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996工作制
近日,某在线教育知名公司一位即将举办婚礼的年轻员工在办公室不幸猝死,引发公众对互联网行业极限压榨员工的热烈讨论和强烈控诉。
事后,该公司发声明称当天未安排员工加班。但据死者同事透露,其日常工作时长远超8小时,且猝死在办公室时并非常规工作时间。与此同时,小米公司要求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少于11.5小时的新闻冲上热搜,与上述不幸的消息形成强烈呼应。

网上还有传言说是雷军在创立小米时发明了996工作制,后来被其他互联网公司效仿。

虽然雷总不一定乐意,但这里还是有必要帮他澄清一下:
虽然小米公司长期以来鼓励或要求员工加班加点,但996肯定不是雷军发明的。
实际上,中国直到1995年才改为每周5天法定工作日,在此之前都是6天工作制。即便是劳动法规定了5天8小时工作制以后,中国也长期普遍存在着每周要求员工上班6天的公司,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在各个行业都有。
至于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含用餐午休)以上的公司,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从来没有禁绝过。
因此,996甚至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工作制度在社会上是一直存在的,并不存在某个公司某个人的首创。
不过,最早把996提炼出来并传播出去的,一般认为是58同城公司的老板姚劲波,2016年他在公司强推996工作时间引起第一轮舆论风波。

真正让996这个概念突破互联网圈层,形成全民认知,则是2019年马云的“996是福报”理论,当时引发了一场全社会大讨论。

总的来说,996工作制,或者说超长工作时间制度,是一直以来存在于中国各行各业的现象,后来由热衷造词的互联网公司们提炼出来996的概念,并不是某个人的发明。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2019年讨论996时,舆论场上还是捍卫与批评的声音旗鼓相当的,等来到2025年,舆论早已形成几乎一边倒的格局:
反对996超长工时,反对无底线内卷,是当前舆论的绝对主流。
也因此,当前已经有一部分大公司主动(或在欧盟压力之下)停止并限制员工加班,还有大部分公司实际上变相要求员工加班,但明面上绝对不能承认,例如上文提到的有员工猝死的猿辅导公司。
悄悄做,不敢说,虚伪归虚伪,但好歹也算是一种观念进步了,至少知道这是不光彩的,不对的。
在知名大厂里,几乎唯一一个还公开坚持让员工996工作的公司,就只有小米了。
不禁感慨雷总真是魅力大啊。
分享一点基本常识:
曾经的内卷的确是有行业宏观环境不得已的原因,但现在这个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依然坚持公开内卷的,真就只能在公司内部找原因了。
相关报道: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员工:平均12小时仍被约谈
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小米查工时”相关话题在小红书等平台引发讨论。
多位小米员工向九派财经证实了这一情况。九派财经记者向小米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小米手机部门一员工告诉九派财经记者,不同组情况不一样,日均工时要求低的组是10.5小时;有的组甚至要求日均14、15个小时,他们部门要求12.5小时,“但领导都是口头要求,不会留下痕迹。”
小米上海一员工说道,他们部门确实要求平均11.5小时,就是9点上班、8点半下班。
“我之前平均工时达到了12小时,还是因为排名靠后,被领导约谈了,”另一江苏小米员工告诉九派财经记者。
此外,请假也会影响日均工时,一个月只要请假一天,日均工时就不满8小时,需要额外加班去补回来。
上述手机部门员工透露,小米这样查工时已经有一年多、近2年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网上突然都开始讨论。
工作时间不达标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一位小米员工之前因工作时长低于10.5小时,被要求写说明——反思解释为什么平均工时不够。
小米一北京员工告诉记者,如果工时排名靠后,会被领导约谈警告,不改就可能影响绩效考评。
小米一外包员工则告诉九派财经,他们部门要求必须待满11个小时。而且不是平均,是今天不够11小时,明天就会被约谈。“如果经常不满11小时,外包员工随时可能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