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杭州新闻联播》AI主持人代班播报逼真零失误(图)

新闻来源: 红星新闻 于2025-02-09 14:15:0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杭州新闻联播》AI主播小雨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AI浪潮席卷之下,有网友对人工智能服务新闻工作点赞,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AI技术用于严肃新闻播报是否该有边界感?而数字主持人的出现,又是否会抢夺真人新闻主播的饭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否也将面临新挑战?

红星新闻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已有播音专业学生认为感到压力而选择考研换方向,但也有传媒领域专家指出,认为人工智能会替代真人主播或记者是杞人忧天。

从央视到地方媒体

已有多家媒体机构推出AI主播

据“杭州综合频道”此前报道,2023年以来,杭州文广集团就开始布局以AI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战略。创建短视频AI生产实验车间,并孵化出首个创新项目——智语数字人应用创作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专业级真人拍摄采集,利用全新AI算法实现人物形象及声音复刻重演,打造广播电视级超写真数字人。同步实现从文稿到短视频成片的智能快速生成,制作播出国内首档全流程人工智能电视节目《冠军AI亚运》。《杭州新闻联播》成为全国首档全数字人主持播报的联播类新闻节目。

央视财经此前推出的两会AI主播

事实上,利用AI技术,复刻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做法并非始于今日。202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央视财经新媒体就曾在蚂蚁灵境数字人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下,打造出的以总台央视主持人孟湛东、郭若天为原型进行复刻的AI主播——小东、小天。两会报道期间,这两名AI主播就已实现全天实时为用户解答各类问题。

到2024年6月,日照广播电视台也以女主持人王智夏为原型,复刻推出数字主持人“智夏”参与新闻报道。2024年7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国家级盛典《2024中国·Al盛典》节目上,以尼格买提、马凡舒、王冰冰三名主持人为原型,首次亮相了三名AI数字人代表——小小尼、小凡、冰冰,在舞台上进行人工智能科普。

不仅AI数字人,在去年年中,央视多档节目也将AI制作的动画用于新闻播报。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3月29日,央视《晚间新闻》在描述候鸟迁徙的背景资料时,选用了AI生成的视频;2024年4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解释“强对流天气”并提醒如何做好预防时,同样选用了AI生成视频。

AI浪潮席卷之下,有网友对人工智能服务新闻工作点赞,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AI技术作用于严肃新闻是否该有边界感?而数字主持人的出现,又是否会抢夺新闻主播的饭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否也将面临新挑战?

当AI主持人站上主播台

有播音专业学生计划更改考研方向

“播音专业学生碎了”“有了数字主播,真人主持人年过完后还有班上吗?”面对杭州新闻联播推出的数字主持人,不少网友在留言区发出以上感慨。

小陈是北京某高校一名播音专业大三在读学生,看到近期多档电视节目推出数字主持人,心理也增添了压力。她告诉红星新闻:“过去以为练好台词,说好普通话,有个好学历,好模样,就能在电视台找份工作,但现在看来要补充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小陈看来,AI数字主播的出现的确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AI主持人0失误率的播报,她认为,自己无法在精准念稿、识别文稿偏僻词、保持普通话标准等功能上胜AI一筹,因此她早已有了读研换专业的想法。

央视节目中推出3名AI主持人

“作为播音在读学生,我们除了在“底子功夫”上继续加强外,还需要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技能傍身,所以未来读研我不会再继续读播音主持,考虑攻读法律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小陈告诉红星新闻,她也认为人工智能更大的作用在于复刻和信息搜索整理,无法取代人类的深度思考和专业能力:“比如新闻的调查、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新闻伦理的判断、专业知识的运用,人工智能现在还取代不了我们。”因此在AI技术赋能新闻的冲击下,她希望自己能同时学好新闻播报,并深入学习法律知识,运用AI技术帮助自己,做好未来法治领域报道的新闻工作。

四川某院校播音专业在读学生的小张,则相信主播行业不会被AI主持人替代。“因为AI主持人只是在复刻新闻主持人,并不能在专业性上真正替代。”小张表示,AI主持人的推广,提醒在读生应该学好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但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采访写作等仍需真人来完成。

AI来袭,真人主播咋办?

专家:AI抢不走真正专业人的饭碗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看来,更多媒体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是一件好事:“比如有了数字主持人,那么深夜档新闻,凌晨的突发事件播报,就能用数字主播替代真主持人,节省了真人主播的劳动力。”同时,刘海明指出,新闻从业者在新技术冲击下,也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整合信息抓取新闻点,以提高工作效率。

央视利用AI动画播报新闻

“人工智能会淘汰一些人,有就业压力很正常,但淘汰的是完全拒绝新技术的人,而非是抢夺所有新闻人的饭碗。”刘海明解释称,如AI主播实际也是复刻真人主播,但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让数字人替代人类思考,无法共情人类情感,或处理新闻播报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尤其是面对面的专访,需要有独立判断的新闻写作以及暗访等工作,数字主播还无法实现以情入境地进行采访交流。

在刘海明看来,人工智能更大的优势是整合已有信息,但新闻是面对未来的突发,思考未来的工作,因此并不会因为出现了数字主播,就让主播乃至传统新闻行业岗位大面积地消失。

“医院也有人工智能护士、导诊,但病人也不会只满足于找一台机器给自己看病。”刘海明认为,传统新闻行业拥抱新技术是好事,但认为人工智能会替代真人主播或记者则是杞人忧天。

刘海明建议,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席卷下,也不能只满足于读稿,写播音稿等单一技能,而更应找到自己无法被替代的专业技能,同时用好人工智能这门技术服务自己,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而对于新闻院校,刘海明也认为,应当与时俱进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对新技术有认识,而非让学生对此产生恐惧。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网编:和评

鲜花(3)

鸡蛋(1)
2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juewangle[☆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9日14:24 回复
所有的所谓的AI,其实并不具备任何智能。
能完成绝大多数任务
但是代价就是少数尤其是极少数特殊情况极端情况下不仅不能正确解决问题,还可能做出莫名其妙反人类的瞎搞行为。
原因也很简单,底层算法决定的。无论多复杂的模型多深的树,最终都是二选一的yes or no的判断。不能被预先覆盖到的特殊情况,会让关键节点的yes/no变成不可控的随机结果并且触发不可预测的最终行为。
仅仅是读稿子工作,AI跟真人没区别,更好。但是如果不仅仅是读稿子的事情,区别就大了。
7  
评论人:dingding6[☆★声望品衔7★☆][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9日14:24 回复
AI再次遥遥领先,AI主播以假乱真,真假难分。不是人,又胜似人。
4   1
评论人:文学少年[★★声望品衔10★★][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9日14:31 回复
这种照本宣科的播音AI是最好的选择。平常导播可以做采访和主持,不会没有饭碗。
10   1
评论人:ny阿伟[♂☆★★声望品衔12★★☆♂][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9日14:39 回复
中国真人扮机器人比真机器人更像机器人,何况AI人。
6   2
评论人:fybs[★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9日16:06 回复
看新闻的人的确不需要主播,AI挺合适的。
6  
评论人:智取其乳[♂☆★★★性感地带★★★☆♂][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5年02月09日15:55 回复
你们现在明白那些南美天气预报的主播干嘛一边播一边脱了吗。有的事儿人家早早就看明白了。
6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科技频道】【宠物情缘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