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84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以军突然大规模地面进攻 卫星显示加沙北部已成废墟(图)

新闻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德国之声 于2023-10-26 10:17:42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以色列国防军本周四(10月26日)在社交媒体平台X,即前推特上发文称:"为了准备下一阶段的战斗,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北部采取了行动。以色列国防军坦克和步兵袭击了众多恐怖组织据点、基础设施和反坦克导弹发射站。士兵们随后离开该地区并返回以色列领土。"

以色列军方同时发布了一段黑白视频。视频显示,一队坦克和推土机蜿蜒驶过一处边境围栏的缺口,并向一些目标开炮。法新社证实该地点位于以色列阿什凯隆市(Ashkelon)以南,但无法核实这段视频的录制时间。

路透社援引以色列军队电台报道,这起行动是当前针对恐怖组织哈马斯的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据央视新闻10月26日援引以色列陆军广播电台当地时间10月26日早间报道,25日晚间至26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发起一次大规模地面进攻。该电台称,相对于此前两周多来对该地区的攻击,这次进攻范围更广、深度更大。当地时间26日凌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继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据巴勒斯坦媒体报道,26日凌晨,以军对加沙地带南部的汗尤尼斯、拉法,中部的布赖杰难民营,北部的加沙城以及其他多地实施了空袭,并造成人员伤亡。此外,以军还在约旦河西岸纳布卢斯、拉姆安拉、希伯伦等地展开搜捕行动。25日,以军称对加沙地带多个哈马斯目标实施了空袭,其中包括加沙地带难民营中的哈马斯目标。

以色列战斗机袭击了250多个"恐怖目标"

以色列军方周四还在Telegram上宣布,过去一天,以色列战斗机袭击了250多个"恐怖组织目标",包括位于住宅区内的指挥中心、地道竖井和自战争开始以来一直向以色列地区发射火箭的火箭发射台。此外,以色列士兵们还袭击了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地区(Khan Younis)的哈马斯地对空导弹发射器基地。以色列军方称,该发射基地靠近一座清真寺和一所幼儿园,这是哈马斯故意利用民用设施作掩护达到恐怖主义目的的进一步证据。




10月25日,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人们穿过遍布建筑瓦砾的道路(图片来源:新华社)

25日晚,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表示,该武装向以色列特拉维夫、阿什杜德等地发射了火箭弹,并对加沙地带汗尤尼斯上空的一架以军无人机发动了攻击。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下属武装派别圣城旅当晚也表示,该武装向以色列特拉维夫、阿什凯隆等地发射了火箭弹。以色列国防军25日晚报告称,以色列中部地区以及阿什凯隆、阿什杜德等城市拉响防空警报。据以色列媒体报道,25日晚,多枚火箭弹从加沙地带射向以色列中部地区,以色列城市里雄莱锡安一栋建筑被火箭弹击中,导致数人受伤。

当地时间2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表示,以色列军队正在为进攻加沙地带的地面行动做准备,但他并未透露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只表示行动的时机“由以色列战时内阁一致商定”。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正处于为生存而战的最严峻时期”。他表示,目前以色列有两个目标,那就是“摧毁哈马斯”和“救回被扣押人员”。他还再次呼吁加沙地带的平民前往加沙南部。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另据新华国际头条26日报道,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25日在社交媒体上说,加沙地带近60万流离失所者在这一机构下辖的约150处设施中避难,已有至少40处设施受到当前冲突影响。

“我们避难所(接纳的人)已超出其容量的4倍,”这一联合国机构说,“由于现有设施不堪重负,许多人睡在街上”“如果我们无法紧急获得燃料,我们将被迫停止在加沙地带的运作”。

以色列方面不允许将燃料运入加沙地带。按照以方说法,哈马斯等组织可能利用燃料制造武器和爆炸物。然而多方警告,加沙地带大量医院可能因燃料短缺而关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先前警告,如果发电机停止运转,医院“将变成停尸房”。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5日在议会发表讲话,批评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战事“不人道”,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是在为保卫他们自己的土地而战。

埃尔多安说:“我原本打算访问以色列,但我取消了,不会再去。”他说,土方本想与以方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以方“辜负了”土方的善意,没有给予任何回馈。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首都安卡拉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环球时报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上午就巴以问题举行公开辩论会,各方爆发激烈争吵。《纽约时报》称,对停火的呼吁主导了这场会议,联合国官员、阿拉伯国家外长和中国、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均指出,加沙正在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必须马上停火。但美国和以色列拒绝该呼吁,美官员甚至称“现在停火只有利于哈马斯”。就在美国持续阻止安理会通过巴以问题决议时,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仍在继续。

据央视新闻报道,巴勒斯坦媒体办公室日前表示,自10月7日本次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已在加沙地带投放了超过12000吨爆炸物,加沙地带平均每平方公里被投掷了33吨炸药。据巴卫生部25日统计,目前冲突已致该地区6547人死亡,超过17000人受伤。目前以色列方面对此暂无回应。另据央视军事,当地时间10月26日,阿拉比亚电视台发布视频,视频里卫星图像显示加沙北部社区变成废墟。

据环球时报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上午就巴以问题举行公开辩论会,各方爆发激烈争吵。《纽约时报》称,对停火的呼吁主导了这场会议,联合国官员、阿拉伯国家外长和中国、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均指出,加沙正在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必须马上停火。但美国和以色列拒绝该呼吁,美官员甚至称“现在停火只有利于哈马斯”。就在美国持续阻止安理会通过巴以问题决议时,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仍在继续。

据央视新闻10月26日援引以色列陆军广播电台当地时间10月26日早间报道,25日晚间至26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地带发起一次大规模地面进攻。该电台称,相对于此前两周多来对该地区的攻击,这次进攻范围更广、深度更大。


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央视新闻10月26日消息,自10月7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伤亡人数持续增加。据统计,截至目前,冲突已造成双方超8000人死亡。

巴勒斯坦卫生部当地时间25日发布消息称,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巴方6651人死亡,其中加沙地带6547人死亡,约旦河西岸104人死亡。此前据《耶路撒冷邮报》援引以色列卫生部数据,截至18日下午,已有超过1400名以色列人和外国人死亡。

以色列:仍有224名人质在哈马斯手中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Daniel Hagari)周四还表示,加沙地带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数量多于此前的预计,目前已通知224名人质的家人。这224人中不包括已被哈马斯释放的四名人质。据以色列方面的消息,人质包括25个国家的公民。

世卫、联合国发出紧急呼吁和强烈警告

据美联社报道,哈马斯统治下的加沙卫生部周三表示,过去24小时内有超过 750人死亡,高于前一天的704人。美联社无法独立核实死亡人数。加沙卫生部不区分死者中哪些时平民,哪些为战斗人员。加沙卫生部门周三还称,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空袭中丧生的巴勒斯坦人已增至6547人。该数字包括有争议的在加沙一家医院遭空袭中的丧生者人数。哈马斯政府官员声称以色列空袭了该医院,造成数百人死伤。以色列则指责巴勒斯坦派别组织伊斯兰圣战发射的火箭弹偏离目标击中该医院。美国官员和其他国际官员表示,他们得到的证据表明火箭弹来自巴勒斯坦武装的阵地。

世界卫生组织(WHO)周四呼吁允许该组织的物资"立即、不间断"地进入加沙地带。该组织表示,其现有物资可以为3700名患者提供外科护理、为11万名患者以及2万名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及医疗设备。该组织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缺乏燃料、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加沙地带医院正处于难以想象的人道主义灾难的边缘。"

联合国周四发出强烈警告,称在以色列加强空袭,为普遍预计的地面进攻做准备的情况下,加沙"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道主义协调员林恩·黑斯廷斯(Lynne Hasting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人们无从选择。加沙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中国再向加沙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政府宣布进一步向加沙地带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官方媒体援引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发言人的话说,中方对以巴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局势极度恶化感到关切。

中国本周四宣布向加沙地带额外提供1500万元人民币的食品、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徐伟表示,中方对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人道局势急剧恶化感到痛心。为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局势,中国政府在前不久已分别通过巴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100万美元现汇援助基础上,将再向加沙地带提供1500万元人民币的食品、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以帮助受冲突影响的加沙人民。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3)
84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