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事儿的由头是懂王自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以来,美国出现了历史上极其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即美股、美债和美元持续暴跌到11日。中途,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破4.5%,美元指数创新冠疫情以来新低。
大部分人可能更关心美股,但这次的风波告诉世界,美债才是美国金融体系运转的核心。
14日,美国前财长耶伦表示,中国你可千万不能卖美债啊!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又说,美联储正面临50多年来从未遇过的情况。
所以,美债抛售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可能导致美元崩溃?我会在这篇文章里,尽量用说人话的方式,帮大家捋清美债与美元的相关逻辑。

壹
要弄清美债和美元的关系,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美元是怎么发行的。
在很多人眼里,美国财政部好像只需要给美联储打个电话,说给我印一万亿美元,然后财政部发行一万亿国债,美联储打开核动力印钞机,把美元印出来,再发给美国人民,就完成了发行。
但这种想法,其实不符合金融学常识。
首先,钱,或者说货币,它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钱是银行印出来的,所以银行最富有。
但其实,银行只是拥有这张纸,而这张纸所代表的真实财富,属于人民,属于萌妹和大家。
假设勤劳的萌妹卖了一天蛋烘糕,赚了十个银元,去银行换成一张价值十银元的银票,那么,这十个银元就是银行的资产,而这张银票是银行给萌妹的欠条。
因此,货币的本质,就是银行欠大家的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一栏是印出来的纸币,而资产一栏就是抵押物。
过去,抵押物通常是黄金、白银,现在可以是债券、外汇等等。
抵押物是货币信用的根本保障。如果脱离抵押物滥发纸币,后果就是纸币变冥币,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假设萌妹美滋滋地用那张价值十银元的银票,去银行换银元,发现只能换两个银元,那么它就贬值了80%。其他人看到萌妹的惨状,纷纷到银行换回银元,银行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银元,就会发生挤兑这种金融恐怖故事。
在了解货币发行的底层逻辑后,就很好理解美债和美元的关系了。
每个国家经济结构不同,央行的底层资产也不同。
以央妈来说,由于我们是一个贸易顺差国,有大量外汇储备,所以央妈的资产中,50%以上是外汇,约30%是国内信贷,国债只占5%不到,此外还有少量黄金等资产。
外汇储备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人民币的抵押物,这部分钱叫“外汇占款”。
假设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7:1,那么企业每到银行结汇1美元,央妈就会印7元人民币投放到市场中,并在资产负债表上记录1美元资产和7人民币负债。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们赚的外汇太多(不是凡尔赛),如果印出来的人民币都冲进市场的话,通胀可能会爆炸。
所以,央妈会通过存款准备金、央行票据等手段,把这些钱“锁住”,从而控制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
存款准备金,其实就是央妈强制商业银行上缴“押金”,比如每100块钱上缴5块,那么市面上流通的钱就会变少。
央行票据,就是央妈向商业银行打个欠条,说,借我一个亿,半年后还你。那么这半年之内,市面上就会少流通一亿人民币。
我们再来看美联储的家底。
截至2024年6月,美联储的全部家底约为7.2万亿美元,其中美债为4.8万亿美元,占比67%;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一种机构债券),价值2.3万亿美元,占比32%;还有(对外宣称的)8100吨黄金等资产。
美债占据了美联储家底的大半部分,因此,它就是美元最重要的抵押物。
美联储资产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结构,是因为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没有什么外汇储备,国库里的黄金也远远满足不了美元发行需要,美债渐渐成为抵押物。
做个小结:美债和美元是一对连体婴,如果美债崩了,美元也会崩。
贰
那么,美债凭什么可以成为美元的抵押物?
从19世纪末一直到1971年,美元都以黄金为锚。为什么美国后来抛弃了黄金,让美债上位呢?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美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作为美元的支撑。但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下降到只占世界储备的20%多,如果再以黄金为抵押物,美元必崩,因此尼克松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
成为下一个抵押物的,不是石油(石油只是维护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手段),而是美债。
这一新的美元体系的总设计师,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真正策划者——尼克松的财政部副部长保罗·沃尔克。
沃尔克的“灵感”来自于他的老师罗萨。罗萨曾担任肯尼迪的财政部副部长,他最著名的观点是,鉴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元应该成为世界货币。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萨就提出,美国政府应该发行债券,用高利率吸引欧洲人用美元来购买美债,这样他们就不会争相来兑换黄金了。
这种债务货币化的思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政府有偿债能力,完全可以靠借债推动经济。
红军就发过公债,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由于信用良好,当时各根据地的货币购买力是强于国民党法币的,它们也成为我党最后走向胜利的金融保障。
而1960年的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份额的40%,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第一大国、黄金储备第一大国。巨大的实体经济财富,确保了它拥有强大的偿债能力和印钞的底气,因此罗萨的思想也符合当时美国的生产力实际。
沃尔克在1979年成为美联储主席后,将罗萨的思想发扬光大,不仅让其它国家买美债,而且着手推动美联储通过买卖国债,投放和回流美元。
自此,美债逐渐成为美元的隐性抵押物。
之所以说“隐形”,是因为美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美联储必须持有哪种资产。
根据《联邦储备法》第14条,美联储可持有的资产类型,包括国债、MBS以及符合特定条件的其它债券。美债“可以”是抵押物,而不是“必须”。
但是,在沃尔克的美元-美债设计框架下,美债的买家越来越多,信用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在事实上成为美元之锚,美元也注定成为世界货币。
不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也要付出“代价”,那就是美国必须向世界输出美元,从而变成一个贸易逆差国和消费大国,制造业也由此开始外流。
1971年是美国二战后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之年,也是美国制造业开始下滑之年。
1980年沃尔克当上美联储主席后,美国的逆差开始爆炸性增长,制造业外流加剧。到了21世纪,全球化加深了世界贸易往来,需要更多更多的美元,美国的逆差也随之急剧扩大。
那么,美国吃亏了吗?并没有。
由于美联储能够通过加息和降息,人为地加强或降低美债吸引力,从而控制全球美元的流动,不仅转嫁了国内危机成本,也可以从中割一波韭菜。
美国发生通胀时,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债收益率上升,全球资本回流到美国,购买无风险且高收益的美债。
由于外资撤离和汇率波动会掏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它们是不可能抠出外汇来购买这批高收益美债的,反而会因为资本外流,导致经济衰退。
等美国逐渐控制了通胀,别国资产跌到底部,美联储又开启降息周期,美债收益率下降。
此时,美国政府趁机大量发行长期和超长期美债,提前锁定低利率,这些美债转化成大量廉价美元,涌进发展中国家“抄底”。
在降息周期,大家看似赚到了很多美元,但并不会把美元闲置,而是又回头去买美债,尽管这时候美债收益率已经低得感人了,但总比现金强。
比如在2008年至2014年降息周期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低跌到了1.8%,美国却趁机发了1.8万亿30年国债和7.5万亿10年期国债,其中,4.8亿的超低息长期美债,被海外买家吃下。
再到下一轮加息周期,如果一些国家手头紧,被迫出售美债,还得补上息差来“亏本”卖掉。
因此,美债收益率高时,大家手里没多余的美元来买。等大家手里有美元了,美债收益率又变低了。
我在这一部分,讲述了美元如何凭借美债建立货币霸权,当你了解美元霸权是怎么来的,你也就能预测美元霸权的未来。
叁
那么,美债的信用,是否真的如此可靠?
虽然美国靠发债印出去大量美元,但也能够通过加息,让美元大量回流。如果后面几届政府也能像克林顿那样认真开源节流,美债信用其实可以维持,美国政府也可以不断发新债还旧债,来给美国经济和美元续命。
美债信用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美国难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由于2001年后,美国政府花钱实在太狠了(详见《美国国债史》),而且花出去的钱没有发展生产力,只是养肥了金融复合体和军工复合体,对税收贡献最大的中产人群财富缩水、人数萎缩,他们怀念过去的日子,以为是全球化和中国把他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成为了MAGA。
虽然个税基础被严重削弱,但美国还是不愿意对公司富豪征税,大公司对美国税收的贡献,和它们庞大的经济体量相比毫不对称。
由于开源节流屡屡挫败,美国财政赤字越来越高,国债越堆越高,大家都开始担心美国还不起钱。
美债信用下降的原因之二,是滥用金融制裁。
美债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部分,大家购买美债,就是看中它的流通性和安全性,但美国时不时就翻脸不认人,冻结别人的外汇储备,或者威胁把别人踢出SWIFT系统,俄罗斯、伊朗,以及1950年的新中国,都被美国冻结过外汇。
这种制裁方式虽然一时产生了效果,却损害了美债的信用。最后,导致各国默默签订双边货币协议,建立自己的结算系统,绕过SWIFT。
这样一来,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下降,而没有足够的美元流入美债市场,美债价格就会下跌,提高美国的发债成本,可能无法再继续发新债还旧债,最后引爆债务危机。
美债信用下降的原因之三,是很多国家确实承受不住美联储的暴力加息。
美联储加息和降息的操作,引爆1980年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很多国家十年财富一朝归零,不想再被套路了,于是开始实行外汇管制、强制结汇,阻断美元回流。
美债信用下降的原因之四,是美债越来越脱离它曾经的信用基础,即美国实体经济的繁荣和健康,越发依赖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降低债务负担。
美联储虽然宣称独立,但经常和美国财政部、对冲基金联手,哄抬美债价格,制造美债紧俏的假象。其他国家又不傻,看得出美国财政的虚弱。
于是,从2011年之后,各国央行开始偷偷抛美债。
央妈从2015年以来抛售了约5000亿美债,日本央行顶着美国的巨大压力,在2022年之后抛了2000多亿,俄罗斯从2018年开始清零美债,抛了1700多亿。
2011年,海外买家占美债买家的一半,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至四分之一不到,大部分美债是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自己持有。
目前美债的海外买家,主要包括日本(1万亿)、中国(7600亿)、英国(7000亿)、卢森堡(4000亿)等国家的央行,共持有约3.5万亿美债。
注意,由于英国和卢森堡是资本白手套,因此它们的美债,不一定是它们自己持有的,更多是其它国家的外汇备用小号。
看出来了吗?美债真正的海外买家,都是“万恶的顺差国”。
这不是什么阴谋,而是由美债-美元的生态系统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对美顺差越大,赚到的美元越多,就会购买更多美债。
但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美债信用遇到了比较大的问题,债务危机,成了一颗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爆炸的核弹,让买家望而却步。
特朗普引起的关税战,可能会引爆这颗核弹。
肆
在解释美元和美债循环的底层逻辑后,我们再来看这次的美债暴跌事件。
无论特朗普是想多收关税来挣钱,还是通过结束俄乌冲突、各种“退群”以及政府机构大裁员来省钱,出发点都是挽救美债的信用。
但关税战一打,美国就会面临通胀和经济衰退,税收必然会减少。同时,特朗普又要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这些操作明显自相矛盾,就像关上了一个水龙头,又打开了五个水龙头。
加上朝令夕改,对美债的海外买家棍棒威胁,往届政府还知道打两巴掌给个甜枣,现在光给巴掌,谁受得了呢?
于是,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后,美股三大指数应声下跌,虽然白宫的投诉和谩骂电话都被打爆了,但懂王及其幕僚表示,别慌,只是技术性调整。
按照特朗普的剧本,第一步先是戳破股市泡沫,引发美股震荡,他和幕僚亲信们搞搞波段交易,捞点钱。
第二步,从美股“跑路”的这部分钱,回流到美债避险,从而推高美债价格,降低美债收益率。
为什么美债价格和美债收益率成反比呢?
打个比方,假设一张面值100美元的美债,固定年利率5%,即5元。现在花90块就能买到,但利息是提前约定好的,不会变,那么实际收益率=(5÷90)×100%=5.56%,是不是实时收益率就上升啦?
第三步,发行国债。美债收益率被拉下来,而新发行的美债会以此为基础制定利率,每年能省下一大笔利息。
10年期美债利率按照现在的4.4%计算,10万亿国债要给4400亿利息,但如果能降到3%,那么只需付3000亿利息,立省1400亿。
特朗普多么会持家啊,马斯克哼哧哼哧干三个月也才省了1300亿,还是特朗普一句劳资就要加关税的威力大。
第四步,全世界因为关税威迫,被迫购买新发行的美债,保障美债过渡。
目前美债规模超过36万亿美元,光是一年的利息就要花1万亿以上。
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有2.9万亿美债于5、6月份到期,(市面上也有说6.5万亿,但可能不对),美国财政部的现金账户只剩3100亿美元,必须继续发新债,才能补上这个烂疮。
然而现实很打脸,此举直接引发了“股债汇”三杀。特朗普的金主阿克曼,美国现任财长贝森特,都在疯狂劝特朗普别玩过头了。
CNN发了一个题目为《债券市场表现异常 吓坏了特朗普》的文章,说两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4月9日早上还没打算暂缓关税,是贝森特劝住了他,给出的理由是老大,美债可不能崩啊!
特朗普缓刑后,美股一度支棱了一天,但美债依然被无情抛售。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各国对关税战积攒已久的悲观情绪,因为解放日的那场宣布而瞬间决堤。
从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日本、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就在减持美债了,但可惜新一届的美国班子,似乎并没有捕捉到这种情绪,或者认为用胁迫的方式就能挽救美债。
本来,美国的盟友以及其它贸易伙伴,比如印度、越南等都还保持着一丝侥幸,但这次的关税力度远超预期,它们的希望也落空了。
这种听起来就离谱的关税战打法,实际上根本没有给其它国家,尤其是美债的买家留下谈判余地,中国必然会予以反击,而世界经济也会遭受重大冲击。
市场对美国发生严重通胀的预期越发强烈,资本从美国流向了黄金和欧元。
其次,某些玩家要给懂王一个下马威。
美国人把这种行为叫做“债券义勇军”(Bond Vigilantes),也就是说,市场通过抛售债券,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你再这样乱搞,我就引爆债务危机。
那么,在这次美债抛售潮中,谁会干这个事情呢?
美国有人说,肯定是东大!但其实,中国希望刺激出口,抛售美债会让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因此没有什么动机去干这个事。
从目前各方消息来看,大概率是日本干的。
据日媒报道,日本金融分析人士结合了抛售日当天日、美两国国债的交易情况,认为日本机构抛售美债的可能性非常大。
4月17日是日美两国政府会谈的日子,石破茂在会谈前突然变得十分强硬,说不会做出重大让步,也不急于达成协议。日本在野党议员提议,应使用美债作为谈判工具,向美国施压。
总之,无论是谁在抛美债,大规模的抛售导致很多对冲基金爆仓,造成了美债剧烈下跌。
最后,也是最极端的一种情况,那就是大家认为,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终局之战会提前到来。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说,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导致比1971年货币体系崩溃或者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后果。
达利欧对历史上帝国的债务周期进行过深入研究,他非常了解美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成功预测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他的看法,代表了美国精英中有识之士的看法。
所谓“更严重的后果”,就是现存的美元生态系统崩溃,造成全球经济大衰退,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像1929—1933年大萧条引发二战那样。
为什么可能发生这种事?
前面说过,各国购买美债的底层逻辑,是因为大家被绑在一条船上,需要美元提供流动性,所以不得不接盘美债。
同时,顺差国才是美债真正的海外买家。消灭贸易逆差,就是消灭美债的海外买方市场,等同于自毁美元的根基。
特朗普上来就对顺差国拳打脚踢,确实满足他的爱国心和虚荣心了。但问题这么一搞,谁来接盘新发行的美债呢?是被征收245%关税的东大,还是被威胁征收24%关税的日本,还是被威胁征收20%关税的欧盟?
本来,美债是各国的外汇资产,就算被割一下,大家也秉持着“凑合过吧,还能离了咋地”的心态,为美债的信用买单。但在极端情况下,一些国家被逼急了,不仅不愿意购买美债,甚至会抛售美债。
如果外国投资者把3.5万亿美债抛完,全球对冲基金爆仓,美债防线会决堤。
随之而来的会是全球通胀爆炸、经济衰退、美元秩序解体,世界迎来一轮痛苦的大洗牌。
美国贸易逆差归零之日,就是美元霸权土崩瓦解之时。
因为大家手里没有多余的美元盈余,也就不具备接盘美债的动机和能力,美国政府借债印钱的游戏将宣告结束。
随着美国国力的相对下降,美债和美元地位的相对下降只是必然趋势。
因为不管是黄金、白银还是美债,本质上都是抵押物。但是,抵押物也不是财富本身,只是衡量财富的手段而已。
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是劳动价值,是生产力水平。
对于财富的本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劳动是一切商品的真实价格,世间一切财富,本质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
终局之战结束后,新的秩序会建立起来。
届时,美国会重新构建一个美元生态圈,很可能把比特币啥的写进《联邦储备法》,作为美元的抵押资产,来补充甚至代替美债。
而中国可以像建国初期那样,把人民币和生产力挂钩。
人民币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独立自主的主权货币,不和一切外国货币挂钩,而是和社会财富挂钩。
1950年时,陈云就以全国的米、棉等战略物资数量,计算人民币的流通数量,最后成功治理了国民党在上海留下的恶性通胀。
只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们需要利用外资来发展自身,需要加入WTO这个建立在美元生态基础之上的俱乐部,人民币才会部分地和美元挂钩。
假如中美脱钩,人民币可以和真实生产力挂钩。比如,和发电量挂钩。中国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相当。
人民币,就去做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