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弱成这样?对比中日二级驱逐舰部队技术与现状(组图)

前言:日本海上自卫队有两种驱逐舰,一种是作为主力的防空驱逐舰,一种是差一点的通用驱逐舰,曾几何时,中国海军别说作为主力的“金刚"级驱逐舰,就是看着日本那些扮演二级角色的通用驱逐舰也是羡慕嫉妒恨,现在中国海军也有两种驱逐舰,一种是作为主力的055驱逐舰,一种是差一点的052驱逐舰,同样是扮演二级角色,052驱逐舰和日本最新型的通用驱逐舰谁的技术水平更高呢?



一:

052D驱逐舰作为052C型驱逐舰的优化改进版,总体设计和布局基本与052C型驱逐舰相同,区别在052D驱逐舰上层建筑向内倾斜角度更大,机库从左侧移到中间,两侧增设了快艇舱,面积更大的相控阵雷达防护罩由弧形改为正方形,100毫米隐身舰炮换成了一座130毫米隐身舰炮,垂直发射装置由圆形六联装改为矩形八联装,052D驱逐舰的设计要求是以相控阵雷达和舰载防空能力扩展中国的海上防御纵深,为向东太平洋推进的航母护航,并依靠巡航导弹和航母舰载机来肩负起对陆打击的重任,也就是侧重防空,兼顾反潜、反舰、对陆攻击,而且吨位适中,设计建造难度低,性价比较高,仅32艘052D驱逐舰就已经使中国海军成为世界第二大水面作战力量。



相比日美主力驱逐舰,052D驱逐舰作战能力是存在明显差距的,052D驱逐舰满载排水量7000吨,美国"伯克"2A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9000吨,日本“爱宕”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10000吨,052D驱逐舰长157米、宽18米,长宽比接近9,"伯克"2A型驱逐舰长155米,宽20.4米,“爱宕”级驱逐舰165米,宽21米,长宽比接近8,舒适性上领先一个身位,排水量大了2000到3000吨,携带的燃油多,比较适合远洋航行,052D驱逐舰执行远洋任务时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较大,会影响航母战斗群的巡航时间,不过052D驱逐舰采用两台燃气轮机和两台柴油机,平时使用柴油机慢速机动时可降低燃油消耗,但会影响航母战斗群的高速机动性,而且柴油机噪音大不利于反潜,柴燃交替维护保养难度也较大,"伯克"2A型驱逐舰和“爱宕”级驱逐舰均是4台LM2500型燃气轮机,没有以上的问题。



在防空火力上,"伯克"2A型驱逐舰和“爱宕”级驱逐舰均是装备了96个发射单元,"伯克"2A型驱逐舰在标准防空模式下装载32枚"标准"3防空导弹和64枚"标准"2BLOCKIMB防空导弹,也可根据需要减少防空导弹增加战斧巡航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爱宕”级驱逐舰装载标准是74枚"标准"2BLOCKIMB防空导弹和16枚反潜导弹,而052D驱逐舰只装备了64个发射单元,标准模式下装载48枚射程"海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和16枚鹰击-18反舰导弹,"伯克"2A型驱逐舰未装备反舰导弹,“爱宕”级驱逐舰装备的2座四联装90式反舰导弹飞行速度仅0.9马赫,最大射程仅200千米,而鹰击-18反舰导弹是一型巡航段亚音速、攻击段超音速的变速导弹,射程400千米,末段飞行速度可达3马赫,突防极强,所以052D驱逐舰的反舰能力第一。



"伯克"2A型驱逐舰和“爱宕”级驱逐舰均装备了具有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宙斯盾"基线7.1作战指挥系统,“爱宕”级驱逐舰的宙斯盾"基线7.1系统删除了“战斧”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系统,不能发射“战斧“导弹,两舰的相控阵雷达系统还是老旧的ANSPY-1D(V)无源相控阵雷达系统,052D驱逐舰采用了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新一代舰艇作战指挥系统,探测能力、软、硬件兼容性、系统稳定工作时间优于"伯克"2A型驱逐舰和“爱宕”级驱逐舰,但多目标控制能力稍差,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052D驱逐舰国产化率非常高,在有源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口径上已经超过"伯克"2A型驱逐舰和“爱宕”级驱逐舰,但因为吨位原因导致的防空火力处于下风,055驱逐舰出现后,052D驱逐舰对标的不再是日美主力驱逐舰,而是次一级的驱逐舰,如美国的星座级护卫舰和日本的通用型驱逐舰。



二:

隔海相望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自冷战开始就是中国海军的主要对手,冷战期间日本海上自卫队是亚洲装备最好、技术水平最高的海上力量,主要任务是作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辅助力量,配合美国海军反潜、护航和扫雷,主要作战力量是四支“八.八”舰队,冷战时“八.八”舰队以反潜护航为主,可以得到美国航母战斗群和日本空中自卫队的空中掩护,苏联轰炸机部队也只将美国航母作攻击目标,“八.八”舰队面对的空中威胁不高,整个舰队以自卫防空为主,绝大部分驱逐舰只装备“海麻雀”点防空导弹系统,防空范围不到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十分之一,随着中国海、空军的迅速装备现代化作战飞机,日本海上自卫队防空压力越来越大,新一代的驱逐舰普遍加强了防空能力,如90年代建造的4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



在建造“金刚”级驱逐舰的同时,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建造了9艘同样配备垂直发射系统和单阵面相控阵雷达的“村雨”级和5艘“高波"级通用驱逐舰替换80年代建造的12艘“初雪”和8艘“朝雾”型驱逐舰,“金刚”级驱逐舰通常处于“八.八”舰队战斗队形的中央位置提供全空域监视和引导交战,用舰上装备的74枚“标准”SM-2ER导弹对付73千米范围内的14~16个空中目标,通用驱逐舰通常处于舰群边缘,用“海麻雀”导弹承担一个方向的防御,但“初雪”、“朝雾”型驱逐舰对空火力弱,导致“八.八”舰队防空火力强度和密度不到美国航母战斗群的1/4,16枚反舰导弹就足以饱和其防御能力,“村雨”级驱逐舰安装了16单元MK48重直发射系统,火力比“朝雾”级驱逐舰提高了一倍,“村雨”级升级版的“高波"级驱逐舰则安装了32个通用性更好的MK41发射单元。



21世纪初,海上自卫队的编制体制进行了大调整,保持了几十年的“八八舰队”编制分成两个模块,一个模块以1艘直升机驱逐舰、1艘防空驱逐舰和2艘通用型驱逐舰组成反潜编队,另一个模块是以1艘防空驱逐舰和2至3艘通用型驱逐舰组成反导编队,只是防空驱逐舰在执行反导拦截时就无法同时为编队提供防空保护,美军的“全盾化"驱逐舰队防空反导两不耽误,日本没这么多钱,只能建造4艘防空能力介于点防御和区域防御之间的“秋月”通用驱逐舰,每艘造价也高达749.72亿日元,同时海上自卫队又在“秋月”级基础上研发“朝日”号驱逐舰,该舰采用与“秋月”级相同的5100吨舰体,性能也没有太大差异,只是“秋月”级雷达分散布置方式舰桥和机库上方,“朝日”号集中布置在舰桥下方。



从“初雪”级、“朝雾”级、“村雨”级、“高波”级、“秋月"级到“朝日”级,日本通用驱逐舰都是采用“引进主系统加少量自研装备的“短平快”发展模式,每一级舰都强调与上一级舰的总体继承性,“秋月”级是在“高波”级基础上设计的,二者舰长一样,但FCS-3A使重心升高,为提高抗倾覆性排水量加了350吨,“秋月”级和“高波”级一样安装了32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其中16单元装填标准2远程导弹,另外16单元采用“一坑四弹"方式装填64枚“海麻雀”舰空导弹,最大射程只有50千米,“朝日”级舰体和“秋月”级一样,同样配备32单元Mk41垂直发射装置,其中16单元装填“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另外16单元采用“一坑四弹"方式装填64枚”海麻雀”舰空导弹,另外,一座“密集阵”6管20毫米近防炮,两座四联装90式反舰导弹则是所有日本通用型驱逐舰的标配。



“秋月"级设计时曾考虑配备SPY-IF(V)相控阵雷达,但因848亿日元的造价预算被国会砍成了749.72亿日元,只好选择了为“日向”级驱逐舰研制的FCS-3A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1.6x1.6米,有1600个氮化镓TR模块,FCS-3A是C波段雷达,选择这个波段是为了精度,但探测距离只有200千米,这个探测距离对于采用氮化镓TR模块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来说非常差,基本只相当054A护卫舰的“海鹰-5"三坐标雷达,C波段雷达因没有火控功能,只好在每块天线阵面旁边加一块小的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为舰空导弹提供照射,可同时导引16枚“海麻雀"导弹,这个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从F-2战斗机的J-APG-1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展而来,“朝日” 级配备还是更简化的OPY-1A 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完全不是052D驱逐舰的364相控阵雷达的对手。



三:

052D驱逐舰的346A有源相控阵雷达是052C型驱逐舰的364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升级版,364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电子工业部14所在1995年为052C型导弹驱逐舰研制,当时因红旗-9导弹信标信号弱的接收问题陷入了没完没了的论证,海军决定引进“里夫”舰空导弹系统,但“里夫”系统的背靠背相控阵雷达靠水平旋转来获取数据,数据率低,无法与多目标交战,远不如AN/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当时中国军费有限,一旦引进自研的雷达就没希望了,关键时刻14所提出115方案,将C波段应答天线扩大2.7倍,解决了接收问题,终于正式确定型号为H/LJG346舰载相控阵雷达,346舰载相控阵雷达原方案是4768个T/R组件,14所通过努力将T/R组件的长度由45厘米减到了40厘米,组件结构材料也改用了更轻的材料,将T/R组件数目增加到5000个。



增加后雷达信号功率增加,化解了因为红旗-9导弹反射截面积特别小,为了跟踪红旗-9导弹占用太多雷达资源而牺牲了搜索距离的问题,搜索距离增加到400千米,,2001年样机连续10次在试验中击中目标,2003年配置于“毕升”号试验舰上进行测试,2003年首先装上“兰州”号052C型驱逐舰,中国海军由此进入了“盾舰”时代,相比AN/SPY-1D雷达的无源相控阵体制,346相控阵雷达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大幅度缩小体积重量,发射/接收射频信号损耗更小,探测距离更远,最重要的是红旗-9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寻的制导,不需要火控照射雷达,而AN/SPY-1DS波段雷达精度不够为标准2导弹的半主动雷达提供末端照射,只能安装3部SPG-62X(])波段火控照射雷达,每部能按顺序分时照射4个目标,全舰共有12个火力通道。



SPG-62火控雷达对于0.1米的目标跟踪距离不超过26千米,拦截低空来袭目标时打时间差的能力会急剧下降,火力通道会降至不到6个,346相控阵雷达解决方式是创造性地在主阵面边上加上一个C波段应答天线提供中段修正指令,可以采用间断连续波的方式在多个目标之间频繁转移波束,后端系统可以同时指挥部分模块对对多枚导弹进行中段指令修正,这一点是机械旋转的SPG-62火控雷达和只有一个发射机的无源相控阵体制不可能办到的,只是346雷达阵面采用回流通风方式冷却,万一战时被打个窟窿就彻底破坏风道,雷达就会因过热停止工作,346A雷达则改为冷却效果更好的液冷,不带需要加大静压通风风力而鼓起来的天线罩了,所以346A雷达与346雷达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天线罩。



天线阵面骨架本身重3.5吨,铝质蜂窝板骨架重量1.25吨,四面阵位置也比052C驱逐舰高,与346雷达相比面积增加了20%,T/R组件增加到5700个,原先在天线罩内的应答天线改在阵面天线的上方,尺寸进一步增加到1平方米以上,垂直发射单元从48个增加到64个,这是一种尺寸比美国Mk57垂直发射系统还大的通用、冷热共用舰载垂直发射装置,除了能够发射“海红旗"9防空导弹,还能发射更新海红旗-26远程舰空导弹,这种导弹是在红旗-16舰空导弹尾部串联一个大型可分离助推器,基本性能与美国“标准”—6远程舰空导弹相当,还能发射射程在1500-2500千米之间的巡航导弹与射程在1500以上的鹰击21反舰导弹,对空、对舰(地)的攻击能力碾压日本所有驱逐舰,052D导弹驱遂舰还装了一座1130近防炮和一座21联红旗近程防空导弹,抗击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能力是日本驱逐舰的22倍。



四:结语

总体而言,日本的通用驱逐舰火力仅相当中国海军的054A护卫舰,只是吨位稍大,航速略高,中国海军仅054A护卫舰达就40艘,052D驱逐舰至今已服役28艘,目前还有多艘正在建造中,预计2025年还会服役4艘,而日本的通用驱逐舰就2艘“朝日” 级,4艘“秋月"级较新,90年代开始建造的“村雨"级、“高波”级已经很老了,但没有替代计划,到2030年,日本的用于远海作战的通用驱逐舰会越来越少,更多是只有3900吨,以近海作战和岛屿防卫为主要任务的的最上级护卫舰,仅仅不到20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不知不觉间就超过了水面舰艇部队仅次于美国海军的海上自卫队,不但在驱逐舰数量上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质量上也变得遥遥领先,90年代看着日本军舰流口水的军迷们终于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