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为何一变再变?将如何防御?(组图)
新闻来源: 央视新闻 于2025-02-23 19:39:24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最近,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持续登上热搜榜单,这是因为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这颗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概率。目前,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小行星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被调整为“接近为零”。
之所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变再变是因为:科学家根据地面天文观测确定小行星的初始状态之后,再结合太阳系的高精度模型,能够预报未来任意时刻小行星的位置。随着观测数据不断积累,对撞击概率的预测也会越来越准。
不必恐慌
小行星撞地球也可防御
虽然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一直存在,但不用慌,面对小行星撞地球,各国又有了应对手段和方法。
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类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由各个国家航天局组成的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负责制定小行星撞击应对任务的启动和执行、应对方案、时间期限。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海洋:我们可以采取比如动能撞击的形式,发射一个探测器去撞一下小行星,就能稍微改变一下它的速度,这样它后面就可以跟地球错开。我们还有推离偏转、引力拖车等很多种方法。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防御方式就是动能撞击。在202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把速度极快的探测器撞击小行星,成功偏转了小行星轨道。在2024年的时候,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计划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选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当撞击器对目标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时,探测器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观测。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海洋:我们想要改变小行星的轨迹,对它撞击的相对速度是一定要很快的,但同时小行星又比较小,一个高的相对速度撞一个小的目标是一个技术上很难的点。
危险和价值并存
小行星值得探索
小行星虽然很危险,但专家告诉记者,小行星也是最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它上面隐藏着太阳系最古老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严韦:从科学界来看,小行星整个它的演化程度是比较低的,所以它保留了一些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所以说对它的一些探测和研究,对我们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包括我们行星的一些演化历史都是很有帮助的。

目前的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探测小行星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小行星上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海洋:它有非常重要的资源价值,它上面可能有很多地球上没有的稀缺资源,所以未来从开发的角度,它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对象。我们希望能够发射更多的航天器到小行星的附近,来获取更多的、更详细的数据。

正是因为小行星上有如此多值得研究的资源,我国在今年将启动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按计划,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将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获取珍贵的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等宝贵科研数据。
之所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一变再变是因为:科学家根据地面天文观测确定小行星的初始状态之后,再结合太阳系的高精度模型,能够预报未来任意时刻小行星的位置。随着观测数据不断积累,对撞击概率的预测也会越来越准。
不必恐慌
小行星撞地球也可防御
虽然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一直存在,但不用慌,面对小行星撞地球,各国又有了应对手段和方法。
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类长期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由各个国家航天局组成的空间任务规划咨询组负责制定小行星撞击应对任务的启动和执行、应对方案、时间期限。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海洋:我们可以采取比如动能撞击的形式,发射一个探测器去撞一下小行星,就能稍微改变一下它的速度,这样它后面就可以跟地球错开。我们还有推离偏转、引力拖车等很多种方法。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防御方式就是动能撞击。在202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把速度极快的探测器撞击小行星,成功偏转了小行星轨道。在2024年的时候,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计划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选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当撞击器对目标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时,探测器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观测。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海洋:我们想要改变小行星的轨迹,对它撞击的相对速度是一定要很快的,但同时小行星又比较小,一个高的相对速度撞一个小的目标是一个技术上很难的点。
危险和价值并存
小行星值得探索
小行星虽然很危险,但专家告诉记者,小行星也是最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它上面隐藏着太阳系最古老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严韦:从科学界来看,小行星整个它的演化程度是比较低的,所以它保留了一些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物质。所以说对它的一些探测和研究,对我们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包括我们行星的一些演化历史都是很有帮助的。

目前的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是在同一时期形成的。探测小行星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小行星上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深空探测实验室总体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海洋:它有非常重要的资源价值,它上面可能有很多地球上没有的稀缺资源,所以未来从开发的角度,它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对象。我们希望能够发射更多的航天器到小行星的附近,来获取更多的、更详细的数据。

正是因为小行星上有如此多值得研究的资源,我国在今年将启动首次小行星探测任务。按计划,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将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获取珍贵的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等宝贵科研数据。
Advertisements
网编:睿文 |
|
1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科技频道】【宠物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