞鹤奶粉的销量出现“井喷”。之后,飞鹤与一众国产奶粉品牌一起,一点点推动国产奶粉的信任重建。
可以说,飞鹤是用做大国重器的方式在做奶粉,东北老国企遗留的“工程师精神”在他们身上流淌,飞鹤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飞鹤是非常罕见的,从国有企业中脱胎而来,历经62年,杀穿整个历史周期,到现在仍然还能站在一线的品牌,没有丑闻、没有黑历史、没有搞并购,是中国真正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东北人的精神在这家东北企业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东北人,很多人可能会说他们保守,好像没那么灵活善变能在瞬息万变抓住商业机会。
但硬币总有两面,A面是大家看到的,B面是东北人坚守的。一些坚守的意义,只有历经时间洗礼才会被看到的。
3
东北何以振兴,飞鹤的启示
有人说,振兴东北21年,风口与东北,总像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热火朝天,一边却在迷茫,如何才能走出“漫长的季节”?
经济学者林毅夫几年前吉林开出的发展轻工业、承接津浙粤产业转移的药方,类似的专家学者开出的“药方”还有很多;
近些年,江苏、浙江、广东的干部相继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就职,剑指东北经济乏力和营商环境欠佳的问题。
这些“药方”和“猛药”对东北探索一条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实践路径,提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信心都至关重要。
除了“外来的经”,别忘了“本土的真经”,毕竟东北人更懂东北人,东北学者、企业家的“药方”或许可以带来更多启示。飞鹤身上,就有不少启示。
其一,珍惜这片土地,因地制宜做好黑土地文章。
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要建厂房、搞工业、以GDP亩产论英雄的。
北纬47°是农业生产的“黄金纬度”,这条纬线上分布着享誉世界顶级红酒产区勃艮第、“大自然的宫殿”阿尔卑斯山、美国商品粮主产区中央大平原。当然,还有东北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肥沃优质的黑土地,有机质和矿物质比其他土壤高出数倍,同时,这里冬夏温差超70度,冬季冻土长达半年,能天然杀虫卵,土地有漫长的休眠期,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有“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说法。这里虽然长不出比亚迪、长不出BAT、长不出华为与大疆,却能长出最高端、最优质的有机农产品(大米、玉米、小麦、大豆),产出中国最高品质的肉类和奶源,让我们端牢“中国饭碗”。
早在2020年,就有人大代表提议将黑龙江创建为“粮食特区”。冷友斌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也多次为黑土地保护鼓与呼,他提出:“以黑龙江松嫩平原为代表的黑土核心区,建立国家级黑土地保护及乡村高端产业发展先导区”。从打造中国版精优农品的角度,为黑土地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思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飞鹤就是在北纬47°上自建牧场,并依托全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黑土地保护和价值显化。《瞭望周刊》报道提到,飞鹤拉动黑龙江全省 100 多万亩耕地增值,带动了当地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累计创造近 17 万个就业岗位。
发展冰雪经济也是如此,立足东北冰雪优势,让冰雪旅游从雪季的“单曲循环”变成场景融合的“四季联弹”,将带动生态、旅游、经济、就业等方面共同发展,推动冰天雪地加快向金山银山转化。
这是一场有“造血能力”的循环。东北的振兴,最终要靠“自我造血”,飞鹤提供了一个精彩样本,冰雪经济有望成为下一个样本。
其二,打赢翻身仗,靠科技、靠新质生产力。
外行人不知道一罐婴幼奶粉的科技含量,要知道,全球最好的高端婴儿配方奶粉背后往往站着知名的医药公司,比如惠氏身后是辉瑞。一罐奶粉所添加的配方绝非概念炒作,需要真正大量的临床研究为基础,做奶粉就是做科研。
经过2008年的毁灭性打击后,“洋奶粉”占据中国市场主流,一度有外资想用48亿元全资收购飞鹤。飞鹤不是没有心动过,但一想到如果卖了,那国婴幼奶粉就差不多快全军覆没。飞鹤选择了:自己干!让中国人的奶瓶装中国奶。
怎么干?飞鹤着手于渠道改革、调整品牌定位、调整产品结构,更关键的是用科技力赢回了中国奶粉的尊严。
2009年,飞鹤参与到“国家863计划”提出的建设“母乳成分数据库”中。14年来,飞鹤为中国母乳画像,着手建立中国母乳数据库。如今,飞鹤母乳数据库研究数据已覆盖全国 27 个省(区、市)、约 2 万份母乳样本。
最好的奶粉都比不过母乳,“洋奶粉”并不是根据中国人体质去设计配方,建立中国母乳数据库,研发出最接近中国母乳的配方奶粉,对中国宝宝来说至关重要。
这只是飞鹤作为中国“科技奶粉”的一小步。自2009年以来,飞鹤先后承担近40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021—2022年,飞鹤两次“揭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研制新一代奶粉。“揭榜挂帅”是国家“十四五”以来的重要改革,每一个榜单都瞄准了国家的重大需求,研制出新一代奶粉,让祖国下一代更聪明健康自然也是国之大事。
飞鹤当仁不让,2023年发布了脑战略,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的顶尖科研团队先后展开合作,志在对大脑发育开展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的研究。要知道,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必争的重大战略领域,飞鹤从脑营养角度切入,关注脑发育问题,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更精准的生命早期营养干预和产品落地。
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能反哺研发,形成了“研发—市场—研发”的良性循环。在以飞鹤为首的奶粉企业共同努力下,2019 年,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超越外资品牌,实现了自给率超过 60%的国家目标。
现在,飞鹤对“大脑健康”领域的研究,已扩展至全生命周期。它不仅专注于为婴幼儿聪明健康提供精准营养产品,还在探索全龄段人群更聪明、更健康、更长寿的营养科学技术,其产品矩阵覆盖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以及中老年等各年龄段。飞鹤的一大步,何尝不是人类健康长寿的更进一步。
今天,中国奶粉不但收复了失地,还在反向出海。与飞鹤齐齐哈尔牧场所处同一条纬度带的地球另一端——加拿大,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婴幼儿奶粉制造工厂,进口奶粉受制于人。今年9月,加拿大终于实现了零突破,由飞鹤打造的加拿大工厂婴幼儿奶粉产线正式投产。飞鹤不是把加拿大视作一个销售通路,而是把飞鹤工厂、技术与产品等完整的产业链在加拿大的“复刻”,耗资3.8亿加元的重资产投入足以表达其诚意。
冲破“洋奶粉”包围圈,重新赢得国人信任,还进一步赢得海外市场的信任,靠的是像飞鹤这样的乳企铸强奶粉 “科技芯”。
某种程度上,飞鹤在做的事情,跟华为在做的事情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民族企业在打关键一仗,为中国赢得主动权。
东北的振兴,飞鹤这样的“本土经”难道不更接地气,更容易复刻吗?
4
结语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到了极致,这不就是我们说的“道”,我们推崇的工匠精神吗?
飞鹤的62年,专注于做奶粉这一件事情,没有走偏,走出了自己的“道”。
在飞鹤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东北的影子,也看到一份关乎东北未来振兴的答卷。
东北的振兴,说到底得是一批东北企业的复兴,形成合力,从而再一次挺起东北发展的脊梁。
以做大国重器的方式去对待看似普通的奶粉,并且做到全中国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位置:因地制宜搭建起整个产业链,实现“造血能力”的自循环,大略只有对这片土地爱得最深沉的人,才能这样沉下心来一条路走到天黑。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中,它摸索到了这个星球最古老产业的终极进化之路。
飞鹤打造的“研发—市场—研发”的良性循环,同样也是众多高科技巨头不断成功的奥义。
为中国宝宝奋力“守住一口中国奶”,这样的东北的价值,意义远超GDP。
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最先照进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崛起过中国最现代工业,如今它是让我们牢牢捧稳手中饭碗的保证;半个多世纪前,它是冷战对抗的前沿,如今,它则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后方,掌握着地缘进化的诸多秘密……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自然能感受到宽广与厚重。
它就是东北。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57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