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解下红领巾自缢于教学楼的成都孩子 不是因为傻!
新闻来源: 成都高新/ 王耳朵先生 于2023-10-13 4:03:3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
01
为4岁女孩黄元芯悬而未落的心,又因这件事狠狠揪住。前天,一位成都妈妈在网上求助称:
10月10日下午,她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说13岁的儿子“不见了”。
等她火急火燎赶到学校,却看到孩子已经死亡。
她恍着神想打电话联系家人,手机竟然两次消失。
一次被找到藏在角落、压在物品下面。
另一次竟是在一位老师的包里。
随后家人赶到,即便他们强烈反对,孩子的遗体还是被搬走。
据这位妈妈说,她和家人当时甚至被按倒、压住。
此外她称,监控显示儿子的遗体其实早就被找到,但学校一直告知她的是“娃儿不见了”。
她想不通,发帖质问,向学校讨要一个解释。
孩子妈妈说的古怪操作,让这事扑朔迷离了两天。
词条时有时无,热搜上上下下,终于在刚刚等来了官方的回应:
当天下午5点54分,男孩被发现在教学楼自缢。
学校通知家属后,他母亲“情绪激动、扑倒在地,其手机两次掉落,老师、校医先后捡拾并随后归还”。
没有暴力,没有藏匿,没有隐瞒。
男孩妈妈之前说的情况,与此甚至连一个时间点都对不上。
但,这件事的重点,不在于此。
而是:这个年仅13岁的男孩,究竟为何而死?
02
男孩妈妈想起那天下午4点42分,儿子给她打过一个电话。
是在学校用老师办公室座机拨的。
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周末的比赛能不能取消?
他说的是几天后自己将代表学校出战的击剑比赛。
为校争取荣誉,这本是他很重视的事,现在却突然问可不可以退赛。
妈妈有点纳闷,一边安抚他“可以的”,一边问发生了什么事。
儿子扔下一句,“不想去了”。
那语气,又沮丧,又生气,然后挂断了电话。
这时她碰巧手头有事情在忙,所以到5点02分,才联系儿子的电话手表问问具体情况。
儿子只回答,在上课,下课说。
此时的她根本不知道,儿子早就一个人离开了教室……
同学们的回忆和监控记录,将电话前发生的一切拼凑出来:
当天下午物理课上,男孩跟一个女同学发生了争执。
女同学扇了他一个耳光。
之后,只有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训话。
而且由于争执时他说了脏话,老师称,会将这事发到同学家长们都在的班级大群里去。
男孩垂头丧气地走出来,无心再上课。
又跑去找班主任,班主任没顾得上理他。
于是才有了从办公室打给妈妈的那通电话。
监控显示,离开办公室后,男孩一个人在教学楼内兜兜转转。
5点02分跟妈妈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其实他正独自在外游走。
之后他拿出一条红领巾,系在栏杆上。
套上自己的脖子……
一分钟后,他的身体没了动弹。
13岁的男孩,竟然用一条红领巾活活将自己勒死。
无法想象当妈的在监控中看到这一幕有多心碎。
目击、监控、回忆,零碎的线索还原出孩子生前最后的经历。
剥开一切真真假假扑朔迷离,最终露出的是孩子自杀的真相。
但,与每一次青少年悲剧一样,与每一个孩子轻生的新闻一样。
在众人的愤怒、叹息、心痛之余,总有人发出无法理解的责备:
就为了这么点小事?
太脆弱了吧?
至于吗?
03
我想先不怕大家笑话地说一件自己的小事。
零几年有一件很热闹的新闻:北京要建鸟巢了。
电视常播,大家常谈,人人都在说鸟巢造型有多奇特,占地面积有多大多大。
我好奇地插嘴问:“比镇上的菜市场还大吗?”
大人们愣了一秒,轰地发出一阵爆笑。
后来又笑了我好几天,笑了好几年。
乃至现在逢年过节回家还会笑我当年的幼稚发言。
他们觉得太可笑了,那样一个屁大点的地方怎么可能跟鸟巢比?
可他们忘了,那年我才十来岁。
一个孩子眼里的天地,真的比他们的要小得太多太多。
孩子的世界只有家和学校,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大人们轻轻松松就能走出村子的路,孩子伸长了脖子也望不到头。
大人们看起来巴掌大的地方,在孩子眼里是数不清的摊位和分不清的人,是一不小心就要走丢的恐慌。
就像在海滩走失的4岁女孩黄元芯。
爸爸觉得,自己不就是去取个手机吗,10分钟而已。
可对孩子而言,独自站在那里的10分钟,是孤单、无助、好奇、恐惧构成的无尽漫长。
在孩子这样小小的世界里,是没有“小事”的,全是大事。
因为老师的一句警告,会惴惴不安一整天;
因为爸妈的一顿训斥,会绝望得以为自己毫无价值;
因为同学的或玩笑或冷落,会自卑得抬不起头。
成人的刻度,如何丈量孩子的天地;成人的承受能力,又如何能评判一个孩子。
我们眼里迟早会迈过去的坎,在孩子面前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山。
我反复想着13岁男孩自缢前的下午。
想着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挨女同学巴掌的屈辱;
挨打却被老师喊去训话的忿忿;
被警告要在大群里公开批评的恐慌;
找班主任却得不到帮助的无助;
只能用退赛来表示不满的委屈……
这些“小事”,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太大了。
大到已不知要怎么再面对父母老师同学,大到真的会觉得,天塌了。
04
当孩子考砸了哭得吃不下饭,我们会觉得不就是一场考试么,多大点事。
当孩子应得的东西被抢了,我们会说算了吧,学着吃点亏有好处。
当孩子被当众批评了,我们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这么点挫折压力都扛不住怎么行。
我们忘了,成年人在几十年的生活里早已学会了麻木,学会了压抑,学会了狡黠,学会了一切终会过去。
但孩子哪有这些处世的圆滑?
那些小小的得失、爱恨、荣辱,就是他们大大的全部。
他们比我们更单纯,所以比我们更激烈。
从5楼一跃而下的14岁男孩,不是因为脆弱。
是因为在母亲当着同学面抽他的巴掌里,在传遍了两三个班耳朵的骂声里:
一个青春期孩子仅有的自尊,碎了。
一个半大小子最在意的面子,没了。
从顶楼纵身跳下的10岁女孩,不是因为矫情。
是因为在文具店主冤枉她偷东西的委屈里,在自己的名字被老师同学们看到的耻辱里:
一个孩子最看重的清白和人格,被污蔑了。
她希望看到的来自大人的信任,迟迟等不到了。
孤独地将自己缢死在林中的15岁少年胡鑫宇,不是因为想不开。
是因为在成绩下滑严重的巨大落差里,在担心老师失去耐心的恐惧里:
他通过成绩获得的肯定、认同,失去了。
少年成长为大人最需要的价值感,找不到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哪一件不是天大的事?
每一个堕入绝望的孩子,都在那个笼罩着他们的巨大阴影里徘徊了好久。
我们却用脆弱二字,去轻蔑地苛责。
05
我也不住地在想,那个13岁男孩从给妈妈打电话到勒死自己,中间的那几十分钟。
那几十分钟里,他孤零零地游走在教学楼里。
最后像做好了决定,掏出红领巾。
可如果,如果。
如果这几十分钟里,有人注意到到他的不对劲。
有人意识到他的情绪和举动意味着什么。
如果有人狠狠拉他一把。
一切会不会全然不同?
还记得那个被冤枉划了奥迪车的小男孩吗?
在被询问时,他反复说着:不是我,不是我。
被指着监控质问为什么停留在车旁,他给了一个听起来很无厘头的理由:在捉苍蝇,没有碰到车。
即便如此,家长还是付给了车主3500元,双方和解。
这事,似乎已经告一段落。
但那些天,原本活泼的男孩变得低落,时常闷闷不乐地发呆。
他的不对劲,有人看到了,有人在意了。
即便追查于成人来说并无必要,但父亲和办案民警还是花了4天时间,查行车记录仪查监控。
发现划痕原来在孩子出现之前就已存在。
他们为孩子翻了案,还了孩子一个清白。
男孩终于轻松地笑了。
一个这么小的误会,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
告诉你,至于。
一件冤枉孩子的“小事”,足以毁掉他;一件信任、支持的“小事”,也足以拯救他的一生。
孩子的世界,小到装不下太多委屈。
但孩子的世界,父母就是那片天空。
所以,请看见孩子,读懂孩子,重视他的每一件事,哪怕在你眼里无足轻重。
因为你的倾听、支持、在意会让他知道,你爱着他,会永远和他站在一起。
一个被爱滋养着的孩子,怎会轻易放弃自己呢?
成长不是件易事,于孩子如此,于父母也是。
愿这世上再没有被“小事”压垮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的世界不再有“心碎”,只有“懂得”。
官方通报“成都高新一中学生自缢”:排除刑事案件,未发现校园霸凌行为
2023年10月10日下午,成都高新区省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发生学生向某某在校内自缢事件。
事件发生后,成都高新区迅速组织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工作组开展调查。区公安分局通过现场勘查、法医检验、视频查证、走访调查、电子数据勘验等工作,初步认定事件经过:
当日下午17时25分许,向某某自习课辅导老师发现其未回班级,即组织师生寻找。17时54分许,发现向某某在教学楼5楼(该楼层未作为日常教学使用)的过道护栏处自缢,学校迅速实施急救并拨打120,同时通知家属到校。18时07分许,120到达学校开展施救工作。18时20分许,向某某母亲赶到学校现场。18时43分许,120宣告向某某死亡,其间向某某母亲情绪激动、扑倒在地,其手机两次掉落,老师、校医先后捡拾并随后归还。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后,19时25分许,殡仪馆工作人员将向某某遗体送往殡仪馆。公安机关经调查取证,认定向某某为自缢身亡,排除刑事案件。经调查,向某某有自伤的言行和疤痕,未发现针对向某某的校园霸凌行为。
10月11日晚,向某某父母及亲友到区公安分局查看了现场视频,对调查结果没有异议。目前,事件后续处理正在进行中。
这一事件的发生,我们十分痛心。我们深刻反思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关爱不细致、对家属沟通抚慰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帮助家属回归正常生活,支持学校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成都高新区联合调查工作组
2023年10月13日
为4岁女孩黄元芯悬而未落的心,又因这件事狠狠揪住。前天,一位成都妈妈在网上求助称:
10月10日下午,她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说13岁的儿子“不见了”。
等她火急火燎赶到学校,却看到孩子已经死亡。
她恍着神想打电话联系家人,手机竟然两次消失。
一次被找到藏在角落、压在物品下面。
另一次竟是在一位老师的包里。
随后家人赶到,即便他们强烈反对,孩子的遗体还是被搬走。
据这位妈妈说,她和家人当时甚至被按倒、压住。
此外她称,监控显示儿子的遗体其实早就被找到,但学校一直告知她的是“娃儿不见了”。
她想不通,发帖质问,向学校讨要一个解释。
孩子妈妈说的古怪操作,让这事扑朔迷离了两天。
词条时有时无,热搜上上下下,终于在刚刚等来了官方的回应:
当天下午5点54分,男孩被发现在教学楼自缢。
学校通知家属后,他母亲“情绪激动、扑倒在地,其手机两次掉落,老师、校医先后捡拾并随后归还”。
没有暴力,没有藏匿,没有隐瞒。
男孩妈妈之前说的情况,与此甚至连一个时间点都对不上。
但,这件事的重点,不在于此。
而是:这个年仅13岁的男孩,究竟为何而死?
02
男孩妈妈想起那天下午4点42分,儿子给她打过一个电话。
是在学校用老师办公室座机拨的。
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周末的比赛能不能取消?
他说的是几天后自己将代表学校出战的击剑比赛。
为校争取荣誉,这本是他很重视的事,现在却突然问可不可以退赛。
妈妈有点纳闷,一边安抚他“可以的”,一边问发生了什么事。
儿子扔下一句,“不想去了”。
那语气,又沮丧,又生气,然后挂断了电话。
这时她碰巧手头有事情在忙,所以到5点02分,才联系儿子的电话手表问问具体情况。
儿子只回答,在上课,下课说。
此时的她根本不知道,儿子早就一个人离开了教室……
同学们的回忆和监控记录,将电话前发生的一切拼凑出来:
当天下午物理课上,男孩跟一个女同学发生了争执。
女同学扇了他一个耳光。
之后,只有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训话。
而且由于争执时他说了脏话,老师称,会将这事发到同学家长们都在的班级大群里去。
男孩垂头丧气地走出来,无心再上课。
又跑去找班主任,班主任没顾得上理他。
于是才有了从办公室打给妈妈的那通电话。
监控显示,离开办公室后,男孩一个人在教学楼内兜兜转转。
5点02分跟妈妈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其实他正独自在外游走。
之后他拿出一条红领巾,系在栏杆上。
套上自己的脖子……
一分钟后,他的身体没了动弹。
13岁的男孩,竟然用一条红领巾活活将自己勒死。
无法想象当妈的在监控中看到这一幕有多心碎。
目击、监控、回忆,零碎的线索还原出孩子生前最后的经历。
剥开一切真真假假扑朔迷离,最终露出的是孩子自杀的真相。
但,与每一次青少年悲剧一样,与每一个孩子轻生的新闻一样。
在众人的愤怒、叹息、心痛之余,总有人发出无法理解的责备:
就为了这么点小事?
太脆弱了吧?
至于吗?
03
我想先不怕大家笑话地说一件自己的小事。
零几年有一件很热闹的新闻:北京要建鸟巢了。
电视常播,大家常谈,人人都在说鸟巢造型有多奇特,占地面积有多大多大。
我好奇地插嘴问:“比镇上的菜市场还大吗?”
大人们愣了一秒,轰地发出一阵爆笑。
后来又笑了我好几天,笑了好几年。
乃至现在逢年过节回家还会笑我当年的幼稚发言。
他们觉得太可笑了,那样一个屁大点的地方怎么可能跟鸟巢比?
可他们忘了,那年我才十来岁。
一个孩子眼里的天地,真的比他们的要小得太多太多。
孩子的世界只有家和学校,只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大人们轻轻松松就能走出村子的路,孩子伸长了脖子也望不到头。
大人们看起来巴掌大的地方,在孩子眼里是数不清的摊位和分不清的人,是一不小心就要走丢的恐慌。
就像在海滩走失的4岁女孩黄元芯。
爸爸觉得,自己不就是去取个手机吗,10分钟而已。
可对孩子而言,独自站在那里的10分钟,是孤单、无助、好奇、恐惧构成的无尽漫长。
在孩子这样小小的世界里,是没有“小事”的,全是大事。
因为老师的一句警告,会惴惴不安一整天;
因为爸妈的一顿训斥,会绝望得以为自己毫无价值;
因为同学的或玩笑或冷落,会自卑得抬不起头。
成人的刻度,如何丈量孩子的天地;成人的承受能力,又如何能评判一个孩子。
我们眼里迟早会迈过去的坎,在孩子面前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山。
我反复想着13岁男孩自缢前的下午。
想着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挨女同学巴掌的屈辱;
挨打却被老师喊去训话的忿忿;
被警告要在大群里公开批评的恐慌;
找班主任却得不到帮助的无助;
只能用退赛来表示不满的委屈……
这些“小事”,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太大了。
大到已不知要怎么再面对父母老师同学,大到真的会觉得,天塌了。
04
当孩子考砸了哭得吃不下饭,我们会觉得不就是一场考试么,多大点事。
当孩子应得的东西被抢了,我们会说算了吧,学着吃点亏有好处。
当孩子被当众批评了,我们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这么点挫折压力都扛不住怎么行。
我们忘了,成年人在几十年的生活里早已学会了麻木,学会了压抑,学会了狡黠,学会了一切终会过去。
但孩子哪有这些处世的圆滑?
那些小小的得失、爱恨、荣辱,就是他们大大的全部。
他们比我们更单纯,所以比我们更激烈。
从5楼一跃而下的14岁男孩,不是因为脆弱。
是因为在母亲当着同学面抽他的巴掌里,在传遍了两三个班耳朵的骂声里:
一个青春期孩子仅有的自尊,碎了。
一个半大小子最在意的面子,没了。
从顶楼纵身跳下的10岁女孩,不是因为矫情。
是因为在文具店主冤枉她偷东西的委屈里,在自己的名字被老师同学们看到的耻辱里:
一个孩子最看重的清白和人格,被污蔑了。
她希望看到的来自大人的信任,迟迟等不到了。
孤独地将自己缢死在林中的15岁少年胡鑫宇,不是因为想不开。
是因为在成绩下滑严重的巨大落差里,在担心老师失去耐心的恐惧里:
他通过成绩获得的肯定、认同,失去了。
少年成长为大人最需要的价值感,找不到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哪一件不是天大的事?
每一个堕入绝望的孩子,都在那个笼罩着他们的巨大阴影里徘徊了好久。
我们却用脆弱二字,去轻蔑地苛责。
05
我也不住地在想,那个13岁男孩从给妈妈打电话到勒死自己,中间的那几十分钟。
那几十分钟里,他孤零零地游走在教学楼里。
最后像做好了决定,掏出红领巾。
可如果,如果。
如果这几十分钟里,有人注意到到他的不对劲。
有人意识到他的情绪和举动意味着什么。
如果有人狠狠拉他一把。
一切会不会全然不同?
还记得那个被冤枉划了奥迪车的小男孩吗?
在被询问时,他反复说着:不是我,不是我。
被指着监控质问为什么停留在车旁,他给了一个听起来很无厘头的理由:在捉苍蝇,没有碰到车。
即便如此,家长还是付给了车主3500元,双方和解。
这事,似乎已经告一段落。
但那些天,原本活泼的男孩变得低落,时常闷闷不乐地发呆。
他的不对劲,有人看到了,有人在意了。
即便追查于成人来说并无必要,但父亲和办案民警还是花了4天时间,查行车记录仪查监控。
发现划痕原来在孩子出现之前就已存在。
他们为孩子翻了案,还了孩子一个清白。
男孩终于轻松地笑了。
一个这么小的误会,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
告诉你,至于。
一件冤枉孩子的“小事”,足以毁掉他;一件信任、支持的“小事”,也足以拯救他的一生。
孩子的世界,小到装不下太多委屈。
但孩子的世界,父母就是那片天空。
所以,请看见孩子,读懂孩子,重视他的每一件事,哪怕在你眼里无足轻重。
因为你的倾听、支持、在意会让他知道,你爱着他,会永远和他站在一起。
一个被爱滋养着的孩子,怎会轻易放弃自己呢?
成长不是件易事,于孩子如此,于父母也是。
愿这世上再没有被“小事”压垮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的世界不再有“心碎”,只有“懂得”。
官方通报“成都高新一中学生自缢”:排除刑事案件,未发现校园霸凌行为
2023年10月10日下午,成都高新区省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发生学生向某某在校内自缢事件。
事件发生后,成都高新区迅速组织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工作组开展调查。区公安分局通过现场勘查、法医检验、视频查证、走访调查、电子数据勘验等工作,初步认定事件经过:
当日下午17时25分许,向某某自习课辅导老师发现其未回班级,即组织师生寻找。17时54分许,发现向某某在教学楼5楼(该楼层未作为日常教学使用)的过道护栏处自缢,学校迅速实施急救并拨打120,同时通知家属到校。18时07分许,120到达学校开展施救工作。18时20分许,向某某母亲赶到学校现场。18时43分许,120宣告向某某死亡,其间向某某母亲情绪激动、扑倒在地,其手机两次掉落,老师、校医先后捡拾并随后归还。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后,19时25分许,殡仪馆工作人员将向某某遗体送往殡仪馆。公安机关经调查取证,认定向某某为自缢身亡,排除刑事案件。经调查,向某某有自伤的言行和疤痕,未发现针对向某某的校园霸凌行为。
10月11日晚,向某某父母及亲友到区公安分局查看了现场视频,对调查结果没有异议。目前,事件后续处理正在进行中。
这一事件的发生,我们十分痛心。我们深刻反思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关爱不细致、对家属沟通抚慰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帮助家属回归正常生活,支持学校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成都高新区联合调查工作组
2023年10月13日
网编:和评 |
|
18 条 | |||
|
|||||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学习园地】【爱子情怀】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