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首页  新闻速递首页  热评新闻榜  新闻评论公告  72小时神评妙论  即刻热度新闻 
[12楼]评论人:cantonese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8日 3:34:28 【回复】
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汪林朋以125亿人民币财富值位列第2188位
   
[11楼]评论人:笑点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8日 2:43:17 【回复】
 回复8楼:
1   
[10楼]评论人:笑点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8日 2:42:46 【回复】
仅仅是个开始而已,经济崩了,各行各业都会召开跳楼免债会议的
1   
[9楼]评论人:xxlm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8日 0:04:07 【回复】
 回复2楼:或许是:老子宁可死也不受你们这些王八蛋敲诈勒索。
7  1  
[8楼]评论人: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3:35:06 【回复】
选择跳楼的人心理状态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从心理学、行为学和危机干预角度分析几个主要维度:
✅ 1. 强烈的情绪痛苦(心理学称为“心理痛”)
自杀者往往并不是单纯“想死”,而是无法忍受当下的痛苦(情感、经济、社会压力)。
他们认为死亡是终止痛苦的唯一方式,因为找不到其他出路。
有时会觉得“活着=持续痛苦,死=解脱”。
✅ 2. 认知收缩(隧道视野)
临近自杀行为时,人会进入一种“认知隧道”,只盯着痛苦和“结束痛苦”的选项,看不到其他解决方案。
大脑会屏蔽“活下去的理由”,因为情绪压倒了理性。
这种状态下,劝解“想开点”基本无效,因为思维已高度固化。
✅ 3. 冲动与理性混合
很多人在跳楼前并不是长时间筹划,而是短时间冲动(甚至几分钟内决定)。
常见触发点:感情破裂、经济危机、被羞辱、重大疾病、家庭冲突。
冲动行为结合“高处可及”会增加跳楼的发生率。
✅ 4. 绝望感与“无归路”感
有的人会写遗书,表达“我不想死,但没办法”。
特征:觉得自己无用、连累他人、未来无望,负面自我评价极强。
绝望感常伴随心理疾病,如重度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期。
✅ 5. 复杂的情感混合
有人带着愤怒或报复心理(希望让某人内疚)。
有人带着解脱感(终于结束折磨)。
也有人在最后一刻仍犹豫或恐惧,但来不及反应。
✅ 跳楼为何被选择?
可得性强:高楼、天台、窗户易接触。
确定性高:相较服药、割腕,跳楼成功率高。
“干净利落”幻觉:部分人误以为这是“最快解决痛苦”的方式。
⚠️ 重要提醒
绝大多数想自杀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而是想结束痛苦。
如果能在那个节点有人倾听、给出替代方案,很多人会放弃自杀念头。
危机干预黄金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几小时。
14  1 1 
[7楼]评论人:gylq2000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3:08:07 【回复】
 回复2楼:动静大才配得上大佬😂
1   
[6楼]评论人:爬墙党007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1:02:14 【回复】
 回复2楼:什么跳楼啊,是被跳楼。
2  2  
[5楼]评论人:媚眼瞟瞟 [♀☆★试试有没拉黑★☆♀]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0:54:28 【回复】
盖高楼的用途之一,
就是方便自杀。
5   
[4楼]评论人:那就好好生活 [☆★支持真诚评论★☆]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0:48:18 【回复】
 回复3楼:跟张国荣一样的原因?
1   
[3楼]评论人:slimane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0:42:41 【回复】
这种级别的不会有人因为破产跳楼,海外早就有资产了
4  1 
[2楼]评论人:Taojiang221 [品衔R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0:17:34 【回复】
搞不懂这些人为何都选择跳楼呢?遭罪!
1  3 
[1楼]评论人:到此一留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07月27日 20:10:57 【回复】
无耻的垃圾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新闻评论原文: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跳楼,行业人士证实(图)
本文热评:8评论:[♂☆品衔R4☆♂] 07月27日 23:35:06 13赞 1踩 1评  》》》查看8楼点评详情
选择跳楼的人心理状态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从心理学、行为学和危机干预角度分析几个主要维度:
✅ 1. 强烈的情绪痛苦(心理学称为“心理痛”)
自杀者往往并不是单纯“想死”,而是无法忍受当下的痛苦(情感、经济、社会压力)。
他们认为死亡是终止痛苦的唯一方式,因为找不到其他出路。
有时会觉得“活着=持续痛苦,死=解脱”。
✅ 2. 认知收缩(隧道视野)
临近自杀行为时,人会进入一种“认知隧道”,只盯着痛苦和“结束痛苦”的选项,看不到其他解决方案。
大脑会屏蔽“活下去的理由”,因为情绪压倒了理性。
这种状态下,劝解“想开点”基本无效,因为思维已高度固化。
✅ 3. 冲动与理性混合
很多人在跳楼前并不是长时间筹划,而是短时间冲动(甚至几分钟内决定)。
常见触发点:感情破裂、经济危机、被羞辱、重大疾病、家庭冲突。
冲动行为结合“高处可及”会增加跳楼的发生率。
✅ 4. 绝望感与“无归路”感
有的人会写遗书,表达“我不想死,但没办法”。
特征:觉得自己无用、连累他人、未来无望,负面自我评价极强。
绝望感常伴随心理疾病,如重度抑郁症、双相障碍抑郁期。
✅ 5. 复杂的情感混合
有人带着愤怒或报复心理(希望让某人内疚)。
有人带着解脱感(终于结束折磨)。
也有人在最后一刻仍犹豫或恐惧,但来不及反应。
✅ 跳楼为何被选择?
可得性强:高楼、天台、窗户易接触。
确定性高:相较服药、割腕,跳楼成功率高。
“干净利落”幻觉:部分人误以为这是“最快解决痛苦”的方式。
⚠️ 重要提醒
绝大多数想自杀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而是想结束痛苦。
如果能在那个节点有人倾听、给出替代方案,很多人会放弃自杀念头。
危机干预黄金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几小时。
获赞最多的网友评论,将自动推送到留园神评妙论荟萃  



[ 留园首页 ]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C) 6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