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为戏剧化的是,有网友通过公开的信息推测,我方战机在转场途中,曾“擦肩而过”正在红海海域活动的美军“杜鲁门”号航母编队。这不是简单的“互访交流”,而是一场政治、军事、外交多重意义交织的大动作。

▲埃及方面公开的此次联合军演合照
这次行动最让人震撼的,是中国空军表现出来的跨洲远程兵力投送能力。此次联合演习中,歼-10C战机不是空运,而是直接“飞过去”的。在运油-20的伴飞支援下,歼-10C完成多次空中加油,成功抵达埃及。这种规模的跨洲部署,在世界空军体系中都算得上是高难度操作,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大国空军有过类似动作。
而作为我国国产三代半战机的代表,歼-10C不仅具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能力,还有传言称在这次演习中还挂载了PL-15中距导弹和干扰吊舱,明显是模拟高强度作战态势。此举,不只是“演练”,更是在实战条件下检验我军“空转+空运”的全流程部署能力。

▲歼-10S双座机
中埃之间的军事互动近年来显著升温。埃及是中东军事强国之一,长期以来装备了美国F-16、法国“阵风”、俄罗斯米格-29等多国战机,但真正能“系统作战”的平台并不多,战术融合、指挥协调也是一大短板。而中国此次派出的歼-10C、空警-500、运油-20组合,正是空军体系化作战的代表。
据悉,此次联训中埃方派出米格-29M/M2参训,中方派出歼-10S双座机,疑似就是为了让埃方飞行员“亲身体验”。再结合早前传出埃及将采购40架歼-10CE的消息,如今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联训将让埃及空军近距离观察歼-10C的实战表现,也为未来军贸合作提供真实的决策参考。
更何况,相比西方武器动辄附带“使用限制”和“政治条款”,中国武器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不附带政治条件”,这对奉行多元军事采购战略的埃及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根据网上公开的信息显示,中国空军编队横跨红海时,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就在下方
根据央视公开画面和网上公开的航迹信息系统推测,我军战机在飞往埃及途中,很可能“掠过”了正在红海执行任务的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上空。虽然没有公布确切距离,但中美军机“同框”的可能性几乎是板上钉钉。而且说不定,我方空警-500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有可能对美军航母进行了雷达照射或电子侦察。如果这一推测属实,那么这次“擦肩而过”,无异于一次高调的战略宣示:中国空军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全球热点区域展现军事存在。这不只是一次联演,更是一记“敲山震虎”。
埃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军力规模,更在于其地缘战略地位。西接利比亚,东临以色列,控制着苏伊士运河,握着红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如果说伊朗是美国和以色列的“硬对手”,那么埃及就是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潜在对手”。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通过军援和武器绑定埃及空军,如今,中国突然空降“全家桶”,从战斗机到预警机,从运输机到加油机一应俱全,无疑是“另起炉灶”的强烈信号。对以色列而言,这意味着其战略安全空间正在遭遇压缩。对美国而言,则是中方在传统美军“势力范围”投下一颗“空中棋子”。

▲“文明之鹰-2025”中埃空军联合军演
此次“文明之鹰-2025”不仅是中埃空军的首次联合训练,也是中国空军“走出去”战略的一次关键落子。过去几年,中国空军多次与巴基斯坦、泰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双边联演,但多数在亚洲腹地或近海周边进行。而此次跨越欧亚大陆、登陆非洲大陆的实兵对抗,无疑标志着中国空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实质性的影响力建设。
从实战化训练角度来看,这场联合军演不仅演练了超视距打击、电子战对抗、空中加油等高难课目,更在“混编协同”上展现出高度成熟的体系化能力——这种作战模式,正是现代空中战场的核心逻辑。
中国空军这次跨洲演训,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解放军空军“能来、能战、能胜”的综合能力,更向中东和非洲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中心,也正成为全球安全构架中的一股稳定力量。未来,随着装备升级、训练深化,中国空军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留下自己的航迹线。

▲央视公开的画面,运油-20为编队进行空中加油
“飞过美国航母上空”的背后,是一场新时代空军的登场仪式,也是中国式大国外交的一种“战略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