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设崩塌 媒体评司马南偷税:大V不能成大盗(组图)

媒体评司马南偷税被罚:大V,不能成大盗


偷者,盗也。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

经查,网络“大V”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



依法缴税纳税,是每位公民的基本义务。公众人物身处聚光灯下,更当遵规守法,做好示范。近些年,借“互联网+”风口,网络“大V”们最大程度享受到了时代红利,但却没有展现与其影响力、高收益相匹配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一些“大V”不仅隐匿收入、虚假申报,还虚列成本费用,甚至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等,手段之多、花样之繁,令人愤慨。被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实属必然之果。

这些年,我国持续加大对偷税漏税乱象的惩治力度,一批演艺明星网红博主等先后被查被罚,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偷税漏税,逃不过法网恢恢。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新兴业态等的优惠政策,更不容被钻空子。自作聪明、铤而走险,一定会付出代价。

法律面前没有例外,“V”越大越应自觉自律。眼下,全社会对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高度敏感。这也倒逼相关方面提升管理能力,补足法律漏洞,拓展技术手段。当前,税收征管方式加速升级更新,效率和精准度不断提升,“跑冒滴漏”的空间已被大大压缩。包括司马南在内,近期不少涉案公众人物,都是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筛查出来的。从具体案例出发,让逾越红线的失信者寸步难行,才能不断强化“一旦逃税,必受严惩”的预期,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公平正义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久久为功、一查到底,是对社会呼声的回应,也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

司马南偷税等被罚超900万,多个平台账号去年已停更!谁也别想左手赚流量钱,右手玩“财务魔法”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

据北京日报消息,前期,税务稽查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大V”司马南涉嫌偷税,依法对其开展立案检查。

涉偷税等被罚超900万

经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此外,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已全部入库。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依法加强税收监管,严肃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经济秩序。

多个平台账号去年已停更

根据公开资料,司马南各平台账号从去年11月初起,微博、抖音、头条等平台账号已停止更新。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逃税行为大致可以通过私人账户收取经营款项,不进行纳税申报;也可以通过隐瞒财产转让、租赁等其他应税收入。除了隐瞒税收外,还可以虚增可扣除项目金额,骗取减税金额。

付建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此条文进行修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将偷税罪变更为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付建表示,除了需要补缴税款外,还需要追加滞纳金。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滞纳天数根据税款滞纳的具体时间计算。除此之外,税务机关会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长期处理税务案件的河南绿地律师事务所马新峰律师介绍,隐匿收入的主要手段有现金交易不入账、利用私人账户转移收入、阴阳合同(拆分合同)、虚构业务或隐瞒关联交易、境外收入隐匿等方式。常见的虚假申报的方式有虚增成本或费用,伪造采购合同、虚开发票(如购买“空壳公司”发票)夸大成本、减少利润,滥用税收优惠政策,虚假抵扣增值税进项税,谎报扣除项目,隐瞒销售收入。

马新峰介绍,以司马南案为例,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而司法实践中,逃税金额50万元以上已可能被认定为“数额巨大”。

司马南偷税被罚 谁也别想左手赚流量钱右手玩“财务魔法”



从具体情节来看,司马南涉税问题不小。漏税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偷税带有明显主观故意。尤其是通报提到,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其实控企业还存在“虚列成本费用”等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通报提到一个关键词——大数据。近年来,从明星艺人到网红主播,不断有人因偷税漏税被查,大数据是关键“功臣”。从此前案例来看,税务部门也早已形成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约谈警示、立案稽查、公开曝光的“五步工作法”。司马南露出马脚,可以说是早晚的事。

司马南偷税被罚绝非偶然,这也侧面说明“网红经济”的税收漏洞正在被逐一堵死。去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提到,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在季度终了的次月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上季度的相关收入信息。

明星艺人也好,网络红人也罢,都要认识到,在AI+大数据监控、全民监督、税收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当下,谁也别想左手赚流量钱,右手玩“财务魔法”。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社交平台深入大众生活,网红的产生和迭代是必然现象。要明确的是,不是不可以有网红,网红也不是不可以赚大钱,关键要看网红的成色,做的是什么生意,给受众和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长期以来,司马南的言行在网络上备受争议。一个健康的互联网、舆论场,绝不允许一边打着亮闪闪的旗号吆喝,一边背地里干着损害公共利益的勾当。此前,司马南表面上的形象不可谓不风光,其言行也总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司马南此次偷税败露,其实也是在向人们昭示:不要为所谓的“人设”买单。

粉丝超6600万的司马南停更4个多月真相大白!此前在胖东来直播被叫停

据央视新闻:今天,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此外,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依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已全部入库。



公开资料显示,司马南是一名网络大V,自我标签为主持人、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高级经济师、知名自媒体人……截至3月21日上午,其抖音账号粉丝3736.7万;今日头条号粉丝1642万,快手账号粉丝517.4万元、抖音司马南频道420.2万,微博账号粉丝321万,小红书账号粉丝1.8万,全网粉丝高达6600多万,这还不包括看不到粉丝数量的视频号。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司马南社交账号上发布的视频多为直播切片,最后一条视频更新止于去年11月5日。其粉丝量最大的抖音橱窗,也并未带货。但是,从去年7月22日起,其开通了《司马南遛弯儿》直播专栏,基本上都是游走全国各地的商业直播,截至去年10月30日共计11场。其中10月13日下午5点河南许昌胖东来的直播无法观看回放。



据此前媒体报道:司马南的直播开始于当天17点10分,但仅持续了13分钟就被中断。画面显示:司马南在直播时,现场有工作人员进行劝离,表示不接受直播。

对拒绝司马南直播一事,记者致电了胖东来天使城店超市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确有此事,因胖东来属于卖场,人流量大,出于对顾客隐私及人身安全的保护,目前胖东来卖场禁止任何直播活动,如果在现场看到直播行为,都会第一时间上前禁止。且目前不对任何网红或者机构开放直播报备等,卖场不具备开展直播活动的条件。



另一方面,司马南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回应称:不是不让司马南直播,而是因为被投诉的原因,最近劝阻了所有的直播。其在快手账号上发布的视频说,停播后改为了拍摄记录。

此前,这名全网粉丝高达6600多万的网络大V停更,引发网友无数猜测。随着偷税的消息被曝光,如今终于真相大白。

截至目前,司马南社交账号停更已有4个多月。

司马南偷税被罚900多万,媒体:“大V”逢偷必凉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据官方通报介绍,前期,税务稽查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大V”司马南涉嫌偷税,依法对其开展立案检查。经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此外,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已全部入库。

司马南作为公众人物,长期活跃于网络。其在抖音平台拥有超3700万粉丝,今日头条平台粉丝超1600万,全网粉丝超5000万,堪称“大V”。据媒体调查发现,从去年11月初起,其微博、抖音、头条等平台账号均已停止更新。从通报来看,司马南的偷税活动时间跨度长、手段花样百出,甚至还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可见其处心积虑地隐匿收入。

“大V”逢偷必凉。税收机关通过公开查处典型案例,以“零容忍”态度严查公众人物的偷税漏税,不仅有警示震慑效果,也再次明确了公众人物的纳税义务。无论是明星艺人、网络主播,还是司马南这样的“大V”,抱着侥幸心理偷逃税,结果就是被处以巨额罚款,公众形象彻底破产,最终消失于网络。无论是谁,只要以身试法,结果必然是遭到法律的重罚严惩。

值得一提的是,从之前的雪梨和薇娅,到这次司马南,官方都提到了税收大数据,这说明从政策到技术层面,当下的税收监管在不断完善,征收漏洞正在被补上,网络“大V”们的收入,不再是监管的模糊地带。所以,网红们切莫抱有侥幸心态,被“贪”字冲昏头脑。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更多明星、网红都该以此为鉴,管好自家账本,提高纳税意识,杜绝偷税漏税行为,带头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只有依法依规,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让整个行业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司马南的“主义”与生意



司马南上热搜了。因为偷税。

今天,税务部门公布了这位超级网红偷税案件的处理情况。

通报称,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此外,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

这不是司马南事后感到羞愧自己主动交代出来的,而是税务稽查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位浓眉大眼、平日里以义正辞严的正面形象示人的网络“大V”涉嫌偷税后,依法对其开展立案检查而查实的。

最终,根据税务稽查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

网上瞬间刷屏。朋友圈热闹的跟过年似的。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其个人行为的违法性,更因其长期以“爱国斗士”自居、频繁攻击民营企业家并塑造道德高地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偷税漏税到被舆论“驱离”,司马南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折射出这位超级网红言行不一的两面形象。

作为全网粉丝超5600万的“意见领袖”,司马南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上高调批评他人逃税行为。薇娅逃税事件爆出后,司马南痛斥薇娅“道德沦丧”,并发布75条与税收相关的视频,从国际关税到弃籍税侃侃而谈,甚至以美国富人逃税为例标榜“纳税正义”。打脸的是,他对别人“严于律人”,对自己却是“宽以待己”,妥妥的双标。司马南偷税的的案例警示公众人物,缺少善良和心底的敬畏,说多少漂亮的、“正义”的言论,最终必将被反噬。

对司马南的争议不仅限于这次的税收问题。近年来,他多次以激烈言辞攻击民营企业家,将“资本家”标签与道德污名化绑定,甚至被指为“民营经济负面舆情的主要制造者”。



曾经,他火力全开炮轰知名民营企业,引发舆论撕裂,被何祚庥院士等痛批。



这种将民营企业置于道德火刑架上的行为,不仅加剧了企业家群体的焦虑,更与其偷税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一边以“反资本”姿态收割流量,一边通过企业违规操作谋取私利。

也正因为他的口碑之差,去年与西某酒厂合作推广时,因公众强烈抵制,品牌方被迫发布声明规范市场活动,网友甚至戏谑西凤酒为“夹香型”酒。而多次被路人硬怼,在许昌胖东来商场直播时被劝离等,明眼可见大家对他的讨厌与反感。尽管商场解释此举系出于隐私保护,但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民意驱逐”,折射出社会对其长期言论的累积性不满。此后,司马南虽试图以赞美胖东来淡化争议,但公众已难掩对其“嘴上主义、心中生意”的失望。



司马南偷税案揭示了公众人物“道德人设”的脆弱性。他早年以“反伪科学斗士”成名,后期转型为“爱国大V”,却屡次陷入争议:在美国购置房产被戏称“夹头”;攻击民企时被质疑动机不纯;最终因偷税被公众定性为“劣迹艺人”。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本质上是将公共话语权异化为牟利工具,利用情绪煽动掩盖自身的不法行为。





更值得警惕的,是司马南的言行对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他通过扣帽子、打棍子的方式制造对立,却在私下践踏法律底线,这不仅损害了公众信任,更消解了社会对“正能量”的认同。正如网友评论:“爱国不是生意,正义不能双标”。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与其道德责任应成正比,若以“爱国”为盾牌行违法之实,终将遭到法律与舆论的双重审判。

司马南的“塌房”并非偶然,而是长期背离法律与道德底线而自食的必然结果。

司马南偷税案也为所有“流量追逐者”敲响警钟:在法治社会,任何以“主义”为名的生意经,终将暴露于阳光之下。唯有言行合一,心怀善意,心底坦荡,心存敬畏,方能真正赢得公众的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