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上游击战计划泡汤?美军连登陆舰都造不起了(图)
新闻来源: 军武次位面 于2024-12-22 21:26:53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近年来,美军在应对潜在冲突时,越来越倾向于分散部署与灵活机动的战术——这背后是西太平洋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来自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威胁。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战略,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了“远征高级基地作战”(EABO)的新概念,期望借助中型登陆舰(LSM)来支援小规模海军陆战队部队在岛屿间机动,快速部署并进行反舰作战。然而,这一计划最终因成本问题而被迫搁置,海上游击战的梦想也因此破灭。
▲LSM概念设想图
LSM(中型登陆舰)计划原本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高级基地作战”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采购18至35艘新型两栖舰艇,这些舰艇不仅需要具备高效的机动性和登陆能力,还要能够支持小型海军陆战队部队穿梭于西太平洋的岛屿之间,执行反舰巡航导弹打击等任务。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在中国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海上威胁下,美国能够通过分散部署来避免依赖大型基地,降低敌人锁定和打击的风险。
从技术规格上看,LSM要求具备相对较小的尺寸和较低的造价,使其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机动性的舰艇。最初,美军的设想是LSM长度小于400英尺,吃水不超过12英尺,搭载最多75名海军陆战队员,能运输约600吨的设备与物资,并配备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然而,计划的成本问题却成为了这一设想的“拦路虎”。
▲“远征高级基地作战”(EABO)概念
LSM项目的前身是“轻型两栖战舰”(LWA)计划,旨在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适应性强的两栖作战平台。起初,海军希望通过大幅度采用民用船舶设计,降低建造成本,从而让这种平台在西太平洋的岛屿之间执行任务。更重要的是,这种平台必须具备较低的“军用痕迹”,避免过多引起敌方的关注。
然而,这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首先,海军陆战队和海军之间在需求上产生了分歧。海军陆战队希望舰艇能够尽量简化,以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而海军则要求这些舰艇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从而大幅提高了成本。海军陆战队原本期望每艘LSM的造价在1到1.5亿美元之间,但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最终的投标报价却达到了3.4亿到4.3亿美元之间,超出了预期。
▲LSM想象图
根据海军最新的消息,由于报价过高,超过了预算,美国海军最终决定取消LSM的提案。美国海军陆战队原本希望能够采购18至35艘LSM,以便为“濒海战斗团”提供灵活的海上机动能力。然而,预算限制以及造船业的空心化让这一计划难以为继。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合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海军陆战队提出的LSM需求更倾向于低成本、可快速部署的舰艇,而海军则希望增加舰艇的防护能力,使其能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这一分歧直接导致了最终的预算超支,也让原本设想中的“海上游击战”计划彻底落空。
▲绰号“海峡大巴”的072型坦克登陆舰
如果我们将LSM计划与中国海军的相关舰艇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美国海军的预算问题更加显得尴尬。中国海军的072型坦克登陆舰,虽然设计较为老旧,但其成本相对较低,通常被认为约为3000万美元。而同样具备强大两栖能力的071型船坞登陆舰的造价则为3亿美元左右,尽管尺寸和能力上要远超LSM,但其成本依然要比美军LSM计划的预期成本低得多。
这一对比无疑暴露了美国在两栖作战平台上的短板。美国虽然在技术上追求先进,但其造船业的产业空心化使得许多“理想化”的设计都面临着无法承担的高成本问题。尽管LSM的设计和技术指标与中国的072型登陆舰相似,甚至可以认为它只是一款现代化的“LST型”舰艇,但其价格却远远超出了合理范围,反映出美国军事采购体系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资金分配不合理问题。
▲中国海军双航母战斗群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对LSM的需求并非没有道理。随着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崛起,美军必须依靠分散机动的战术来应对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在这种战略背景下,LSM本应成为海上游击战的关键武器,提供快速部署与机动能力。但由于预算超支和产业空心化,美国的这项计划无法落地,最终只能向海军陆战队租赁改装的补给船来进行测试。
更为严重的是,LSM计划的失败不仅仅意味着美军在海上游击战中的战略受挫,也暴露了美国海军在现代两栖作战平台上的弱点。长期以来,美国的造船业面临着生产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在低成本、高需求的两栖舰艇领域。美国海军即使在现代化装备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在产业基础的支撑下,却不得不面对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
▲海上游击战的本质,就是各种“小车扛大炮”、在各个岛屿之间机动部署
尽管LSM项目的失败让美国的海上游击战战略陷入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将放弃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局。事实上,虽然中型登陆舰的计划已经搁浅,但海军陆战队仍在积极寻找其他方式来应对未来的战争需求。未来,是否能够重新审视LSM计划,找到一种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满足战术需求的解决方案,仍然是美国军方需要思考的难题。
▲LSM概念设想图
LSM(中型登陆舰)计划原本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远征高级基地作战”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采购18至35艘新型两栖舰艇,这些舰艇不仅需要具备高效的机动性和登陆能力,还要能够支持小型海军陆战队部队穿梭于西太平洋的岛屿之间,执行反舰巡航导弹打击等任务。这一战略的目的是,在中国实施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海上威胁下,美国能够通过分散部署来避免依赖大型基地,降低敌人锁定和打击的风险。
从技术规格上看,LSM要求具备相对较小的尺寸和较低的造价,使其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机动性的舰艇。最初,美军的设想是LSM长度小于400英尺,吃水不超过12英尺,搭载最多75名海军陆战队员,能运输约600吨的设备与物资,并配备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然而,计划的成本问题却成为了这一设想的“拦路虎”。
▲“远征高级基地作战”(EABO)概念
LSM项目的前身是“轻型两栖战舰”(LWA)计划,旨在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适应性强的两栖作战平台。起初,海军希望通过大幅度采用民用船舶设计,降低建造成本,从而让这种平台在西太平洋的岛屿之间执行任务。更重要的是,这种平台必须具备较低的“军用痕迹”,避免过多引起敌方的关注。
然而,这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首先,海军陆战队和海军之间在需求上产生了分歧。海军陆战队希望舰艇能够尽量简化,以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而海军则要求这些舰艇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从而大幅提高了成本。海军陆战队原本期望每艘LSM的造价在1到1.5亿美元之间,但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最终的投标报价却达到了3.4亿到4.3亿美元之间,超出了预期。
▲LSM想象图
根据海军最新的消息,由于报价过高,超过了预算,美国海军最终决定取消LSM的提案。美国海军陆战队原本希望能够采购18至35艘LSM,以便为“濒海战斗团”提供灵活的海上机动能力。然而,预算限制以及造船业的空心化让这一计划难以为继。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合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海军陆战队提出的LSM需求更倾向于低成本、可快速部署的舰艇,而海军则希望增加舰艇的防护能力,使其能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这一分歧直接导致了最终的预算超支,也让原本设想中的“海上游击战”计划彻底落空。
▲绰号“海峡大巴”的072型坦克登陆舰
如果我们将LSM计划与中国海军的相关舰艇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美国海军的预算问题更加显得尴尬。中国海军的072型坦克登陆舰,虽然设计较为老旧,但其成本相对较低,通常被认为约为3000万美元。而同样具备强大两栖能力的071型船坞登陆舰的造价则为3亿美元左右,尽管尺寸和能力上要远超LSM,但其成本依然要比美军LSM计划的预期成本低得多。
这一对比无疑暴露了美国在两栖作战平台上的短板。美国虽然在技术上追求先进,但其造船业的产业空心化使得许多“理想化”的设计都面临着无法承担的高成本问题。尽管LSM的设计和技术指标与中国的072型登陆舰相似,甚至可以认为它只是一款现代化的“LST型”舰艇,但其价格却远远超出了合理范围,反映出美国军事采购体系中存在的效率低下和资金分配不合理问题。
▲中国海军双航母战斗群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对LSM的需求并非没有道理。随着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崛起,美军必须依靠分散机动的战术来应对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在这种战略背景下,LSM本应成为海上游击战的关键武器,提供快速部署与机动能力。但由于预算超支和产业空心化,美国的这项计划无法落地,最终只能向海军陆战队租赁改装的补给船来进行测试。
更为严重的是,LSM计划的失败不仅仅意味着美军在海上游击战中的战略受挫,也暴露了美国海军在现代两栖作战平台上的弱点。长期以来,美国的造船业面临着生产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在低成本、高需求的两栖舰艇领域。美国海军即使在现代化装备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在产业基础的支撑下,却不得不面对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
▲海上游击战的本质,就是各种“小车扛大炮”、在各个岛屿之间机动部署
尽管LSM项目的失败让美国的海上游击战战略陷入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将放弃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布局。事实上,虽然中型登陆舰的计划已经搁浅,但海军陆战队仍在积极寻找其他方式来应对未来的战争需求。未来,是否能够重新审视LSM计划,找到一种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满足战术需求的解决方案,仍然是美国军方需要思考的难题。
网编:睿文 |
|
9 条 | |||
|
|||||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