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注“大量异地执法抓企业家” 人民日报痛批(图)
新闻来源: 智谷趋势 于2024-12-18 13:11:2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编辑:剑书
国家频频出手,信号强烈,一定要让民营经济支棱起来。
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据新华社报道,总理明确指出:
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
就在同一天,人民日报评论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黑手必须斩断》,罕见痛批“远洋捕捞”,将其定性为必须斩断的“黑手”。自此,这一在民间舆论场回荡不绝的热词,正式进入庙堂高层的议题。这篇署名为“张近山”的文章,以严厉的口吻指出:
“远洋捕捞”,主要指的是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
此类行为严重侵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侵蚀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是对法治的破坏,也是对一地营商环境的污染。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依法依规予以清除。
为什么国家高度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等现象,对“远洋捕捞”直接亮剑?
为什么当下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保护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
雷霆手段斩断黑手,指向的是恰恰是优化营商环境,维护法治权威,从而真正做到稳预期、强信心。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信号,传递至关重要的新动向。
1很多人认同这样一个说法,“判断经济什么时候回升向好,不能只看GDP、PMI、CPI这些指标,还要盯住三个民间指标——马云、巴菲特和茅台。”
最近,行踪不定、近四年没有发微博的马云又出现了,一个月内两次现身。
11月底,马云现身阿里西溪园区,一身休闲装,手捧瑞幸,一脸笑容地跟员工打招呼。
来源:网络
12月8日,马云再次亮相,并在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二十周年活动现场致辞:
我不是为蚂蚁过去的20年而来,而是为了蚂蚁未来的20年而来。
感谢过去这些年的经历和考验......也感谢这几年大家对蚂蚁的鼓励,更感激大家对蚂蚁的批评,去鼓励批评帮助蚂蚁成长,帮助蚂蚁成熟。也是未来蚂蚁可以走得更加稳健,走得更远的重要保障。
短短3分钟的讲话,却引爆了整个网络的关注,比起他说了什么,更多人关心的是,马云重新回到前台,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事实上,不止马云,近日不少标志性的民营经济大佬们都突然活跃了起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
11月25日,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登上《新闻联播》,出席第二届“链博会”参展参会企业代表座谈会。画面显示,杨元庆就坐在总理的斜对面。
12月12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刊发了整版以“增强发展信心 共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报道,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发表署名文章,表达了发展的信心。“民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中国经济一定会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和马化腾一起出现在这个版面上的,还有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传化集团徐冠巨等知名民营企业家。
民营企业家如此高规格地频频亮相,绝非偶然,背后传递重要的风向变化,折射着国家对民营企业的认可与厚望。
2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国家已经有一系列大动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出坚决支持,信号强烈。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今年对促进民营经济最具有标志性的一件大事,意义很不寻常。
10月14日,国新办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同步了一个数据——短短四天,司法部已经收到了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
同时,相关部门再次表示:将加快该法的立法进度。
整个草案很长,一共9章,77条。归根结底,不过核心三个部分:
第一,法案突出了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与平等对待原则;第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第三,明确了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
先看第一点,“公平竞争与平等对待”——
曾经对国有企业、外资有所偏爱的政策,现在都要废除,覆盖了资金安排、土地供应、资质许可、项目申报、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
毕竟,有的民营企业家在之前可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屡屡遇到困境包括:
招标的时候比国企“矮人一头”;申请贷款时融资难、融资贵;被国央企或者其他部门拖欠账款时,要钱难;甚至说,某个城市换了市长,和前任市长签的合同就不算数了......
在市场竞争中,大量民营企业既不享受财政补贴,也得不到银行背书,处在了相对弱势地位。
因此,这一次的法案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条就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假如和民企签了合同,或者做了某种政策承诺,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人员更替等为理由,违约、毁约。
白纸黑字,写入法律。只有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平等,才能给民营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至于第二点,就更是打开了民企发展的“天花板“。以后,民营企业也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产生“1+1>2”的效果。
要知道,像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的科技攻关,都高度依赖民企的参与。
中国民企的“科技含量”,这些年也是越来越高。在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8万家,占比62.4%;到了2022年,这一数量已经激增至35.9万家,占比高达90.9%,在科技创新的领域“铺天盖地”,如鱼得水。
无论是通信行业的第一名华为,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名比亚迪,还是无人机领域的大疆科技,都印证了民营企业在科技攻坚上的超强实力。
因此,向民企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将有望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第三点也极为重要——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草案中还提到,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办理案件应当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
你看,这是不是与当下国家坚决出手,斩断“远洋捕捞”式违法违规的“黑手”,思路一脉相承?
将公平公正写在法条上,把对民营企业家的保护用新闻向全社会“喊话”,摊到台面上来,可见背后的决心有多大。
原因无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民营经济实在太重要了。
3关于民营经济,一直有个“56789”的说法,生动体现其关键地位。在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如今,民营经济更是成为中国的最大就业群体、最大市场主体、最大经济实体,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力量。
然而,近年来,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环境,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投资难、回款难、用工难、出海难……不少民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界面新闻在2023年做过一个调查,民营企业反馈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占比66.1%。成本费用和政策环境次之,占比分别为49.4%和46.7%。
在政策环境方面,较小规模民营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在接受调研的400多家民营企业中,规模为50人以下的,近一半没有享受过任何优惠政策;逾三成民企表示在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方面遇到不公对待;16%的民企认为监督执法检查频次过多;……
在人力成本方面,近一半企业把工资作为成本费用的压力来源,社保、公积金是压力来源的企业也分别占到34.4%、22.8%。
尽管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重重,但至今为止,中国现行法律关于“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概念仍存在空白。
正因如此,“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推出刻不容缓,国家对促进民营经济越来越重视,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今年以来,国家反复强调要“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信心从何而来?
底线是安全,上限是发展。
这也体现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之中,既有保障安全的底线,也有鼓励发展的上限,同时兼顾了竞争主体之间的公平性。
当前,宏观政策持续给力,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奠定了基础。而全方位扩大内需,持续提升民众收入、增加就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当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内循环轰然加速,种种问题的解法,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站在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人们无比期待,又一个民营经济的春天。
国家频频出手,信号强烈,一定要让民营经济支棱起来。
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据新华社报道,总理明确指出:
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执法行为,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
就在同一天,人民日报评论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远洋捕捞”式违规执法的黑手必须斩断》,罕见痛批“远洋捕捞”,将其定性为必须斩断的“黑手”。自此,这一在民间舆论场回荡不绝的热词,正式进入庙堂高层的议题。这篇署名为“张近山”的文章,以严厉的口吻指出:
“远洋捕捞”,主要指的是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
此类行为严重侵害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侵蚀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是对法治的破坏,也是对一地营商环境的污染。必须拿出雷霆手段、依法依规予以清除。
为什么国家高度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等现象,对“远洋捕捞”直接亮剑?
为什么当下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保护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
雷霆手段斩断黑手,指向的是恰恰是优化营商环境,维护法治权威,从而真正做到稳预期、强信心。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信号,传递至关重要的新动向。
1很多人认同这样一个说法,“判断经济什么时候回升向好,不能只看GDP、PMI、CPI这些指标,还要盯住三个民间指标——马云、巴菲特和茅台。”
最近,行踪不定、近四年没有发微博的马云又出现了,一个月内两次现身。
11月底,马云现身阿里西溪园区,一身休闲装,手捧瑞幸,一脸笑容地跟员工打招呼。
来源:网络
12月8日,马云再次亮相,并在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二十周年活动现场致辞:
我不是为蚂蚁过去的20年而来,而是为了蚂蚁未来的20年而来。
感谢过去这些年的经历和考验......也感谢这几年大家对蚂蚁的鼓励,更感激大家对蚂蚁的批评,去鼓励批评帮助蚂蚁成长,帮助蚂蚁成熟。也是未来蚂蚁可以走得更加稳健,走得更远的重要保障。
短短3分钟的讲话,却引爆了整个网络的关注,比起他说了什么,更多人关心的是,马云重新回到前台,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事实上,不止马云,近日不少标志性的民营经济大佬们都突然活跃了起来,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
11月25日,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登上《新闻联播》,出席第二届“链博会”参展参会企业代表座谈会。画面显示,杨元庆就坐在总理的斜对面。
12月12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刊发了整版以“增强发展信心 共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报道,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发表署名文章,表达了发展的信心。“民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中国经济一定会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和马化腾一起出现在这个版面上的,还有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传化集团徐冠巨等知名民营企业家。
民营企业家如此高规格地频频亮相,绝非偶然,背后传递重要的风向变化,折射着国家对民营企业的认可与厚望。
2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国家已经有一系列大动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出坚决支持,信号强烈。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改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今年对促进民营经济最具有标志性的一件大事,意义很不寻常。
10月14日,国新办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同步了一个数据——短短四天,司法部已经收到了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
同时,相关部门再次表示:将加快该法的立法进度。
整个草案很长,一共9章,77条。归根结底,不过核心三个部分:
第一,法案突出了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与平等对待原则;第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第三,明确了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
先看第一点,“公平竞争与平等对待”——
曾经对国有企业、外资有所偏爱的政策,现在都要废除,覆盖了资金安排、土地供应、资质许可、项目申报、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
毕竟,有的民营企业家在之前可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屡屡遇到困境包括:
招标的时候比国企“矮人一头”;申请贷款时融资难、融资贵;被国央企或者其他部门拖欠账款时,要钱难;甚至说,某个城市换了市长,和前任市长签的合同就不算数了......
在市场竞争中,大量民营企业既不享受财政补贴,也得不到银行背书,处在了相对弱势地位。
因此,这一次的法案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条就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假如和民企签了合同,或者做了某种政策承诺,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人员更替等为理由,违约、毁约。
白纸黑字,写入法律。只有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平等,才能给民营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至于第二点,就更是打开了民企发展的“天花板“。以后,民营企业也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产生“1+1>2”的效果。
要知道,像美国等不少发达国家的科技攻关,都高度依赖民企的参与。
中国民企的“科技含量”,这些年也是越来越高。在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8万家,占比62.4%;到了2022年,这一数量已经激增至35.9万家,占比高达90.9%,在科技创新的领域“铺天盖地”,如鱼得水。
无论是通信行业的第一名华为,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名比亚迪,还是无人机领域的大疆科技,都印证了民营企业在科技攻坚上的超强实力。
因此,向民企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将有望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第三点也极为重要——保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草案中还提到,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办理案件应当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
你看,这是不是与当下国家坚决出手,斩断“远洋捕捞”式违法违规的“黑手”,思路一脉相承?
将公平公正写在法条上,把对民营企业家的保护用新闻向全社会“喊话”,摊到台面上来,可见背后的决心有多大。
原因无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民营经济实在太重要了。
3关于民营经济,一直有个“56789”的说法,生动体现其关键地位。在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如今,民营经济更是成为中国的最大就业群体、最大市场主体、最大经济实体,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力量。
然而,近年来,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环境,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投资难、回款难、用工难、出海难……不少民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界面新闻在2023年做过一个调查,民营企业反馈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占比66.1%。成本费用和政策环境次之,占比分别为49.4%和46.7%。
在政策环境方面,较小规模民营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
在接受调研的400多家民营企业中,规模为50人以下的,近一半没有享受过任何优惠政策;逾三成民企表示在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方面遇到不公对待;16%的民企认为监督执法检查频次过多;……
在人力成本方面,近一半企业把工资作为成本费用的压力来源,社保、公积金是压力来源的企业也分别占到34.4%、22.8%。
尽管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重重,但至今为止,中国现行法律关于“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概念仍存在空白。
正因如此,“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推出刻不容缓,国家对促进民营经济越来越重视,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今年以来,国家反复强调要“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信心从何而来?
底线是安全,上限是发展。
这也体现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之中,既有保障安全的底线,也有鼓励发展的上限,同时兼顾了竞争主体之间的公平性。
当前,宏观政策持续给力,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奠定了基础。而全方位扩大内需,持续提升民众收入、增加就业,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当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内循环轰然加速,种种问题的解法,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站在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人们无比期待,又一个民营经济的春天。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34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背后没真正硬实大哥镇着,私企出事是早晚的事情。当取消私企保护政策后,唯一能存活下来的只有红三红四代企业
无论是通信行业的第一名华为,动力电池领域的第一名比亚迪,还是无人机领域的大疆科技,都印证了民营企业在科技攻坚上的超强实力。
這三家都是國企
中国历史上,再集权的时期,也是山头林立,地方文化上本就有浓厚“诸侯”色彩,不好管。你说将来弄联邦制吧,肯定也不是方向,中国各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极度不平衡,连户籍制度取消都困难重重。我过去二十多年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宣传部中央化,跟军队一样,各地宣传部,跟地方驻军一样,不受当地政府管理。全部空降领导班子,且定期换岗,这样在媒体舆论监督方面,起码会比现在好。
喊口号的意思让小弟们收敛点,偷摸干就行了,别宣扬;真想解决问题直接把当地书记抓起来几个,再赔企业家几个亿,“远洋捕捞”立刻消失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博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