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31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马斯克:必须在全球核战争爆发之前实现殖民火星(图)

新闻来源: 腾讯科技 于2024-06-15 0:13:3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划重点

1、马斯克称,人类必须在全球核战爆发之前,在火星上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城市,确保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2、马斯克透露,对于星舰四飞助推器和飞船实现海上软着陆,他和SpaceX也只有至多25%的把握。

3、马斯克认为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影响被严重低估,并质疑:没有足够人口谈何文明延续?



讯 6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接受了特斯拉投资者、连续创业家马特·波丘斯(Matt Pocius)的采访。在这次访谈中,马斯克分享了他对特斯拉、SpaceX、X未来发展的见解。

以下为访谈精华版:

只有1/5的把握助推器和飞船能双双海上软着陆

波丘斯:我知道你有很多事情要忙,在此,祝贺你们上周星舰试射取得了成功,并实现了史上最强火箭的首次海上软着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你们正在将科幻变为现实。你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当你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时,脑海中有何想法?以及你对未来有何展望?

马斯克:实现这些重要的里程碑,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曾设想过,我们可能只有20%或25%的把握同时实现助推器和飞船的海上软着陆。然而,结果超乎想象,我们成功达成了所有目标,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的。这都要归功于SpaceX这支令人敬佩的团队。我认为,我们拥有一支史上最为杰出的火箭工程师团队,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让我们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因此,与这些卓越的人才并肩作战,共同实现伟大的事业,我深感荣幸。

殖民火星 vs 全球热核战争赛跑

波丘斯:在你眼中,太空的未来将是如何的一幅图景?

马斯克:SpaceX的创立初衷就是要开发那些必要的技术,将人类意识拓展至地球之外。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抽象,但在面对如KO事件(类似恐龙灭绝)这样的未知挑战时,这样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所疑惑的那样,外星文明究竟在何处,为何我们至今仍未发现他们的踪迹。我也经常被问及是否存在外星生命,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至今我并未发现任何确凿的证据。不过,我可以向你保证,一旦我掌握了任何关于外星生命的确凿信息,我会立即在x平台上分享,那必将成为该平台历史上最受瞩目的帖子。

然而,实际上,我们尚未发现确凿的证据表明,人类意识在浩渺的宇宙中极度罕见。考虑到地球约45亿年的历史,而文明——以首次出现文字为标志——仅有大约5000年的历史,这仅占地球存在时间的百万分之一,几乎微不足道。这一事实或许暗示,文明是短暂而脆弱的。因此,我们人类可以做的是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并将我们的意识扩展到其他星球,乃至其他恒星系统。这将极大地增加人类及其意识的生存时间。

这正是我们试图超越单行星生物“大过滤器”的原因。(编者注:“大过滤器”概念指的是在智慧文明诞生过程中,那些可能被我们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节点。)这些节点宛如一道道过滤器,即使宇宙曾孕育了无数生命乃至初级文明,它们也往往未能突破这些节点继续向前迈进,实现更高层次的文明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paceX建造了巨大的火箭,其规模远超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所需。我们的真正目的是殖民其他星球,并尽快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我坚信,在火星上建立这样一个城市与可能引发文明终结的全球热核战争或其他灾难之间,存在着一场激烈的竞赛。如果我们未能在灾难之前达成这一目标,那么人类文明终将成为外星文明眼中的一段历史。

我想强调的是,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有外星文明会发现我们人类曾经的努力,并感叹:“他们几乎成功了。”这正是我希望向在场的各位传达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深思未来、渴望文明不仅得以保存,更希望其意识与存在能够跨越星际的远见者。SpaceX的目标正是让生命摆脱单一星球的束缚,成为多行星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求太空活动的经济收益,比如构建太空互联网系统,以及其他与太空探索相关的项目,以确保我们的征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不太管日常运营,更关注产品开发和创新

波丘斯: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尽量分散风险。感谢你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但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太空探索,你还在电动汽车、Neuralink、人工智能和The Boring Company等领域进行创新,近期还收购了Twitter并将其更名为X。将来,这份名单可能还会更长。

我记得足球界的传奇教练亚历克斯·弗格森爵士(Sir Alex Ferguson)曾说,努力工作是一种天赋,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让人筋疲力尽。因此,我不禁想问,你心中的大计划是什么?你的总体目标又是什么?是出于一种无法抑制的好奇心驱使你涉足每个技术领域,还是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总体目标在引导你?

马斯克:我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行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未来的概率,同时促进意识的扩展以及对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一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记得我小时候,我曾经历过一场深刻的存在主义危机,那时我不断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是否仅仅是一场虚无的旅程。

为此,我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宗教书籍,而最终,我发现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书中描述地球如同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答“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而它最后给出的答案是42(编者注:小说中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万事万物的终极答案,没有实际意义)。事实上,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因此,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扩展意识的边界,我们将会更加清晰地知道应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宇宙将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波丘斯:《银河系漫游指南》确实是一本令人赞叹的作品,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或许阅读之后就能成为下一个埃隆·马斯克。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你目前的业务布局。据我所知,你正在经营六家公司,甚至可能已经悄然开始了第七家?

马斯克:实际上,特斯拉和SpaceX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其他的公司在规模上相对较小,我并不直接参与其日常运营,那是琳达·亚卡里诺(Linda Yaccarino)及其团队的工作。而我则更多地专注于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功能的迭代与升级等方面。这些公司间的规模差异相当显著。特斯拉拥有约14万名员工,SpaceX则大约有1.5万人,而其他所有公司的员工总和也只有几百人,甚至更少。

建议为监管规则设定失效期限


波丘斯:除了这些,当你同时推进六家或七家公司的运营时,必定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官僚体制和繁文缛节。在面对如此多的障碍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毕竟,前往火星的旅程已经足够艰难,这无疑是火箭科学的范畴。但除此之外,你还不得不应对各种法规和预防性思维的束缚。

我了解到你的管理风格是质疑每一个要求,通过不盲目接受来自任何部门或机构的要求来确保决策的清晰性。你坚持每个要求都应附有提出者的名字,这样便可以质疑其合理性。这种理念——即只有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法则,其他都是建议——听起来非常前卫,但我相信许多政治家和官僚会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对吗?

马斯克:谈及法律和法规,我们面临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们都是长期繁荣的必然产物。在和平与繁荣的时代里,我们自然而然地累积起众多的法律和规章,但它们几乎是永恒的,而人类生命却是有限的。因此,随着这些规则和法规的累积和制定,我们逐渐步入一个阶段,即每一项法规本身可能看似无害,但它们却如同无数的细线,最终将阻碍整个社会的灵活运转。

在西方,我认为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监管僵局,几乎每项活动都可能面临法律的束缚。这就是为什么在加州,尽管投入了70亿美元,高速铁路的建设却几乎停滞不前,仅完成了几百米,且尚未铺设铁轨。这简直是讽刺至极,因为在加州,大型项目往往因法规的束缚而难以推进。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清理”过程,来精简和移除那些过时的或不必要的法规和规则,让社会能够保持活力和灵活性,而不是陷入僵化和停滞,以至于你什么都做不了。

波丘斯:我认为,这可能与规避风险的意识相关。古典自由主义理念认为,由于我们无法预知所有事情,世界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现的过程,需要依靠试错和实验来找到正确的方向。但你显然不是一位风险规避者,而是倾向于迅速测试、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

例如,你们认为火箭爆炸可能并非失败,而是向下一个知识阶段迈进和发现的关键步骤。然而,这种态度与许多企业、政府及机构的风险规避文化大相径庭。他们过于保守,往往不允许任何形式的首次尝试。因此,我好奇的是,你是如何应对这种风险规避文化的?你认为在文化和监管层面应做出哪些变革,以营造一个鼓励实验和创新的安全环境?

马斯克:在政府层面,我认为设立一个法规废除部门是必要的。同时,当我们制定新法律时,应加入某种形式的“日落条款”,这些法律在未经再次确认的情况下将自动失效。目前的情况是,一旦法规通过,就会围绕其形成一个顾问生态系统,他们倾向于维护这些法规的存在,环境法规在这方面尤为糟糕。我非常支持环保,但认为当前的环境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弊端。它们往往基于许可制度,而非基于惩罚机制。

我认为,如果我们说“我们打算开展这个项目,万一出现问题,我们愿意支付罚款”,而不是经历长达三四年的环境审批流程,这将更加高效。因此,从需要预先获得许可转变为基于惩罚的机制,我认为这将极大地推动大型项目提案的进展。总的来说,我认为各国政府应主动废除那些已经过时的法规,并质疑某些部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某个部门或法规确实重要,我们总是可以重新设立。这就像是为经济和文明的发展松开刹车。我们需要解除那些束缚我们、阻碍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向前发展的锁链。

在处理问题时,我总是倾向于运用物理学中的第一原理方法。因此,经过反复试错后,我开发了一个简单的算法,以减少错误的发生。首先,我们需要简化要求。如果不简化这些要求,我们最多只能得到一个错误问题的答案。现在,涉及到许多科技公司,但我认为我们应首先尝试简化要求,然后一旦解决了这些要求,再尝试减少部分过程步骤。如果在删除后没有被迫重新加入至少10%的内容,那么显然我们在删除时过于保守了。然而,人们往往害怕删除东西,而我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重新加入一些内容,那就意味着我们删除得还不够多。当然,我认为适度地删除规则和规定,并在必要时重新加入一些,是完全可行的。

波丘斯:当美国政府积极介入并试图挑选商业和技术的“赢家”时,我总会感到一丝讽刺。他们常常提及试图通过美国政府的“登月计划”来塑造未来,但登月项目虽然壮观,却并未催生新的产业。我们并未从太空探索中看到太空互联网的诞生,没有月球基地,没有小行星采矿,也没有太空太阳能电站。因为它更多地是政治的产物而非商业推动,可以投入巨额资金,但往往难以维持其长期可持续性。直到SpaceX的加入,太空探索才真正在商业上变得可行。那么,你对美国政府在创新中的一般作用有何看法?我记得你不得不通过法律手段促使NASA向私人提供商开放太空市场。你认为美国政府在构建技术未来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马斯克:我认为政府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在于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规则的合理性。政府就像足球场上的联赛组织者和裁判,负责维护比赛的公正和规则的恰当性,让参赛者能够公平地竞争。然而,随着政府权力的不断扩张,有时会出现裁判数量超过球员的情况,这自然会影响比赛的流畅性和公正性。当然,裁判是不可或缺的,但过多干预则显得愚蠢。只要政府能够确保比赛的公正性、规则的合理性,并且不阻碍参赛者的发挥,那么结果自然会非常理想。

波丘斯:当政府过度参与时,往往会削弱那些真正能够推动他们不断学习、改进和变得更好的反馈机制。你对此如何看?

马斯克:从另一种角度看,政府有时会表现得像一家公司,尤其是当它成为一个庞大的垄断实体时。然而,政府并不具备商业公司的某些关键特性。如果商业公司的产品不佳,无法在市场上竞争,它们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这是理所当然的。

你可以将经济视为一个反馈循环,而政府提供的服务难以达到卓越水平,因为其反馈循环往往相对较弱。当政府成为垄断者时,作为消费者,我们往往没有其他选择。例如,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效率低下,显然它并不适合制造汽车。如果你对政府的服务不满意,你又能向谁投诉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政府尽可能少地介入经济活动,因为它的改进反馈循环已经断裂。竞争是推动卓越的关键,因为多个组织都在努力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一个组织做得比另一个好,它就会赢得市场份额。

为推特引入反馈循环应对不当言论


波丘斯:你收购推特的部分初衷,如你所言,是为了拯救一个开放的平台,捍卫言论自由。这一举动无疑值得赞扬,但我们也必须面对其中的权衡。有句谚语说:“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开放,人们就会往你脑袋里扔垃圾。”显然,在确保言论自由的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丑陋甚至有害的内容。你能谈谈为什么拯救言论自由对你、对社会以及社会的进步拥有怎样的意义吗?

马斯克:对于推特这样的平台来说,确实会有人发表一些不准确或不当的言论。然而,这种平台提供了一个即时的反馈循环来纠正错误。当有人发表观点时,其他人可以迅速回应并反驳。这种持续的对话或争论使得读者能够阅读整个讨论过程,并据此形成对情况最全面的理解。

相比之下,传统的新闻媒体文章往往只呈现记者的观点,缺乏反驳、评论和不同的声音。有时,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甚至是完全失实的,但读者却无从得知。然而,在推特这样的实时互动平台上,读者不仅能够看到某个人的观点,还能看到随之而来的反驳、辩论和额外的背景信息。

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如“社区笔记”这样的功能,我认为它非常有价值。当有人发表错误、不准确或误导性的言论时,社区笔记的关键在于,为了让一个笔记附加到帖子上,通常需要持不同观点的人在该社区笔记上达成一致。因此,这种笔记的准确性极高,因为历史上持不同立场的人通常只会对极其准确的内容达成一致。总之,这一切都归结为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反馈循环。

出生率下降问题被低估,没有了人何谈文明?

波丘斯:在我看来,你对世界的理解是,进步并非自动发生,而是需要人类的主动行动去推动。举例来说,自从美国阿波罗计划以来,我们已有半个世纪未曾踏足月球。你如何看待人类未来的前景?

马斯克:从技术层面看,文明似乎正迈向新的巅峰,我深感我们有着巨大的发展动力。然而,我确实对某些存在性风险感到忧虑,特别是出生率的急剧下降,这在许多国家都在加速进行。我认为这个问题被严重低估了。毕竟,没有人类,便没有人性,文明也将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个挑战,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切文明的基础。除非我们打算将所有未来都寄托给机器人,否则出生率的下降是一个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尽管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以避免人类文明的消亡。

波丘斯:如果我们能够给予人们希望和信念,让他们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他们或许会更愿意延续人类的血脉,以见证这一切。

马斯克:我完全同意,我们应该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但我认为,环保运动的某些极端观点存在弊端,它们将人类视为地球的负担,甚至认为人类的消失会使地球变得更好。这是一种灭绝主义思维,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将视角放在扩张主义与灭绝主义之间的哲学斗争上,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例如,如果人类走向灭绝或文明崩溃,那么我们所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寻求一种扩张主义的哲学,鼓励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的繁衍。增加人类数量是基本且至关重要的,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波丘斯:所以,你最终想要传达的信息是,我们要勇敢前行,繁衍生息,在一个自由而繁荣的文明中不断前进。

马斯克:就是这样!

			
网编:睿文

鲜花(1)

鸡蛋(2)
31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Cadia[★点艹美分狗★][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1:05 回复
弄反了,是在火星上有殖民地有钱有权的全跑了没有后顾之忧后才会在地球上打核战
13  
评论人:roadshark[☆★蓑笠翁寒江雪★☆][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0:27 回复
万一往火星上也扔核蛋💣怎么办?😲
15  
评论人:飞翔的鱼头[★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6日2:13 回复
愚蠢的人类 你们每次为了马斯克成功欢呼 都是距离死亡更近一步 他的潜台词就是:成功登陆火星之日就是 他们要发动核战之时 。 背后的大老板估计早就等的不耐烦了
 
评论人:南方兔儿爷[★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18:41 回复
同意他的远见,人类有能抛弃种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人以科学的态度生活在崭新的星球,这是人类的未来。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评论人:本文小编[☆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13:37 回复
 
评论人:郑长仁[★★声望品衔9★★][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9:30 回复
支持!美帝在月球上已输给了中国人,希望在火星上能扳回一局。
 
评论人:勒功燕然[☆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7:14 回复
纯属治标不治本。把北墨蛮夷肢解了,销毁华夏之外的所有核弹。这是本。
1  
评论人:云中故郡[☆★声望品衔7★☆][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7:10 回复
这些深刻见解中国人听进去了
 
评论人:heilig[☆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15日4:34 回复
據輻射評估探測器數據顯示,火星表面的宇宙射線平均劑量率為每天0.67毫希沃特。 此外,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平均宇宙射線劑量率為每天1.8毫希沃特,已經接近在地球上每年吸收的天然本底輻射劑量(大約2毫希沃特)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科技频道】【宠物情缘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