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6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铜陵老旧房屋坍塌:12岁女孩失去双亲和双腿(组图)

新闻来源: 剥洋葱people/澎湃人物 于2024-05-29 3:51:3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铜陵房屋坍塌:雨中消失的家与离去的人丛之翔

周凯家就在坍塌的一侧。平日,他与妻儿、父母同住。坍塌发生时,他和妻子、父亲在市区的餐馆忙活,孩子一早送去了幼儿园,母亲则在附近做零工。“就差几小时,(否则)5口人就没了。一点征兆都没有。”

文丨新京报记者 丛之翔 熊丽欣 实习生 张新惠编辑丨甘浩校对丨刘军

►本文3000字 阅读7分钟听说楼塌了,住户周凯(化名)立刻给母亲打电话,听到母亲的声音时,他才松了口气。

5月27日13点40分左右,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致5人失联。这是一栋5层居民楼,每层住两户,坍塌的是西边户,有5户人家。

周凯家就在坍塌的一侧。平日,他与妻儿、父母同住。坍塌发生时,他和妻子、父亲在市区的餐馆忙活,孩子一早送去了幼儿园,母亲则在附近做零工。“就差几小时,(否则)5口人就没了。一点儿征兆都没有。”

27日深夜,回到安置宾馆的周凯惊魂未定。4岁的女儿在一旁吵闹,她那件为儿童节表演准备的新衣服放在家里,还没来得及穿。

28日1点28分,5名失联人员被找到,其中4人遇难,1人正在全力救治中。遇难者中,有周凯的同学及其妻子,正在救治的12岁女孩,是两人的女儿。他们一家住在周凯楼上。

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受访时表示:专家推断,大雨造成的浸泡,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有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目前,坍塌房屋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事故现场。图源:新华社

涉事小区曾经历老旧改造

5月27日8点多,周凯像往常一样,从家出发,去市区的餐馆开门。餐馆开业不到一个月,他既当老板又当厨师,会做当地人爱吃的烧鲳鱼、炖仔鸡。

去年,他在北京当厨师,每月能挣一万多块。钱攒得差不多了,他回到老家,花10万多元盘下这个餐馆。店里缺人手,妻子和父亲给他打下手。

雨是从26日开始下的,一直没停。出门时还在下着中雨。周凯发动车子,车上坐着女儿、妻子和父亲。把女儿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后,他们驶向市区。不久后,周凯的母亲也离开家,到附近的垃圾场做些杂活。

周凯告诉记者,他是龙苑小区建成后的第一批业主,一家人在这里住了20多年。其间,小区经历过多次老旧改造。

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网站显示,1998年10月15日“移民建镇”工程启动,1999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至2015年,大通镇组织实施完成“移民建镇”一、二、三、四期工程。新镇区建房2619套,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累计投入1.5亿元。其中包括完善龙苑小区道路的硬化、亮化、美化工程。2017年7月,大通镇龙苑小区一组团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

在周凯的印象里,改造工程从未对建筑本体结构进行施工,多是“外墙粉刷、修修下水”等。

根据2022年4月20日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的郊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招标公告显示,大通龙苑小区三组团在此次改造计划中。施工内容包括土石方开挖、道路拓宽整治、沥青加铺、停车位、非机动车棚、宅间路整治、场地硬化、院墙与围墙整治、外墙立面整治、楼梯间整治、楼道灯维修、挡土墙修复、排水沟整治、树池台阶修复、散水整治、防腐木护栏、花池、水沟更换盖板、侧石、雨污水管网、更换落水管及绿化提升等工程。

彼时负责该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工程的施工单位是安徽红景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这次改造工程以“市政道路绿化”为主,未对房屋结构进行改造。

一户人家外出劳作逃过一劫

27日上午9点左右,周凯到达餐馆。开门前,他要洗菜、择菜、切菜,制备食材。68岁的父亲负责打扫卫生,妻子是会计兼服务员,上菜、算账、洗碗,什么杂活都干。手常常要沾水沾油,她不得不摘下一直戴着的浪琴表放在家,那是两人结婚时的纪念物。

下午两点没到,周凯接到朋友的电话。

“你家里有没有人?”

问这个干嘛,周凯疑惑。

“你家房子倒掉了。”

反复确认后,周凯赶忙打电话给母亲。平时,垃圾场会安排中午休息两小时,母亲一般不回家,而是去附近的服装厂,“剪个线头搞个10块钱”。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26日中午,孩子放假,母亲和父亲就一起在家陪孩子。

直到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时,周凯才松了口气。

母亲知道房子塌了,开始惦念着家里的物件,“电器、家具什么的,一起二十多年了,肯定有感情。”她最惋惜的是衣服和鞋子,尤其是那些周凯买来孝敬她,却从没舍得穿过的。

母亲想回去找,被周凯拦住。他去现场看了,原本9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家成了一片废墟。48栋像是被对半切开,塌掉的楼梯、线材挂在裸露的墙壁上。他看到,家里杂物间的那扇红门还在上面悬着,楼下那家门头上,倒贴着一张红底黄字的福。

他想去找找妻子放在客厅酒架上的那块浪琴表,见现场救援还在进行,他一声不吭走掉了,“不能耽误他们救人。”

27日下午,现场的消防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一栋框架结构的预制板建筑。已支撑加固未坍塌的另一侧,防止次生灾害发生,附近居民已经疏散。

开车去接母亲的路上,雨也没有停。“这几年下雨下得太多了,也没有这种情况。”周凯说。接到母亲,他们又返回店里。平时都营业到22点左右,今天也不能例外。

23点左右,雨渐渐小了,一家人回到安置宾馆。周凯自嘲“净身出户”,除了身份证和身上的衣物,一无所有。他需要时间重新计划,决定先关店几天。孩子知道家没了,想念她的奥特曼模型。没了新衣服,她的儿童节表演也泡汤了。

周凯知道,没时间伤感,他计划明天去买生活用品和换洗衣物,但忍不住去想埋在废墟下的邻居。“大家都住在一栋楼……”他哽咽了。



坍塌楼体侧面。网络公开视频截图

一家三口仅12岁女儿幸存

周凯回忆,一楼住着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二楼住着一位老奶奶,三楼是一对中年夫妻。顶层是自己同学一家,夫妻俩带着一个女儿。两家平日里交往不多,偶尔遇见了,会笑一笑,打个招呼。

一名遇难者家属告诉新京报记者,其表哥和表嫂已遇难,侄女正在医院救治。“那个房子是买的,住了十多年。他们的女儿在当地读小学,现在正在医院治疗。”这名家属还称,倒塌的楼房只有一个单元,共五层,其表哥一家就住五楼。

附近居民王芬(化名)说,被埋的5人中,其中一人为80多岁的老人,另有三人是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和一个12岁的孩子。孩子上五年级,因为上课时间推迟,事发时孩子还在家里,没有去学校。”

27日晚,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48栋为砖混结构,事故发生后,郊区政府对该栋10户居民,包括失联人员的家属,进行了妥善安置。住建部门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同时,也对周边房屋开展了安全排查。

刘武称,事故发生后,有专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因为日前铜陵市下了一场强降雨,24小时降雨量达到163.7mm,专家推断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会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据红星新闻报道,多位居民称,小区房子在2000年前后陆续交付。房产售卖网站公开信息显示,龙苑小区属于砖混结构,目前在售5个户型,最小的78平方米,最大的151平方米。

附近居民王芬告诉记者,她在大通镇生活了20余年。1998年,当地曾经发过大水,“龙苑小区那一片的居民楼就是在那之后建起来的,基本都是预制板房。”

王芬回忆,此次倒塌的第48栋居民楼处在小区内地势低洼处,“48号楼那里未建之前就是个水坑,一下雨就会有积水。26日那天下了好大的雨。”

记者查询发现,今年年初,铜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曾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强调城乡房屋安全,督导县区做好恶劣天气隐患房屋巡查监测和应急除险,常态化开展自建房、群租房、商业综合体等城乡房屋隐患排查整治。

老楼坍塌:12岁女孩失去双亲和双腿

12岁的潇潇(化名)失去了双腿。

5月27日13时40分左右,安徽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住在5楼顶楼的潇潇和父母均被埋在废墟里。



事发楼栋现场

官方后来通报,坍塌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澎湃新闻采访了解到,遇难者年龄最大的81岁。潇潇的父母均在坍塌中遇难,事发近11小时后潇潇被救出,受伤严重,不得不截去双腿。5月28日,潇潇的姑姑吴妍(化名)告诉澎湃新闻,潇潇正在ICU救治,暂未度过危险期。

澎湃新闻走访现场发现,事发楼栋西侧单位整体坍塌,现场已被铁皮围挡包围,拉起了警戒线。

事故发生后,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与此同时,住建部门对周边房屋开展排查工作。

事发后,老旧小区安全性再次引发讨论。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梁浩在中国房地产报撰文指出,我国房屋集中老化风险加速。

房屋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挑战。

梁浩建议,构建房屋定期体检制度,同时完善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打通多渠道为老房子建立“养老金”。

12岁伤者失去双腿,

父母均遇难

5月28日0时许,潇潇终于在废墟中被找到。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近11个小时。

姑姑吴妍回忆,潇潇被送往医院抢救室时,人处于昏迷状态,有很严重的外伤,腿部受到挤压。5月28日下午,潇潇做了双腿截肢手术。“如果不截肢就有生命危险。”吴妍签下了手术同意书。

目前,潇潇仍在ICU,暂未度过危险期。

更不幸的是,潇潇的父母在这次坍塌事故中双双遇难。

吴妍说,事发那天,哥哥吴圣龙在水泥厂值完小夜班后,回到家中休息,嫂嫂因病平常主要在家照看孩子。往日这个时间点,侄女应该已经出门去上学了,但当天因下雨推迟了一点,没想到楼突然塌了。

在接到父亲的通知后,吴妍赶到事发现场。她说,当时消防、医护都在现场救援。直到27日晚上8点30多,哥哥第一个被发现,从废墟中挖出来,随后是嫂嫂,两人都已来不及抢救。

吴妍说,邻居曾告诉她,房子几乎在瞬间坍塌,“只有30秒”。“这么短的时间内,你能逃得出去吗?”她反复问道。

吴妍透露,这次事故中,除了她哥哥嫂嫂两人遇难,还有居住在2楼的一位81岁老奶奶以及3楼的一位57岁女性。

距离事发楼栋不到100米的一位居民告诉澎湃新闻,事发楼栋一楼有居民因为外出打麻将逃过了一劫。另据新京报报道,四楼一户人家因外出劳作也幸免于难。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发楼栋共五层,分东、西两个单位,10户人家。坍塌的楼栋系西侧整个单元。事发区域已被绿色铁皮围住,贴着“闲人禁止入内”的提示。

据安徽铜陵市郊区政府5月28日通报,5月27日13时40分左右,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5人失联。经全力搜救,截至28日1时28分,5名失联人员全被找到,其中4人经确认死亡,1人(女,12岁)正在全力救治中。

目前,吴妍在医院等待侄女度过危险期。同时,她希望此次事故得到重视。

5月27日晚,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郊区政府对该栋10户居民,包括失联人员的家属,进行了妥善安置。住建部门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同时,也对周边房屋开展了安全排查。

一侧楼栋何以整体坍塌

28日,在事发楼栋前,不少居民站在警戒线外观望、讨论。多名居民向澎湃新闻提到,他们认为坍塌的楼栋地基“有问题”。

一名在场的社区干部告诉澎湃新闻,由于48栋的西侧地势相较于东侧更低,当初建造时,根据地形造有一个地下室。他猜测,事发前的大雨,导致这个地下室大量进水,泡软了地基。

此外,小区多位居民交叉证实,倒塌的楼栋地下室面积较大,地上铺的是石子。吴妍也表示,她此前去过地下室,至少有1.7米深。哥哥刚买房时,她见过有一些中老年女性,为了挣钱,在里面织渔网。

地下室进水的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铜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有专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因为日前铜陵市下了一场强降雨,24小时降雨量达到163.7mm,专家推断大雨造成的浸泡,可能会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此外,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得知,多名龙苑小区的居民回忆,该小区建造时,由多个不同的“项目经理”承包。承包48栋的是大通镇本地商人汤某俊,他在附近还有其他企业。澎湃新闻记者致电汤某俊询问48栋的建造情况,他回答“不知道”后,挂断了电话。

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根据事发视频,判断房屋结构是预制板房,认为可能是结构不够安全,引发广泛讨论。吴妍也提到,她的哥哥与嫂嫂在2011年搬进龙苑小区,居住在48栋的顶楼,三室一厅,结构是一套预制板房。

5月27日下午,现场的消防人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亦表示,这是一栋框架结构的预制板建筑。目前已支撑加固未坍塌的另一侧,防止次生灾害发生,附近居民已经疏散。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周云告诉澎湃新闻,以一个房子是否预制板房来评价结构安不安全,没有必然的逻辑性;房屋结构安不安全,跟水平承重构件关系不大,跟竖向构件更有关系,要看墙体柱子有没有发生不均匀沉降。

据南风窗报道,两位资深建筑从业者称,这座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住宅楼是预制板砖混结构,这一结构的显著特点是抗震性能差,一旦结构设计出现问题,会导致脆性破坏。

有18年从业经验的结构设计师陈书对媒体解释,所谓脆性破坏,即“一旦局部发生垮塌,很快就发展成连续性倒塌,直至整体破坏”。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大树接受媒体采访时亦称,如果不是预制板的房屋,房屋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倒塌。

5月28日下午,铜陵市郊区应急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具体事故原因尚不清楚,正在调查中。

另据央视新闻消息,目前,现场除险、善后处置、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坍塌房屋相关承建方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老化的房子:有观点

呼吁构建房屋定期体检制度

居住在龙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来自位于长江江心的“和悦洲”。1998年特大洪水后,铜陵大通古镇落实国家“移民建镇”政策,龙苑小区在这一背景下建成。

多名龙苑小区的居民告诉澎湃新闻,那时为响应移民号召,他们搬来了这里。不过仍有一些村民居住在和悦洲上,可通过轮渡往来大通古镇。据媒体报道,多位居民称,小区房子在2000年前后陆续交付。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相关政策解读时表示,为推动惠民生扩内需以及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

房龄超过二十年的龙苑小区,经历了多轮旧改整治。

铜陵市政府官网2017年3月、2018年3月分别发布了《关于铜陵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郊区龙苑小区一组团、郊区龙苑小区二组团位列其中。在2018年的通知中,对于郊区龙苑小区二组团整改内容主要是道路修复,排污管网和通讯线缆整治,绿化提升,增设停车位、楼道灯、路灯、落水管等。

龙苑小区设立的一个标牌上,显示着2022年铜陵市郊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大通龙苑小区三组团、光荣小区、凤苑小区。本次小区改造涉及土石方开挖、道路拓宽整治、外墙立面整治、楼梯间整治等。管理单位系铜陵市郊区大通镇人民政府,建成时间为2022年9月。

事发地附近居民表示,2022年有过一轮整修,但只涉及外立面粉刷等环境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现场看到,龙苑小区的外墙色调统一、较整洁。

有建筑业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国内目前并没有强制性条文来解决老旧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只能靠房屋业主或使用方进行日常维护及安全监管。如果发现有质量、老化问题或者他人破坏房屋结构等事宜,居民可以去住建局或者房管局报备或投诉。

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梁浩在中国房地产报撰文指出,我国房屋集中老化风险加速。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意味着这些房屋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近年来比例还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将进入这个阶段。大量老房子建设标准低、缺乏必要维护,安全隐患巨大。

文章称,目前,我国房屋体检、养老等制度处于探索阶段,在地方操作层面仍面临房屋体检标准不明确、技术手段不完善、维护资金使用不灵活、财政压力大等诸多问题,房屋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在房屋体检制度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了以危旧房屋鉴定为主的房屋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本身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警,针对一般房屋的安全预警与常态化体检机制尚未建立。与此同时,现有房屋安全体检多依赖人工检测,效率和成本有待优化。在房屋维护资金来源上,我国已建立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但主要覆盖普通商品住宅,大量安全隐患高的自建房、老旧小区缺乏维修资金覆盖。与此同时,已有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也存在使用门槛高、业主个人缺乏申请使用维修资金有效渠道等问题。

梁浩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构建房屋定期体检制度,借助新技术为老房子设定“健康码”。二是完善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打通多渠道为老房子建立“养老金”。三是完善“人、地、房、钱”联动机制,融入全链条为老房子织密“政策网”。


			
网编:空问站

鲜花(0)

鸡蛋(0)
6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杂论闲侃】【婚姻家庭】【女性频道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