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得意的“AI孝子”被中国人推下神坛(组图)
新闻来源: 金错刀 于2025-02-22 11:24:39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过去刀哥觉得靠机器人养老不太可能,看到一些机器人干家务的片段也以为是AI视频合成,但今年开始,AI养老这件事不是做梦不是画饼,而是动真格了。上海推出“科技养老”政策方案,把AI辅助养老彻底写进规划里;昆山在2024年1月宣布,将符合规定的辅助器具费用纳入长护险基金支付范围。

还有多个地方养老院也开始积极发力,养老机器人正式“上岗”,搀扶老人行走、拿快递,干起活来比护工还灵活。

从养儿防老到养机防老,这个赛博神话真就要实现了?

中国人有句老话,“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在AI面前完全失效。其实,过去一提起养老机器人,大家并不怎么激动。毕竟有太多打着“科技+养老”旗号的公司,生产出的产品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智能音箱,甚至偶尔还有点智障。别说帮老人忙,还得让老人额外多个干训练机器人的活。甚至在网上一搜关键词紧跟的就是“是不是智商税?”然而仅仅几年时间,从单一的智能助手变成全能型伙伴。养老机器人的进化已经做到让人刮目相看。

最初级的选手,对准的是养老最常见的痛点。比如喂饭。机器人会通过语音功能,识别出老人想要吃的食物,智能捕捉嘴部变化持续或停止喂食,从而做到精准喂食,还能感应缩回,不会误伤到老人。一些腿脚不好的老人犯愁的行走问题,也有机器人保驾护航。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和山东泰山景区合作推出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大爷戴上以后不仅能走,还能健身、登山、上楼,有的老人以及肢体功能障碍者还会靠它进行康复训练。一次就能托举100多斤的老人,还能自主推着轮椅带人移动到指定位置。

这些还只是基本功,更高级的level是:儿女没时间甚至很难做到的事情,AI不仅大包大揽还毫无怨言。养过老人的都知道,家里老人洗澡几乎是奢求,因为很多老人动作不灵活很容易在过程中摔伤。中国有公司看到痛点,专门研发出全自动洗浴仓,老人只要转移到移动升降床,推入淋浴仓,再在洗澡机控制系统操作屏幕,设置好时间和温度,15个喷头立即上下交替喷水和沐浴洗发露,等洗完澡,直接进入自动擦洗、烘干等流程,比护理人员还贴心。

连过去老人难以启齿、子女硬着头皮解决的大小便问题,也能用“科技与狠活”攻克。

护理机器人能够秒速感应并精准识别大小便,对排泄物抽吸,随即进行冲洗、烘干等,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全程下来只需5分钟。就连专业护理人员“头疼”的翻身细节也是手拿把掐。智能卫生护理机器人能进行按摩护理,通过推、拉、揉、捏,防止老人皮肤溃烂和长褥疮,手法比人还到位。情绪价值同样能拉满。江苏无锡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还能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

总之主打一个怎么接地气怎么来,一切只为守好老年人的体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需求。别说老年人,就连现在年轻人的痛点都能精准对症下药。去年星尘智能公司的Astribot S1横空出世,更是给人来了波大震撼:无论叠衣、分拣物品,还是颠锅炒菜、喂猫那是样样精通。

除此之外,还能跟人一起玩,一块打打篮球、棋赛,还能陪跑马拉松,堪称最强生活搭子,比你的伴侣都懂你。正如网友说,“996对人类已经是极限,但007对机器人才是个开始。”

如今风光出尽的中国养老机器人,其实最早还是日本的“土特产”。日本很早就意识到养老大问题,也没少花心思在养老机器人上。比如日本松下在2001年就开了一家AI养老院,在2015年,日本政府还特意发放了“引进护理机器人”扶助金计划。

但日本很多养老机器人,大多逃不开一个相同的宿命:吃灰。因为功能太过单一,只能满足简单护理或康复,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家庭,甚至有的日本制造商还停止了相关机器人的研发。如今这些养老机器人能卷土重来,还有行业报告预测未来市场规模达到150亿,离不开行业两个推手。第一双推手是企业,专挑“硬骨头”。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个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专门提出推动机器人融入养老服务不同场景和关键领域。过去的机器人仅是作为护理辅助,但针对很多服务细节上都是空白。中国的养老机器人直接一针见血:一是对准人不愿干的繁复性工作,二是对准各种全场景。

这也是国内很多机器人公司这些年死磕的方向。比如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研发的居家服务机器人“小五”,主打一个场景全能。在平地上,它可以切换四轮或两轮模式快速移动;遇到楼梯或不平整地面时,还能切换到双足模式,直接解决了过去机器人很难跨场景服务的问题。

类似的还有深圳某公司开发的BEAR H1的外骨骼机器人,服务精细到什么程度?能根据病人身高进行调节,采用柔性驱动器输出,稳定性和精度会变得更高,也不会出现“听不懂需求”的智障情况。为了让AI机器人更接地气,上海有公司死磕使用体验,保证整体结构刚度的同时,还要把负重感降至最低,重量仅为18公斤,甚至打破了机器人批量化难题。

过去总有人说机器人太贵、普通家庭用不起,这件事也有转机。上海一家企业创新推出“机器人租赁”服务,如果一次性买不起还可以租。每月支付千元就能享受AI养老服务。第二双推手是养老机构,猛打认知锚。过去,养老机器人还是活在PPT或者噱头阶段。真正从实验室走向落地应用,离不开一个重要推手:养老院。最早的日本NEC公司研发生活辅助机器人,就已经应用到康复中心、社区等养老场所。

这些年中国的养老院更是不甘落后,天津有些养老机构已经配备陪护机器人,陪老人下棋、唱歌及日常交流;上海城怡养护院更是有跳舞机器人、保洁机器人可以全年无休待命。有养老机器人公司员工透露,“过去一年销量才几百台,但是最近两年意向采购协议翻了4、5倍。”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养老机构则采用“以租代购”模式,将节省的资金再用于培训专业护理员。换言之,不仅要能养,还要养得好。

都知道,现在AI时代,拼机器人就是拼科技实力。但其实放眼全球,中国做机器人还属于是赶了晚集。早在2000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先行者号”机器人姗姗来迟,但刚出世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很多外国媒体和网友嘲讽甚至抨击“丑陋的笑话”。毕竟,当时还有波士顿这个大山,有四足也有两足,能跑能跳,还能抓能扔,妥妥的巨无霸。就像曾经的马桶、汽车,很多人都觉得造机器人还得看日美,谁都想不到,十几年后,中国的机器人不仅快速追上,甚至还摁着对手打。

正如宇树创始人王兴兴所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内,人形机器人可以把所有行业重做一遍。”短短几年时间,从智障到无敌,中国机器人为何逆天改命了?一方面,是“选择大于努力”的技术路线。曾有人不看好中国机器人,原因是入局时间晚,传感器不行、材料不行、资源积累也不行,然而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是:技术上不走寻常路。波士顿用的是液压,一些中国机器人却创新采用电驱动,从关节电机、整体机械结构到传感器、电控系统芯片等核心部件,全都自主研发生产。

现实证明,电驱动的运动灵活性以及安全性更高,质量更轻也更能商业化,甚至连波士顿后续也走起了电驱路线。类似的国产养老机器人很多,中瑞、图灵等,关键是技术走对路线,过去困扰的难题也迎刃而解。当日本机器人还在研究怎么让机器人托举老人,中国的养老机器人已经能干完活自动压缩收纳。

另一方面,离不开国产供应链的集体托举。除了养老,一些养老机器人还在医院有了存在感。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发现医院会引进康复机器人,帮助不能行走的人重新站起来。

之所以开始普及,除了好用,也离不开价格够接地气。日美动辄几百万的机器人,在中国却只要几十或几万。能做到这背后,还是国产供应链把价格打了下来。有媒体报道,东莞的精密加工车间能在48小时内完成从图纸到样机的迭代,宁波伺服电机产业集群的配套半径甚至不超过50公里。足够高效的供应链生态,让生产时间直接缩短至欧美的1/3。

一个数据更夸张: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更是占据了高达63%的份额,全球56%的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总部都位于中国。供应效率上够极致,中国机器人公司在制作上也追求极简,能用单个零件实现的功能,绝不用多个。细节上也抠的够变态,从规格、材料、颜色到防松处理等细节都不放过,这才让AI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好用。

海外,甚至都成了中国养老机器人的战场。比如做护理机器人的欧圣电气在海外与数个国家签订了代理协议;还有不少老外疯狂买入中国机器人回家,测试让它扫地干活,被其灵活性震惊。

Advertisements
网编:空问站 |
|
5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