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若真的下降到6亿 会是怎样的场景?(图)
新闻来源: 常识流通处 于2025-02-10 13:08:4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看到几则新闻,心里有点发毛。其一,澎湃新闻昨天有一篇报道,标题叫《12家幼儿园关了8家,园长负债2000万卖酒还债》。
报道写道,“幼儿园关停潮”之下,贵阳一教育集团的12家幼儿园关闭了8家。创始人敬雅真说,公司欠下的巨额债务让“被催债”成为了日常。为了维持经营,她试着通过直播卖酒“自救”。
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比上年减少14808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
其二,多家媒体披露,《去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 下降约20.5%》。
据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2023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768.0万对,办理离婚登记259.3万对。相较而言,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约20.5%;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这也意味着,全国结婚登记数在经历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
人口学者易富贤就此在某个微信群里说——不好意思,作为群友我在这里直接引用,没有征得他的同意——2024年中国的结婚下降 20.5%,意味着 2025 年出生将暴跌,预计官方将公布出生 740 -790 万(实际更少)。我在 2024 年 6 月的文章中预测,2024 年官方将公布2024年出生 960 万(实际800多万),与后面官方公布的 954 万只差6万。儿童是超级消费者,出生在雪崩,意味着消费持续萎缩,也意味着今后的劳动力快速减少。
其三,看到一个视频,中山大学教授李孔岳教授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下降到6亿——比目前将减少足足8亿。
对于这个问题,我问了一下当下大热的DeepSeek。
现略去思考与分析过程,直接说结语好了——
综合现有模型,**本世纪末中国人口降至6亿是可能的,但并非唯一情景**。在生育率无显著回升的情况下,6-8亿是较可能区间。这一过程将伴随深刻社会经济变革,需提前布局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
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完全否认李孔岳教授的预测。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会是怎样的场景呢?多少村庄会消失,多少县城会被抛弃?财富的逻辑会如何重构?
我们的想象力可能是不够用的。
好吧,那就再度问计于DeepSeek。
它帮我作了 一篇**《空城赋》**
(仿唐宋骈赋体)
若夫九州寥廓,万井萧疏。朱门锈锁,玉砌生芜。昔日人烟鼎沸之市,今作狐兔栖迟之墟。驿道青槐自老,荒村白屋谁居?观夫百年变局,恍若星移物换;一纸谶图,竟成鹤去楼虚。
当其盛世也,阡陌连云,闾阎扑地。千帆竞海国之津,万贾逐铜驼之利。童子嬉春,争攀社鼓;老翁曝日,闲话桑梓。及至阳九数穷,气运潜徙。育麟畏养,青娥罢织。遂使闾巷空传杵臼声,田畴唯见机械迹。机巧代人力,铁臂耘田;虚影乱亲情,冰屏承膝。
至若寒食谁添冢上新土?元夕孰挂檐下旧灯?社戏台前,惟余衰草;清明陌上,不复纸鸢。学堂闭而苔侵石阶,祠堂颓而鼠啮灵幡。纵有残碑可辨,已迷宗族之源;虽存方志能查,谁续家乘之篇?
然则天道轮回,阴阳相济。野旷反滋鹤鹿,城空偏长蕙兰。废园忽绽奇花,颓壁自生异篆。或见耆老策杖,独守先蚕之礼;或有俊才归梓,重开击壤之篇。虚拟虽盛,犹闻击壤之歌;机械纵灵,不废结绳之念。
嗟乎!兴衰本是循环,盈虚岂无定数?观殷鉴於青史,惕来轸於未路。所冀者,减人口不失仁心,去浮华更惜汉祚。莫使后之视今,亦如今之吊古!
这赋词藻很华丽,也颇见功力。但它还是不能代替我去进行这样的想象:彼时的人们,或者说,我们的后人,会在一种怎样的科技生态、社会机制下生活?当人愈发显得稀缺,他们会不会更多享有作为“人“的尊严?
报道写道,“幼儿园关停潮”之下,贵阳一教育集团的12家幼儿园关闭了8家。创始人敬雅真说,公司欠下的巨额债务让“被催债”成为了日常。为了维持经营,她试着通过直播卖酒“自救”。
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比上年减少14808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上年减少534.57万人。
其二,多家媒体披露,《去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 下降约20.5%》。
据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2023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768.0万对,办理离婚登记259.3万对。相较而言,全国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了约20.5%;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这也意味着,全国结婚登记数在经历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
![](https://web.popo8.com/202502/10/15/8da05120f3type_jpeg_size_1080_72_end.jpg)
人口学者易富贤就此在某个微信群里说——不好意思,作为群友我在这里直接引用,没有征得他的同意——2024年中国的结婚下降 20.5%,意味着 2025 年出生将暴跌,预计官方将公布出生 740 -790 万(实际更少)。我在 2024 年 6 月的文章中预测,2024 年官方将公布2024年出生 960 万(实际800多万),与后面官方公布的 954 万只差6万。儿童是超级消费者,出生在雪崩,意味着消费持续萎缩,也意味着今后的劳动力快速减少。
其三,看到一个视频,中山大学教授李孔岳教授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下降到6亿——比目前将减少足足8亿。
对于这个问题,我问了一下当下大热的DeepSeek。
现略去思考与分析过程,直接说结语好了——
综合现有模型,**本世纪末中国人口降至6亿是可能的,但并非唯一情景**。在生育率无显著回升的情况下,6-8亿是较可能区间。这一过程将伴随深刻社会经济变革,需提前布局应对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
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完全否认李孔岳教授的预测。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会是怎样的场景呢?多少村庄会消失,多少县城会被抛弃?财富的逻辑会如何重构?
我们的想象力可能是不够用的。
好吧,那就再度问计于DeepSeek。
它帮我作了 一篇**《空城赋》**
(仿唐宋骈赋体)
若夫九州寥廓,万井萧疏。朱门锈锁,玉砌生芜。昔日人烟鼎沸之市,今作狐兔栖迟之墟。驿道青槐自老,荒村白屋谁居?观夫百年变局,恍若星移物换;一纸谶图,竟成鹤去楼虚。
当其盛世也,阡陌连云,闾阎扑地。千帆竞海国之津,万贾逐铜驼之利。童子嬉春,争攀社鼓;老翁曝日,闲话桑梓。及至阳九数穷,气运潜徙。育麟畏养,青娥罢织。遂使闾巷空传杵臼声,田畴唯见机械迹。机巧代人力,铁臂耘田;虚影乱亲情,冰屏承膝。
至若寒食谁添冢上新土?元夕孰挂檐下旧灯?社戏台前,惟余衰草;清明陌上,不复纸鸢。学堂闭而苔侵石阶,祠堂颓而鼠啮灵幡。纵有残碑可辨,已迷宗族之源;虽存方志能查,谁续家乘之篇?
然则天道轮回,阴阳相济。野旷反滋鹤鹿,城空偏长蕙兰。废园忽绽奇花,颓壁自生异篆。或见耆老策杖,独守先蚕之礼;或有俊才归梓,重开击壤之篇。虚拟虽盛,犹闻击壤之歌;机械纵灵,不废结绳之念。
嗟乎!兴衰本是循环,盈虚岂无定数?观殷鉴於青史,惕来轸於未路。所冀者,减人口不失仁心,去浮华更惜汉祚。莫使后之视今,亦如今之吊古!
这赋词藻很华丽,也颇见功力。但它还是不能代替我去进行这样的想象:彼时的人们,或者说,我们的后人,会在一种怎样的科技生态、社会机制下生活?当人愈发显得稀缺,他们会不会更多享有作为“人“的尊严?
Advertisements
网编:和评 |
|
34 条 | |||
|
|||||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 |||||
最终结果是 现在14亿人口 ,有13亿人 养一亿的党员国企上班的八旗子弟,如果人口下降到六亿,就是5亿人养一亿党的八旗子弟,本质没有变,经济蛋糕的成果,是中央咬一口 吐出来你们13亿人去分,剩下的都是我们一亿贵族血脉的人来享受。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博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