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垂发 台湾爆改神盾舰,战力咋样?(图)



据台湾媒体报道及卫星图像,台湾海军承德军舰在高雄进行的“性能提升”改装作业接近尾声,一些主要改进也被公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已经完成安装的华阳垂直发射系统及海剑二型舰空导弹,这是台湾舰船第一次装备垂发系统,因而受到一些岛内顽固分子的大力吹捧,寄希望于这艘27年老舰能够成为新的“拒统神器”。今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翻新后的承德舰,到底什么战力。



“承德”号(舷号PFG‑1208)隶属台湾海军“康定”级护卫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光华二号”项目名批购自法国的拉斐特级改进型舰艇之一。该级共6艘,承德号是其中最后一艘,于1996年下水,1998年经台湾自行安装武器后服役。其标准排水量约3000吨,主武器包括:

1门Mk75 76毫米舰炮1座Mk15 “密集阵”20毫米近防炮2座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2组4联装“雄风二型”反舰导弹架2具Mk32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对空方面仅装备1具4联装人操式RIM‑72C海榭树导弹射器,最大射程仅约5公里,缺乏有效中远程防空能力。此外,雷达主要为法国汤姆逊‑CSF的DRBV‑26D“木星Ⅱ”双坐标警戒雷达及“海神G”火控雷达,早期防空、反潜和监视能力有限。



在面对解放军不断增强的空中打击能力与导弹攻击威胁时,这种短程防空体系已显捉襟见肘——甚至被外媒讽为“海上靶船”。加装远程防空能力已成提升台军海上作战能力的迫切需求。



2022年起,台当局启动对康定级6艘舰艇的“战斗系统性能提升案”,预算达新台币431.6亿元,计划于9年内完成所有舰艇升级,包括雷达、作战系统与武器潜力增强。

2024年初,承德号率先进入高雄码头船厂,进行拆卸装备、雷达天线等作业。其后多个月内被拍到拆除主炮和近防武器,只留下导航雷达。



今年4月拍到其主桅杆已换装英国BAE 997型(三坐标旋转相控阵,即Artisan),取代原海神G雷达;另据报道,该舰亦已完成Artisan 3D舰载相阵雷达装设。该型雷达具中近程防空探测能力,能对小至网球大小的高速目标锁定与追踪。

最引人瞩目的是,承德号舰首度装设台湾自制的“华阳垂发”系统,采用“一坑四”排布形式,共8坑,最多可容纳32枚“海剑二”舰空导弹,替换掉原4联装海榭树垂架。



据台“中科院”表述,6月中旬已完成训练弹箱与VLS系统的适配作业,随后送回研究院安排实弹弹箱装配,正朝今年尾至明年初完工迈进。官方透露将在完成承德号实装与验证后,2026‑27年分批升级剩余5艘舰,整体计划于2030年完成。“海剑二”导弹为台湾自研,由“天剑二型”空空导弹的舰用改进型,射程约30公里,具中程防空能力,射速约2–3马赫,搭载主动雷达制导头。



“华阳”VLS为热发射类型,一坑四导弹,每井单独排放火焰与气体,优化发射可靠性与系统空间配置。VLS提高船体匿踪性、增强快速多目标拦截能力。从海榭树的5公里点防,跃升至VLS+海剑二的30公里中程防空。加上Artisan雷达可侦测小至网球大小目标并跟踪900余个目标,承德号的反导、对空拦截能力显著提升。“华阳”系统与海剑二均为台湾本地研制,首次完成舰载VLS实装,具里程碑意义,可推广至正在建造的轻型巡防舰进行标准化配备。VLS使承德号可进行区域防空支援,补足鄙海近岸敏感区空域空缺,可与解放军飞机、导弹及无人机威胁抗衡。

上面一段都是台湾方面自己宣传的话术,可以看到康定级改装已经被上升到两岸对抗的高度,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答案是没有任何影响,无论是一艘承德舰,还是6艘康定级,乃至后续的“轻型巡防舰”,对两岸海军实力对比都不会产生肉眼看见的影响,更何况单论性能指标,其实也并无亮点。

作为空空弹直接改的舰空导弹,海舰-2的最大射程和射速对于其体型而言其实还算说得过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个ESSM改进型海麻雀的类似物,属于可以增加舰船装备数量的拓展点防空导弹,但是并不能作为防空主力,在应对高威胁的超音速乃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同样具备防空能力的是其76mm奥托梅来拉主炮和20mm密集阵,但是这些都是近程防空,属于最后阶段的保命手段。

综合来看,改进后的承德舰只是一艘防空能力显著提高但仍然不能应对高烈度战场的中型护卫舰,面对低速导弹和无人机攻击时有一定自卫能力但不能保护舰队,防空能力远不如054A护卫舰。而要论反舰能力,8枚雄风2导弹不可谓火力不足,但是你有沱江级多吗?装满导弹就号称航母杀手的东西台湾还有一大票,笑话大家都看腻了,这就无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