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杀FA-50!美媒:“枭龙”出口中亚 中国战机再下一城

美国“Defence-Blog”网站在7日曝出一个很惊人的消息——乌兹别克斯坦已经确认采购“枭龙”战斗机,目前其飞行员正在接受培训。在有匿名“乌兹别克斯坦国防工业局消息人士”出面佐证的情况下,这份军购看起来还有那么回事。而如果“枭龙”最终真能落地中亚,那可不是小事——预示着其作战定位终于得到认可。



▲美国“Defence-Blog”网站曝出的消息相当惊人

乌兹别克斯坦现在的主力战斗机是米格-29,数量大概有30架,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加上零部件供应短缺,所以其中18架已经封存,作为“固定零部件来源”使用。据说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曾对外高价求购苏系战斗机整机和零部件,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中亚(未必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供应的,但乌克兰确实从中亚买到不少米格-29和苏-27配件甚至整机)。而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渴望获得先进战斗机,其实也和俄乌战争有点关系。



▲继承自苏联的米格-29已经很老旧

早在2019年夏季,俄罗斯“Top War”网站就爆料称,乌兹别克斯坦即将采购苏-30SM,成为这款战斗机的第四个海外用户。考虑到中亚和苏制战斗机的历史渊源,外界当时还是认可这份订单的,毕竟同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可是早早就下手买下了苏-30SM。问题在于,“侧卫”系列重型机的售价并不低,乌兹别克斯坦实际上承受不住这份高昂成本,所以一直在和俄罗斯谈判,希望后者降低售价。结果这一拖就是两年多,连规划中的米格-29升级也因此被耽搁,等到俄乌战争爆发,这事就彻底黄了。



▲哈萨克斯坦装备的苏-30SM

忙于前线战事的俄罗斯航空工业,已经无力对外出口苏-30SM,乌兹别克斯坦真正封存18架米格-29,其实也是在2022年零部件供应短缺后才落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际上已经对俄制战斗机缺乏信心,开始寻求更稳定的战斗机供应来源。2023年11月,时任法国总统马克龙出访中亚,随后达索公司代表,也在法国和中亚之间来回奔波,最终是法国《论坛报》捅出了一则惊爆消息——乌兹别克斯坦正在考虑引进24架“阵风”。



▲“阵风”实在太贵了

相比于苏-30SM,大家一致认为“阵风”更加不适合乌兹别克斯坦,后者除了价格昂贵外,对维护保养的要求也更加苛刻,这对于中亚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出色的工业基础来说,是非常明显的缺点。事实上,这事也确实很快就没消息了,整个过程最大的贡献,其实是证明中亚国家有出口自然资源,冲抵战斗机货款的资格。而在这之后,一直雄心勃勃的韩国,也试图对中亚推销FA-50,但只经过短暂接触,乌兹别克斯坦就拒绝了这款带有大量美国元素的战斗机。



▲韩国这几年满世界推销FA-50

相比于上述三种选择,“枭龙”最大的特点就是性价比很高,其最新Block3版本已经迈进四代半技术标准,但之前对伊拉克和阿根廷的报价,都只有不到6000万美元。此外,作为中巴联合发展的机型,“枭龙”本身就针对沙漠环境有特殊设计,乌兹别克斯坦维护保障不会很困难。即使是“枭龙”最大的短板——战斗力偏低,对于中亚用户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枭龙”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得不到认可

“枭龙”从问世起,就希望作为一款高性价比战斗机获得国际买家认可,但迭代到Block3版本后,却一再受到二手F-16、FA-50的冲击,到目前为止进展寥寥,很多人不禁开始怀疑其出口能力。而如果乌兹别克斯坦这份订单能落地,就证明其实仍然有买家需要“枭龙”Block3这种特殊机型,大家也就不用太过悲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