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3岁时被拐卖,艰难寻子22年后发现儿子竟然是亿万富豪的养子,他们经过相认后只有短短10个月,亲生儿子却把他拉黑了?
这是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难道又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最近,寻子圈的名人“雷公”,在网上发布自己的道歉视频,说自己被亲生儿子拉黑了,一句“爸爸错了!”在网上炸开了锅。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雷公”原名雷武泽,1998年,儿子川川出生。
2001年,时年3岁的川川在湖南岳阳外婆家走亲戚时被拐,此后雷公开启了漫长艰辛的寻子之路。
悬赏25万、跑遍全国,不管多难他从未放弃寻找儿子。
终于在2023年6月,找到了儿子川川。
22年的艰难找寻,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响。
那时,全网都在为这个伟大的父亲而欢呼喝彩。
但现实的荒诞之处就在于,你永远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谁也没料到,这场美好的重逢,竟是另一场风暴的开始。
在“雷公”跟儿子川川相认10个月后,川川竟然直接让生父“雷公”去注销户口,说要彻底断绝关系,还将父亲给拉黑了!
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网友想象的“大团圆”结局。
于是,网上开始有人攻击川川,骂他是在亿万富豪养父母家生活过得太好了,忘本了,对亲生父母变得冷漠和自私了。
但,真相果真如此吗?
这其中,是不是暗含了什么隐情?
当我们扒开这对父子相处的细节时,却发现,有些事,或许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起初,川川在认亲后,对雷公的态度还是很友好的。
他会主动接父亲吃早餐,会关心家人,父子之间的温情在时隔20多年后,终于照见了曙光。

但,或许是多年的寻找,让雷公急于想要跟儿子确认亲情关系,他的补偿心理逐渐失控。
他开始频繁地向儿子“索要”亲情。
认亲之后,他明里暗里地要求儿子来看他或者他们去深圳找他。
但此时,孩子已经25岁了,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需要忙碌的工作,而雷公的到来,可能会给他带来困扰。


说真的,已经成年的孩子,即使是一手带大的,都不希望和父母在生活上过多地捆绑。
更何况川川从小就跟他们分开,除了血缘关系的存在,真实相处起来多多少少会有点尴尬。
但雷公没有想到这一点,儿子婉拒之后,他还不断地施压。
他希望能促进跟儿子的沟通交流,于是,他要求儿子看指定的书籍,要求他随时报备自己的行踪。

说实话,别说是刚找回来的孩子,就算是养在身边的孩子,这样做都让人觉得很窒息。
但雷公充耳不闻。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好多次后,儿子开始逃避跟雷公的深度沟通和交流。
但没想到,这种态度引发了雷公的严重不满。
他疯狂发信息给川川,指责他对亲生家人不够关心。
语气里充满责备,让人窒息。
“找到你之后,我们的关系一直这样,正常吗?别人家高高兴兴欢聚一堂。你总觉得你是对的,我是错的,对吗?我错在哪?”
“22年来您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祖宗日子,你认可吗?”
“您就那么忙,那么冷漠吗?”


所有的对话都以反问结束,换谁谁受得了?
川川的养父母家庭条件很好,而幸运的是,他们也把川川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精心呵护。
连雷公自己都说,20几年来,川川在养父母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过。
可能是两个家庭经济悬殊太大,欣慰,嫉恨,羡慕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充斥在雷公的心里,让他的行为逐渐偏激。
川川的亲妹妹患流感,他没有出言问候;
雷公自己动手术,川川没有做到及时的关心和陪伴。
这让他怒不可遏。
他出言指责川川:我们就那么下贱,是不是?有钱人,就那么尊贵,香火就那么香,是吗?

从这些只言片语里,不难看出,雷公想拉近跟川川的关系是真的,但这些话里充满了索取和控制的窒息感,也是真的。
而更毛骨悚然的是,大家有没有发现,雷公在跟儿子沟通的时候,一直用的是“您”。

一个父亲,在孩子面前却刻意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极低,看似是尊重孩子,实际上却让人觉得很扭曲。
一个孩子几十年没见,他的记忆和成长回忆里都没有你,对你是完全陌生的,而且两个人的三观不同,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慢慢适应和磨合。
但雷公觉得孩子就应该一开始放开怀抱拥抱他们,不然就是不孝,不然就是“想当有钱人家”的香火,这多少有点道德绑架了。
而且养父母对他也有养育之恩,这么多年的亲情和恩情,也不是他想要断就能一下子断掉的。

不止如此,其实父子两人在后续的相处中,也因为三观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当时川川被找到之后,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轰动。
“雷公”也看到了商机,注册了自媒体账号搞流量,注册了公司直播带货,他甚至想要把自己这段寻子经历拍成电影,打响知名度。
这些运作,都少不了需要川川的配合。
于是,他要求川川加一些同经历的寻子家庭成员的微信,促进交流。

但川川此时已经25岁,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对此十分反感,他不希望父亲随便把自己的微信给外人,不希望这些事扰乱他平静的生活。
他义正言辞地跟雷公交涉,不希望他这么做,但雷公始终有自己的想法和逻辑,怎么说也说不进。
川川终于忍受不了父亲的控制欲,跟他说要断绝关系之后,果断拉黑他。
然而,雷公此时还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如今的结果,他依然在抱怨买家:
天打雷劈,明天开始,打击买家!把我的崽养成这样!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认为自己有丝毫的错处。
看得出来,雷公对孩子并没有恶意,22年寻子确实也很辛苦。
但恰恰就是他的索求、他的掌控、他的爹味太重,让孩子太压抑,太窒息,才不得不斩断这段关系。
他是否想过自己做的这一切,自己规划的这一切,是不是对方想要的?
22年寻子的辛苦,孩子就一定得把你供奉着?
看完整个事件,很多网友的点评也是一针见血: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更何况,这种分离了几十年,只剩下血缘关系的父子。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以一种看似“低姿态”的样子来胁迫孩子,控制孩子,可这里面只有窒息和压力。
《为何家会伤人》里,有一句话令人震撼:
最深的情绪绑架,往往来自于家庭。
他们会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但这样只会把彼此越推越远。
你的牺牲只是你的事情,你的安排和控制也只是你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一定要强行介入和掌控另外一个人的生活,最后得到的结果只会是悲惨的。

同样是寻子,孙海洋和郭刚堂跟雷公就是一种鲜明的对比。
孙海洋找回孙卓后,一开始孙卓是不愿意回深圳的,但孙海洋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他在前期做的那些铺垫,那些声势浩大的寻子新闻,相信孙卓去网上一搜就知道,他不是被父母抛弃的,父母这么多年为了他,一直没有放弃。
但他不会在孩子面前说自己的辛苦,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这一下,孙卓的好感度就瞬间增加了。

在认亲之后,孙海洋并没有逼着他和自己回深圳,而是问他愿不愿意去湖北老家。
回湖北认亲,这是孙海洋的第二步,乡邻们盛大的欢迎场面,给足了那个时间段里的孙卓,需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他送孙卓回山东养父母那里,在送孙卓回山东的车上,孙海洋也并没有给孙卓施压。
他在等,等待孙卓向他表达回家的愿望。
果然,孙卓小心翼翼地问他如果回深圳,有没有学校可以读书。
而孙海洋给了他肯定的回答。
孙海洋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给足了孙卓安全感。
他没有不断地向孩子灌输我多么不易,我为了你牺牲了多少。
他一直在做的,就是用行动证明向孙卓证明:
你本来就是我们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们这个家有这么多优秀的成员,我是一个很有责任的父亲,我会好好保护你,给你好的成长环境。
还有寻子的郭刚堂大哥。
他骑着摩托车寻子24年,找到的时候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在另一个城市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他没有逼迫孩子一定要“回家团圆”,而是用心地维护着和孩子间的关系,等待孩子慢慢适应,一步一步重启亲情。
如今,儿子仍然定居河南,偶尔回家,父子俩关系很好,没事就会闲话家常。
这几年,他很少接受媒体的访谈,呼吁大家不要打扰儿子的生活,断绝了外界对儿子的好奇心。
这个伟大的父亲,笨拙地守护着迟到的亲情,真的让人感动。

与其说他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毋宁说他们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尊重和成全。
尊重孩子作为人的意志,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尊重这么多年的分离带来的境遇。
他们未曾用“血缘”绑架孩子的选择,而是用细小的温柔,将二十四年破碎的时光揉碎成细沙,一点点铺就儿子通往新生活的路,成全他们新的人生。
重建亲密关系就像手中攥沙子,是一个柔软而漫长的过程,一下子攥紧,手里留存的沙子就会很少,但要是慢慢地呵护着往里收,就会找到最佳位置。
这或许就是亲情最曼妙之处:
真正的爱,从不在执念的牢笼里,而在放手与成全的微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