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的“汉光”兵推不再是过去美方冷眼旁观的“观察团模式”,而是由一位退役四星上将直接“进组”,进入核心层面。要知道,艾布拉姆斯家族可是美国军事贵族。他的父亲正是著名的五星上将克雷顿·艾布拉姆斯,美军现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正是以其父命名。这位曾长期在亚洲任职的将军不仅是装甲兵出身,更是在担任驻韩美军司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对华、对朝情报经验。此次现身“汉光”,不啻于为台军兵推添了根美式“主心骨”。
然而,这根“主心骨”,更像是空心的。美国媒体《外交事务》早就承认,美军对台政策的底线,是“不直接卷入冲突”。派出退役将领,而非现役军官参与军演,正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的美式战术:既要安抚台当局,表现“力挺”的姿态,又要避免真正触碰大陆底线,更要为未来可能脱身留足余地。

实际上,这场兵推的“升级”,更像是“拉虎皮作大旗”。台当局急于展示所谓“美台同盟”,用一个退役将军的顾问头衔,包装成“协同作战雏形”的重大突破,不仅骗不了大陆,更骗不了岛内清醒的一部分人。别忘了,早在今年2月的“汉光演习”时,美军印太司令部的联五次长巴格伦也曾出现在台防务部门的内部会议中。美军这几年从“观察员”逐步向“顾问”、“参与者”转变,其实已经暴露出美国对台军事政策的多层次布局。
从“台军练兵”到“美军指导”,兵推的背后,是美台加快军事一体化的实质进程。而这种“结合”,恰恰说明台军对现代战争的恐惧与迷茫。明知靠自己难以抵御解放军的多域火力投送,只能试图抱美军大腿,试图在战前把“联合作战”写进沙盘,以图在冲突爆发时争取美军直接介入。但现实一再说明,美军更擅长的是“远程指挥”、“武器贩售”与“政治鼓动”,而不是实打实的“并肩作战”。

岛内亲绿媒体甚至把艾布拉姆斯的到访形容为“美台军事交流的高峰”,更有人幻想这是“未来协防”的预演。然而,他们似乎忘了,美军在1996年台海危机中第一反应是“后撤300海里”;在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航母照样没敢靠近演习区域。更不要说乌克兰战场,美国援助到位,顾问成群,却从未有一兵一卒越境实战。
此次兵推中的另一个亮点,是美方对M1A2T主战坦克的关注。艾布拉姆斯作为装甲兵出身,显然对这批美制坦克的使用更有发言权。但问题在于,台湾狭小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地形,根本无法让这类重型坦克发挥作用。加上解放军精准火力的覆盖能力,再坚固的钢铁怪兽也难逃“瓮中捉鳖”的命运。

美国此次操作的真正动机,其实很明确:
第一,借台湾试探解放军底线,同时加紧在印太布局。台湾不过是美国“印太战略”的一枚棋子,根本不可能成为“同盟军”。
第二,利用退役将领的“技术顾问”身份,暗中推动台军系统的美制化和北约化,为美制武器持续进驻铺路。
第三,强化“疑美论”的舆论对冲。特朗普时代以来,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不断上升。用军事合作打舆论战,是民进党当局的重要选项。
而这一切的代价,终将由台湾2300万人承担。

“联合作战”不过是台军的一厢情愿,“顾问现身”也掩盖不了现实的冰冷。当美军退役将领化身台军顾问,台当局高调宣扬“美台协防”的可能性时,解放军只需多做一件事:保持战略定力,精进实战准备。“台独”之路走到黑,就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