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56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陆媒:被忽悠押上全部身家后 富士康在印度翻车了(图)

新闻来源: 钛媒体 于2024-06-21 11:52:08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文 | BT财经数据通,作者 | T800

作为全球代工界的巨无霸,富士康凭借其在大陆的庞大产能和与苹果等科技巨头的紧密合作,一度风光无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波动,富士康的决策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遥远的印度,期望在那里续写传奇。但未曾想到,这场精心策划的“印度梦”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挫。

近日,印度政府为了降低停电风险,突然宣布要求富士康等工厂减少30%的用电量。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电力危机,就瞬间击碎了富士康在印度扩张的美好愿景。原本精心筹划的生产计划被打乱,数千名工人面临停工的困境,而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布局也岌岌可危。

回首过去,富士康的崛起之路堪称传奇。从一个小小的代工厂到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富士康凭借其对大陆市场的敏锐洞察和果敢决策,实现了惊人的飞跃。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日益复杂,富士康的决策者似乎逐渐迷失了方向。郭台铭开始将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与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合作,而忽视了自身在大陆市场积累的深厚底蕴。这种心态的转变,也影响了富士康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向外扩张的浪潮中,富士康决定进军印度市场。然而,印度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却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从政策环境到文化背景,从基础设施到劳动力素质,印度与中国大陆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富士康在进军印度时,似乎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如今,面对电力限制令的打击,富士康在印度的发展计划陷入了困境。原本寄希望于印度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的他们,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这场“印度梦”的翻车,究竟让富士康何去何从?

富士康被印度市场忽悠了
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富士康一度是那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佼佼者。

然而,在华为遭遇打压、苹果订单转移的双重压力下,富士康的决策层似乎有些慌了阵脚。他们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印度,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看似无尽潜力的市场,希望在这里找到新的增长点。

郭台铭毅然决定投入巨资,在印度建设多座工厂,并将3000亿的产能从大陆转移至印度。他坚信,这将是富士康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将让公司在全球制造业的版图上再次占据重要位置。

然而,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加残酷。当富士康真正踏入印度这片土地时,他们才发现这里的挑战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成为了富士康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尽管印度人口众多,但劳动力市场的素质却参差不齐。许多印度工人在技能、工作态度和效率方面都无法与中国大陆工人相提并论。这导致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效率低下,良品率只有可怜的50%左右。这意味着,富士康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进行质量控制和返工,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让原本就紧张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其次,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让富士康大失所望。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频发,给富士康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印度的电力需求急剧上升,而电力供应却难以满足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印度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要求包括富士康在内的大型工厂减少用电量。这一政策无疑给富士康的生产计划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近期,印度德里的气温更是飙升至47.4摄氏度,创下了历史新高。伴随高温而来的是电力需求的急剧上升和电力供应的紧张局势。印度政府预计,随着夏季的到来,电力需求将进一步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避免去年因热浪导致的大规模停电覆辙和高达约1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政府再次采取了严格的限电措施。

在这一背景下,富士康的印度工厂成为了重点监管对象。政府要求富士康削减北部组装厂30%的用电量,以缓解潜在的电力短缺危机。这一政策对于富士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就因生产效率和基础设施问题而头疼的他们,如今还要面临电力供应的限制,这无疑让他们的生产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如今,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处境可谓是步履维艰。他们原本希望通过在印度建厂来实现产能的转移和市场的扩张,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以及电力供应的不稳定等因素都让他们倍感压力。

富士康被苹果抛弃了
在科技圈,富士康与苹果的关系曾是一段佳话。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商,富士康凭借其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高效的生产能力,成为了苹果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然而,如今这段关系似乎走到了尽头。富士康在印度市场的频频失利,让苹果对其失去了信心,转而将部分iPhone手机的订单交给了立讯精密、比亚迪等大陆代工厂。

故事要从富士康与苹果的结缘说起。多年前,当富士康决定来到大陆寻求发展时,它看中的不仅仅是这里广阔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更是大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以及大量廉价且高素质的工人。这些优势让富士康能够快速完成建厂、投入生产,并赢得了苹果的青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富士康似乎开始有些迷失方向。它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苹果的代工厂商,而是想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订单。于是,富士康将目光投向了印度市场,希望通过扩大投资、增加产能来赢得更多的苹果订单。

然而,现实却给了富士康一个沉重的打击。在印度市场,富士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远不及中国大陆工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良品率只有50%左右。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交货期。其次,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频发,给富士康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苹果开始对富士康失去信心。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苹果不得不将部分iPhone手机的订单交给了其他代工厂商。这一转变不仅让富士康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更对其在印度市场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打击。

事实上,富士康只是苹果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一枚棋子。虽然富士康在大陆拥有庞大的产能和完善的配套产业链,但苹果并不会因此而对其产生依赖。相反,苹果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变化来灵活调整订单分配。当富士康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时,苹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其他代工厂商。

对于富士康来说,这次被苹果抛弃的经历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让富士康意识到,仅仅依靠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并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然而,对于富士康来说,想要重新赢得苹果的信任并不容易。一方面,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升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它还需要面对来自其他代工厂商的竞争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和价值,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场与苹果的博弈中,富士康以为通过扩大投资、增加产能就能赢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却忽视了产品质量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性。

富士康业绩面临巨大困境
全球制造业巨头富士康面临的困境比想象中更大。

据财报数据显示,富士康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为新台币1.32万亿元(约合412亿美元),但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却大幅下滑了28.58%,这一数字远未达到经济学家在LSEG(前身为Refinitiv)调查中的预期。在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富士康举步维艰的困境。

曾经风光无限的富士康,如今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印度这个看似充满机遇的市场,让富士康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电力供应的不稳定……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富士康的肩上,让其喘不过气来。

为了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富士康不得不加大培训和管理的投入,增加备用电源和物流设施的投资。然而,这些额外的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让富士康的成本负担越来越重,竞争地位岌岌可危。

更令人担忧的是,富士康在代工领域的地位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备受瞩目的iPhone 15系列为例,富士康需要与立讯精密、和硕、印度塔塔集团等三家企业共同分担订单。其中,立讯精密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这家企业不仅拿下了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的大部分组装订单,还成功跻身iPhone 15 Pro Max的代工行列。要知道,去年立讯精密还只能代工部分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如今却已经能够触及苹果的高端产品线。这一转变无疑给富士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代工市场份额或将进一步被瓜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一直以来都被外界视为苹果的“御用工厂”。然而,这个标签并没有给富士康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在苹果订单的驱使下,富士康的业绩曾经一度飙升,但如今却面临着业绩下滑的困境。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富士康一直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从电动汽车到数字医疗,再到机器人等新行业,富士康都在尝试涉足。然而,这些新兴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要想在其中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富士康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一方面要应对印度市场的挑战和代工领域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在新兴领域寻找增长点。然而,无论选择哪条路走下去都不容易。富士康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否则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富士康可能会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地位。

如今面对困境,富士康想要回到在中国大陆那样舒服滋润的日子,难了。

			
网编:和评

鲜花(12)

鸡蛋(2)
56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tomtangwws[★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3:07 回复
得意的时候不觉得,现在明白了到底是谁在赏谁饭吃!可惜明白的太晚了!
95   1
评论人:龙起卷[☆★打狗棒法练成★☆][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3:13 回复
这很印度……
49  
评论人:炅龙[★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6:30 回复
富士康忽悠了特朗普在美国建厂,但是却被印度忽悠了在印度建厂。忽悠圈里话忽悠,听取蛙声一片!
29  
评论人:大条度你[☆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6:16 回复
坐等魔笛大仙褫夺郭台铭51%控股权,在印度所赚利润全部留在印度,郭台铭哭晕在川普家厕所。
12  
评论人:北京男人A[♂☆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5:33 回复
锅台铭在大陆建厂是给大陆人民“赏饭吃”。
31   2
评论人:南方兔儿爷[★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4:54 回复
印度的工作效率和态度才是正确的,不能牺牲工人的权益和当地资源为资本输出让步。富士康不会亏,不过是少赚一点。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12  
评论人:han89012[☆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4:26 回复
我建个房都要查三年内的水文资料 至少12个月的气象资料。郭这么大的老板肯定也懂的。肯定被印度神油蒙了心。不过即使后悔也晚了。钱进了印度想出来可就难啦!
32   1
评论人:jingfei05[☆★声望品衔8★☆][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4:13 回复
 回复17楼:你在扯什么淡么。。。 中国现在会缺电?傻了吧唧的水军!
21   1
评论人:Liv999[☆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4:08 回复
狗屁的“敏锐洞察和果敢决策”,完全是吃大陆高速发展的红利,那时候谁不在大陆大发特发的。而就是因为毫无敏锐洞察和无脑决策才去印度的。
58  
评论人:回一个[★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3:24 回复
啊三杀猪盘
34  
评论人:zhangjiakou[☆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3:10 回复
台铭吃100个豆不嫌腥,不知道印度啥概念?
10  
评论人:难为心动[☆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2:45 回复
在中国,政府停百姓的电也不会停富士康的电,然后郭老板挣得覆满钵满回台岛选“总统”拉票时叫嚣“坚持两岸互不隶属,绝不能一国两制,我们湾湾是民主国家” 。
74  
评论人:albertjia![★高级经济师★][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2:41 回复
冥煮的大肠杆菌,那也是无上的存在,狗粮如是说
8  
评论人:markhammer[♂★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2:31 回复
 回复2楼:回不来了,比亚迪全面接管了富士康的工厂和工人。
82   2
评论人:liuyuan59fen[☆红尘北游☆][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4年06月21日12:07 回复
所有的这些困难,在郭台铭看来,都比不上政治风险!
30   1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股票投资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