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是很多家庭每天必做的家务,但大家对洗碗存在一些误区,这不仅导致清洁效果不佳,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生命时报》采访医生,教你改掉洗碗时的错误习惯,科学清洁餐具。
洗洁精别直接挤在餐具上
我们日常使用的洗洁精,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香精和色素等。
表面活性剂是洗洁精拥有清洁“技能”的关键,香精和色素能让洗洁精变得好闻又好看。

应急总医院急诊科主任缪国斌表示,很多人为了追求清洁效果,会过量使用洗洁精,或将洗洁精直接倒在碗筷上,不进行稀释。
这种做法不仅浪费,过量的洗洁精不易冲洗干净,洗涤时更浪费水;
如果没戴手套,经常接触表面活性剂还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伤害,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脱皮等。
更推荐的做法应该是:戴上手套,将洗洁精倒入水中,用海绵或洗碗布蘸取稀释后的洗洁精水进行清洗。
4种做法让餐具越来越“脏”
洗碗看似是件小事,过程中却有很多细节可能埋下健康隐患。
餐后堆叠碗筷不及时清洗
很多人习惯将用过的碗筷直接堆叠在一起,等一段时间后再清洗。
缪国斌表示,食物残渣和油脂残留在碗筷上,如果不及时清洗,这些残留物将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会更快。

●正确做法
用餐后,应尽快将用过的碗筷分开,用清水冲洗掉食物残渣和油脂。
如果无法立即清洗,可以将碗筷浸泡在水中,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菌滋生。清洗时应使用流动的清水,确保将餐具表面的污渍彻底清除。
洗碗布更换不勤且混用
长时间使用同一块洗碗布,甚至将洗碗布擦拭其他物品,这样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如不及时更换或清洗,会污染碗筷和其他物品。此外,混用洗碗布还可能导致交叉污染。
●正确做法
一般来说,建议每周更换一次洗碗布,并在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
碗筷未彻底晾干便收纳
有些人清洗完碗筷后,不等晾干就将它们放入橱柜或收纳盒中。
潮湿的环境是细菌和霉菌滋生的温床,如碗筷未彻底晾干便收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正确做法
清洗后,应将它们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也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拭碗筷表面,以加快晾干速度。
同时,要确保收纳碗筷的橱柜或收纳盒保持干燥和清洁。
碗筷长期不消毒
长期未进行消毒处理的碗筷可能会滋生细菌,增加健康风险。
●正确做法
可以使用开水煮沸、紫外线消毒柜或专用的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
在消毒时,要确保碗筷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或暴露在紫外线下一定时间,以达到消毒效果。同时,要注意消毒液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人体造成刺激和伤害。
洗碗后残留香味,是没洗净吗?
关于大家关心的洗洁精残留问题,实际上,我国对于洗洁精的安全性、产品质量、残留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还会定期抽查。
洗了很多遍的餐具,如果还是有味道残留,大概率是香精的味道,有的产品在极低浓度时也能被闻到。
所以,只要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的产品,都可以放心使用;如果实在担心,可以用流动的清水多冲洗几遍。

选购合格的洗洁精,江苏省消保委这样提醒:
1. 消费者应选择证照齐全、售后服务有保障、信誉度高的商家,选择包装完好,标识清楚齐全的产品。
2. 要注意查看产品的标识信息,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同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确保购买的产品在保质期内。
3. 据国家标准,洗涤剂依据产品用途的差异划分为:
A类产品:用于直接清洗食品。
B类产品:用于清洗餐具、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
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区分“A类”与“B类”产品,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