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与美国签订了《巴黎条约》,明确划定了菲律宾领土的边界范围:西至东经118度线,南至北纬4度45分线。1900年的《华盛顿条约》进一步澄清了这一边界,确认东经118度线是菲律宾的西部边界。1930年,美英条约则划定了北婆罗洲与菲律宾之间的边界。
不仅如此,菲律宾官方也曾明确承认黄岩岛不属于其领土。
1992年,菲律宾驻德国大使在致信德国无线电爱好者时表示,“黄岩岛不在菲律宾领土主权范围以内”。1994年,菲律宾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向美国无线电协会出具的文件也确认:“菲律宾的领土边界由《巴黎条约》规定,黄岩岛位于边界之外。”直到2011年,菲律宾官方出版的地图仍将黄岩岛标绘在其领土范围之外。
菲律宾改变立场是在南海发现石油资源后,才提出所谓“卡拉延群岛”的主张。这种出于资源掠夺目的的事后主张,在国际法上完全不具合法性。
相比之下,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不仅有国际法依据,更有深厚的历史根基。
早在13世纪,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将黄岩岛列为“四海测验”的测量点之一。
1935年,中国政府首次公布南海诸岛地名,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沙群岛。
1947年,中国政府再次公布黄岩岛名称,将其改为“民主礁”。
1983年,中国政府公布黄岩岛为标准名称。
中国官方地图一直将黄岩岛标注为中国领土,并多次派科学考察队登岛进行研究。
1977年和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先后两次登岛进行科学考察。
直到1997年之前,菲律宾官方地图也将黄岩岛标注为中国领土。
历史文件不会说谎,地图也不容篡改。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