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了一句话:
“谁拥有黄金,谁就能制定规则。”
就是这么一句话,金价再度疯涨。
现货黄金应声高开,每盎司突破3380美元,与此同时,美元指数暴跌,自2022年4月以来首次跌破99的关口。
高盛预测,今年年底金价可能涨到3700美元/盎司。如果遇到极端情况,可能会涨到4200美元的高位。
在金价走高的背景下,几个现象挺有意思的。
今天就拿出来,和大家聊一聊:

比黄金更珍贵的铂金,完全涨不过黄金
小时候,铂金价格是黄金的2倍以上。
现在,黄金的价格是铂金的3.5倍。

还记得十多年前,大家常说:
“铂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黄金的三十分之一,比黄金更稀缺,像真爱一样罕见。”
所以那会儿年轻人但凡有择偶需求,都会去买铂金首饰,以此寓意爱情的珍贵。
2008年,一克铂金首饰的价格高达600元,一克黄金饰品才180元。
只不过,现在完全倒过来了。
08年金融危机之后,铂金价格长期走低。你在十年前买的铂金首饰,今天拿出来打对折卖,都不一定有人接盘。
因为销售业绩不佳,部分铂金首饰经销商甚至选择退出市场。

而另一边,金饰却涨得头晕目眩,突破了千元大关。
即便这样,还有好多人去定投金条,买买买。
那么问题来了,铂金为什么“不值钱”?
核心原因在于,它不仅是贵金属,更是一种工业金属,其价格深受工业发展周期影响。
铂金以前多用于汽车工业,用来制备油车尾气处理催化剂。
现在各国都在发展电车,对油车的需求降低了,对铂金的需求也相应减少了。
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发现钯金可以替代铂金发挥尾气处理的功能,这样又挤掉了铂金的部分需求量。
前几年,科学家为铂金找到了两条新出路,一条是用于氢能产业,另一条是用于癌症诊疗。但这两块新技术的商业化都需要时间,相关产业没能显著提振市场对于铂金的需求,所以铂金的价格也没有像预期中那样重回巅峰。
上面说了需求端,下面再看供给侧。
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铂金生产国,他们国家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明显影响铂金价格。
历史上,每次铂金价格走高,几乎都是因为南非的矿场出了bug。
比如,2008年,南非电力中断影响矿山运作,铂金价格瞬间冲高。

还有每次南非工人大罢工,都会重创全球铂金供应链,刺激铂金涨价。

可眼下南非没有类似的问题出现。
2024年,南非和俄罗斯的矿山产能都高于预期,全球矿产铂金供应量同比增长了3%。
一边是需求萎缩,另一边是供给放大。
这种情况下,铂金是不可能涨价的。

劳力士的大金表快比金条便宜了
以前,劳力士和黄金都被中产阶级视为“硬通货”。
现在,有人发现劳力士腕表里的金子快比这只手表更值钱了。
用116508型号迪通拿看了一下还真是这样。
这只表大约218克,公价25.66万元,每克单价约为1177元,就比黄金饰品的克价高了一点点。
考虑到这只表用的是18k金,去掉机芯,含金量大约150克。
也就是说,这只金迪,光里面的黄金就值11.4万。
再拿其他系列对比一下,会发现一个更刺激的事实,那就是劳力士的保值增值能力已经明显追不上黄金了。
WatchCharts的数据告诉我们:
去年一整年,劳力士在二手市场的平均价格一直在下滑。
迪通拿系列全线、Pearlmaster女士腕表系列全线的平均二手价较一年以前分别下跌了8.8%和9%。
只有金表略有增值。

对比下黄金的走势:
2023年,涨13.16%;
2024年,涨27.23%。
高下立判。
于是,有点闲钱的网友们有了新的纠结点:
“该买金劳呢,还是金条呢?”


知乎安静了
记得2021年那会儿,知乎上好多人都在讨论“钻戒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有时候是,自称男生的网友站出来诉苦说:
“女朋友非要买钻戒。不想交这么明显的智商税,我该怎么办?”

有时候是女性立场的网友,跑出来发帖控诉:
“男朋友说钻石不保值,不给我买,我该怎么回应?”

评论区常常撕得血花飞溅。
双标、凡尔赛、性别对立、精神胜利等等互联网常见话术总会在帖子底下掀起滔天巨浪。


现在,这个话题彻底过气了。
因为年轻人对恋爱、结婚越来越无感。
钻戒什么的,更是无所谓了。

如果非要结婚的话,每一个过来人大概都会诚恳地建议他们:
“婚礼从简,钻戒免了,把钱省下来买黄金吧。”

毕竟,人工造钻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地球上可以出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钻石。
可黄金的总量却是固定的,能开采的大概只有27万吨,分给全球80亿人,每人大概也就分到30克左右,因此多买一点是一点。

经历过民国的老人家常说两句话。
一句叫:“乱世买黄金,盛世买古董。”
还有一句叫:“养金前日,用金一时。”
前一句说明买黄金有助于规避风险,帮你在乱世里苟下去。
后一句告诉你,这玩意儿更适合长期投资,而非短期套现,必要时能救命。
这些朴素的生活哲理放到当下,同样能解释金价暴涨的内在机理。

由于黄金储量有限,不由任何国家发行,没有主权信用风险,更不受单一国家经济或政治变动的影响,因此它是公认的避险资,也是极端状况下,维持贸易的最后手段。
只要世界上出现战争、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等情况,各国的大资小资还有普通老百姓,就会不约而同地去买黄金,以此提升安全感。
个人追求避险,官方也一样。
但凡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世界霸主”美国的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各国央行就会配置黄金,以此对冲风险,也减少自身对于美元的依附,避免被美国内部的政治经济风险外溢殃及。

一般来说,黄金价格同美国实际利率、美元汇率指数都呈负相关。
美国实际利率跌则金价上涨,实际利率涨则金价下跌。
美元汇率走强则黄金走弱,美元走弱则黄金强势。
这件事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当大家不看好美国、美元和美债的时候,黄金就成了香饽饽。

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美债是“无风险资产”,不仅可以当作货币锚,还能给持有者提供利息收益。而黄金是零利率资产,你买根金条放在身边,没人给你利息,只有在金价上升的时候,你才能获得正向收益。
宁可要无息的黄金,也不要低息的“无风险”美债,可见市场对美国的信心崩解到了何种程度。

这波危机意识可以追溯到2022年。
那年,欧美通胀高企,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斯里兰卡、土耳其、埃及、阿根廷等国家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也让各大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了,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割他们韭菜的金融武器。

(每一次美元潮汐,都会让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那些体量小的国家很难受。)
也是在那一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冻结了俄罗斯所有的境外资产,还把它踢出了SWIFT。
俄罗斯买的所谓“无风险”美债,当然也要不回来了。
这件事让很多国家意识到自己手里拿的美元美债都可以成为美国制裁自己的工具,美元武器化已经是张明牌了。
于是,越来越多国家高频率地提到“去美元化”,加大黄金储备,以此回避长臂管辖、稳定货币汇率和本国的金融体系。
金砖国家还在研究发行一款共同货币用于贸易结算,这款共同货币将绕过美元,直接锚定黄金或其他大宗商品。
2022年,全球央行购买的黄金比过去55年中的任何一年都多。
2023年,全球各央行的净黄金购买总额达到1037吨。
2024 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同样超过1000吨。

如今美国发动贸易战,白宫里的当家人比奶牛猫还阴晴不定,大家的避险情绪和“去美元”的决心就更坚定了。
如果特朗普执意要制造业回流美国,那就意味着二战以来形成的“强美元”格局将走向终点,“弱美元”是大势所趋。
而按照“特里芬悖论”,在“弱美元”的状态下,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体系会慢慢瓦解,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和全球贸易体系注定难以长期存续。

这样的态势让世界不再信仰美元资产。
过去,很多国家把美国国债作为资产定价的锚,所有其他资产价格的收益率都根据锚的变化上下波动。
现在显然需要找新的锚。
看来看去,只有黄金最合适了。
因为这是大家都认可的资产,购买力稳定,不会超发,不用为某个国家的行为背书,也不会被某个特定的国家控制。

前几天正好刷到个视频,某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说:
“黄金,已经遇到了百年未有的大机遇。”
这个“机遇”要是变化得极端一些,全球可能倒退回金本位。
到了那一天,全球所有经济体欠下的159万亿美元债务,将由21万吨黄金支撑。
也就是说,每盎司黄金将支撑起2.4万美元的货币。
黄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王者归来。
事情真发展到那一步,其实挺可怕的。
届时,我们将为手里升值的金条而笑呢?
还是会为急剧变化的时局哭泣呢?
“没有人一生都是春天。”
黄金和我们,注定都会在大变局中沉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